以老子思想看績效考核
大多數老板會多次在員工會議上強調:“大家做得好是應該的,因為我們員工都是優秀的,所以我一般不在公眾場合表揚人。我一般只會批評人。”與其持有類似觀念的管理者應該不在少數,特點是不認可時下流行的考核工具,覺得太繁瑣。正因為老板的這些思想,有些公司就沒有規范的績效考核體系,只有一套員工行為考核規范、干部民主評議制度。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進行績效考核?什么樣的考核體系是最高效的?《道德經》一書中,老子言“圣人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指圣人治國要順其自然,不要以個人的喜好來治理天下。老子言“不尚賢,使民不爭”。賢能的標準,是千古難下定論,推崇賢者的結果,卻會導致許多偽裝的言行,致使天下難平。老子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強調人們要謙虛謹慎,不追逐名利,不將名利據為己有。
從這些話中,可以體會到傳統文化思想在績效考核中的運用。首先,老子言不尚賢,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賢”。企業進行績效考評時首先要分析企業的內部環境、企業的管理基礎。我們究竟要考核什么,考核標準是什么。企業的崗位說明、工作標準、考核數據來源等是否標準化,員工是否都能統一執行。有一家發展中的民營企業,因為業務模式、發展速度快等原因,內部流程、工作標準、人員變化都較快,不具備進行考核的基礎。鑒于現實的情況,很多管理者會認為不考核也罷。但這種選擇恰恰是有效管理過程中所不提倡的,企業當務之急是進行制度建設,通過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來激勵、約束員工的行為。
其次,老子要行不言之教,因為修道的人,大多數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觀觀念,建立起一個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在缺乏客觀評價手段的情況下,不表揚也罷。無論是表揚也好,批評也好,能否保證客觀真實、找準角度,這就很關鍵。現在很多企業考評都有一些態度、能力等一些主觀性評價,關鍵要把考評的嚴肅性、客觀性、公正性通過制度落實。
最后,老子言功成弗居,當我們的績效考核得到結果后,要對業績優秀者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業績背后的團隊、模式、環境等因素,對這些模式進行推廣,以提升整體的業績。而現在我們內部的考評,只要這個員工有了成績后,就對他進行“包裝”,閃光點重點是“人”,而沒有真正解讀出成績背后的原因,也沒有對這種模式進一步推廣,使業績持續提升,這樣的表揚即會損傷其他員工的積極性,更會對獲獎員工造成傷害。因此,對于那些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來講,更應該“尚賢”,但是要通過制度建設,來明確“賢”的工作標準,評價標準,工作目標,更要解讀出“賢”背后的團隊、模式和精神。這樣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環境,實現健康發展的長遠目的。
- 上一篇:總體戰:一種全員參與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