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上乘卻姿態不高中國鞋到底缺了什么?
10月9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鞋業大國,首次以國家組團形式出現在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上,并以占據博覽會全部展區近一半面積的強勢姿態,擺出了志在必得中國鞋業高端市場的架勢,給中國鞋業以極大的挑戰。
意大利外貿委員會駐華首席代表賴世平對《中國現代企業報》說:“中國制鞋業在全球的領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消費者對時尚與品質的追求,給意大利鞋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開發空間。中國與意大利的鞋業貿易將得到極大的發展,兩國鞋業在交流與合作中一定會實現雙贏!
賴世平認為,雖然中國鞋在國際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大,意大利鞋的份額不斷下降,從數量上看,差距越來越大了,但就市場細分而言,中國鞋與意大利鞋有不同的細分市場空間。中國產品在低端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意大利產品在高端市場占有量不斷提高,意大利高檔鞋出口一直有良好的發展業績。從發展趨勢看,各個細分市場都有中國鞋,但中國鞋未進入時尚與復雜制作的高端領域。中國鞋在運動鞋、橡膠鞋的中等消費市場上占引領地位。
西班牙雅斯美特藝術與投資集團負責西班牙知名品牌巴克·羅佩在中國的推廣,該項目負責人鞠栗量對《中國現代企業報》說:“巴克·羅佩是完全手工制作,其質地、設計、做工都是同行的佼佼者。而最主要還是這一品牌百年來的歷史積淀!
葡萄牙“蒼蠅”品牌的負責人葉先生也對《中國現代企業報》承認,葡萄牙在制鞋方面的長處在于創意、設計,這在中國是不多見的。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制鞋行業的領導者和出口第一大國。中國在國際上是個強大的經濟體,現在中國有2.5億人口的經濟狀況很好,具有很強消費能力的人不僅在東部和沿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們都穿得很時尚,他們有足夠的購買力消費奢侈品和高檔皮鞋。
目前,中國也有生產高檔皮鞋的企業。大連辛豪·勞倫斯鞋業有限公司是延續原西班牙合資企業大連勞倫斯公司。該公司創建于1995年,是一家專門以生產高檔男女皮鞋為主的企業。后來西班牙撤資了,總經理辛杰就延續了這個名字。據辛杰介紹,該公司生產用的膠、釘、線都是國外進口的。它的市場又如何呢?
辛豪·勞倫斯現在每年的銷量最高是5萬雙。辛豪·勞倫斯的另一位業務人員說:“你到大連的大街上去問一下,很多人都在穿我們的鞋。”他聳聳肩膀一攤手,不忘囑咐說:“你得找穿得講究一點的人,普通人根本買不起。”辛杰承認他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樹立品牌,辛豪·勞倫斯的社會認知度還太低。
浙江奇正國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春江對《中國現代企業報》說:“幾乎所有中國企業都能夠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這既包括公司品牌,也包括企業的產品品牌。但是,這種重要性也在反復強調中有所夸大!
他認為,在國際成熟市場,無論是單一品牌還是多品牌運作,都是企業根據自身特點的選擇,但共同點是每一個鞋的大品牌都有自己悠長的歷史,這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消費者看到這個品牌,就會聯想到其中附載的那些歷史事件、家族故事、創始人傳奇以及其代表的階層和品位,當然也有這個品牌現階段對社會公眾生活的參與,以及其設計師的風格等。
辛杰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媒體應該多宣傳國內的企業,讓消費者認清一個事實,國內與國外的鞋沒有什么差別。”他認為,消費者購買國外的鞋,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事實上,人們也發現,我們從海外大量購買的商品中,有核心技術的并不多。LV的手袋、SASA的化妝品、意大利的皮鞋、比利時的巧克力……人們醉心于這些談不上核心技術的小玩意時,確實感受到了這些商品中蘊含著的另一種魅力。
馬克思說,商品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一切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而抽象勞動產生價值。
對于一個制造商來說,企業內部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決定了它的生產效率,也就是創造使用價值的效率很高。這一點,中國內地無疑是優秀的。我們總能縮小生產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樣生產出來的商品,只能稱之為工業品。這個工業品的概念是與手工產品相對的。
人們所鐘愛的海外產品表面上看也許也是工業品,但其實,我們能夠體會到一種事物背后的能量,即由抽象勞動產生的價值,這種抽象勞動包括古老工藝、民主自由思想傳承、藝術境界和制造商品時的心態……由這些抽象勞動構建的商品,顯然不是冷硬的工業生產線和血汗工廠能夠生產出來的。
張春江認為,中國市場的特點是消費者差異性非常大,不排除有一部分精英型顧客,但大部分消費者對于品牌是英雄不問出處的,這些消費者可以接受一個全新的、虛擬出來的品牌。我們的品牌很少去宣傳其背景,而是更多地利用流行文化,比如明星效應來體現品牌內涵。國內現階段的市場環境使得服裝和時尚品牌的可塑空間非常大,要依賴時間來沉淀的東西尚不重要,因此可以用包裝的手段在短時間內塑造品牌。實際上,中國企業的這種品牌管理特點也是對市場環境的適應。
“我一直認為,不應該將企業看成是由設備、員工、資本等零部件組成的一個機器,只要組合在一起就能運作。我們必須將企業看成是有生命的,企業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能夠主動地適應、改變其所生存的外部環境。對中國制造業來說,雖然大多數企業是以出口加工為主的贏利模式,但對于一些大型企業,其國際化必須以本土運營為基礎,所以運營方式也就必須符合國內市場環境的生存法則。不管他們的多品牌戰略是不是自覺地利用了國內市場的這些特點,但這種做法確實是對這種生存環境的一種適應。也只有通過國際化的合作,才能真正在這個國際化的市場一步步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臺。”張春江說。
但前路依然漫漫。10月9日,來自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消息稱,10月5日,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案終裁,中國涉案企業中除1家因獲得市場經濟待遇被征收9.7%的反傾銷稅外,其余企業均被課以16.5%的稅。反傾銷稅從10月7日起征收,為期2年。
“若干年后,我們可能會感謝歐洲人反傾銷,給了溫州第二次鳳凰涅磐的機會!睖刂輮W康總裁王振滔說。 作者:施中英
- 上一篇:鞋材市場見證晉江鞋成長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