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邁向世界級開放城市
出口商品交貨值逼近百億美元
挪威紅、蜀金白、南非紅、粉蝶石……從中國最大的石材基地水頭往外百余公里,新興的國際石材物流中心石湖港口每天都迎接著成千上萬的世界名石。它們將在南安被加工成石材精品,而后送往海內外。
而在每一架從東京開往廈門的航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來自日本的石材商人,他們大多目的地是南安。
這也許能描述出“全球化”的一個經典圖景,在一個自由、開放的貿易世界里,泉州石頭的腳步,暗喻著泉州在全球生產鏈條中所享受的利益與喜人的變化。
但這不過是泉州融入世界的一小片風景。在入世5年后,泉州已經能自如地與196個國家做生意,并微笑地迎接66個國家和地區到泉州投資創業。這一年,全社會的出口商品交貨總值已接近100億美元,20.5億美元的合同外資注入泉州。無論是招商選資的視野、大型載體的建設、外貿的增長方式,泉州都在變化中成長。泉州期待著,這三個變化能幫助泉州邁向世界級的開放型城市,讓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繼續閃光。
變奏:招商引資到選資
“踩上香港跳板,你可以輕松闖世界。”幾天前的香港-泉州推介會上,香港貿發局的內地代表朱英向發達的泉州制造業拋出繡球。
在他看來,泉州的制造業已具備了世界級的水準,而香港服務業的軟件支持則可以幫助更多的泉企走向國際。無論是資金難題、營銷網絡、品牌打造的世界級團隊、還是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顧問,香港都有能力為泉企打點一切。他期待今后香港銀行、零售、管理、品牌等現代服務業能進軍泉州,實現泉州制造與香港服務接軌的完美結合。
這個長達4小時的推介會座無虛席,200多家泉企用持續不斷的掌聲迎接香港貿發局和服務業團隊的首次光臨。會議還得到了市政府、外經局、貿促會的大力支持。這樣的禮遇,折射了泉州從招商引資到選資的變奏: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重點引進龍頭項目、配套項目和基礎項目。
如果說服務業入泉還只是泉州企業的期待,那已經動工的五里工業區科技園四百多畝土地則為迎接世界巨頭金保利集團做足了準備。從下個月開始,這里就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到今年年底,貼上金保利標簽的福建首批太陽能電池將在泉州誕生。項目部的邱經理預計,4年后這里的產值可攀升至5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際上最具競爭力、技術最為先進的電子科技發展中心。
在市外經局的構想中,未來,泉州招商將把有限的土地資源向幾類項目傾斜,著眼于研發和銷售終端的制造業投資項目;“三高、三少、三節約”項目;具有輻射帶動效益的關鍵項目和新興產業的龍頭、配套項目。
變速:外貿駛上通關“高速路”
“我們能跑得多快?”
站在國家級加工區門外,泉州企業關心的不僅是“免稅、保稅、退稅”的優待,他們還希望自己的產品與世界接軌能變得更快。
這些夢想很可能在年內就能實現:國際上最開放的“境內關外”海關監管模式將在泉州出口加工區運用,包括“一次報關、一次審查、一次查驗”的措施,24小時無紙化報關以及24小時的國檢預約服務。另外,專為出口加工企業生產服務的倉儲企業和專門從事加工區貨物進、出口的運輸企業都將在園區內設置。這里距離泉州、廈門、福州機場均不到3小時車程;距后渚、石湖、圍頭三大港區最遠不超過45公里;加上毗鄰324國道,福廈和泉三高速(在建),非常適合“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出口加工企業要求。
在加工區的規劃中,在2008年之前,傳統產業將是這里的主力軍,并吸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力量。這一時期,它的進出口總值將達到10億美元。到2010年,高新產業將成為招商重點,并把招商范圍擴大到長三角、臺灣地區,甚至美日韓。屆時,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有望達5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預計達15億美元。
出口加工區不遠處,泉州首個B型保稅物流區與之相連。它的最大好處是,原來需要繞道廈門、深圳的泉州鞋服、建材在家門口就能配送,與此同時,外地進入泉州的商品也將有了臨時存放地。未來,這里將成為聯結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物流集合區域。保稅倉儲、物流配送、進出口貿易業務都能在這里實現。
兩大區域的崛起,標志著泉州商品進出口“高速路”正浮出水面。未來,國家級出口加工區、B型保稅物流區連同現有的54個港口碼頭泊位和即將到來的億噸大港,將組成道路的三個端口,共同連接通達全球的生產、配送、出口“高速路”。
而在“高速路”的腹地,泉州企業高起點地與世界往來,還可以通過申報中的臺商投資區、惠安臺商創業基地、泉惠石化工業園和已經初具規模的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鯉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石獅經濟開發區、晉江經濟開發區等13個省級開發區一一實現。
變身:“泉州造”提升附加值
當所有人都對“我選擇,我喜歡”耳熟能詳的時候,安踏說,“永不止步”才是最合適的口號。
而在過去5年,一直被CCTV5用作背景音樂的英國皇后樂隊“Wearethechampions(我們是冠軍)”,很快會變成安踏品牌元素的一部分。
這是安踏的參謀團———包括智威湯遜等在內的世界頂級咨詢機構的主意。安踏的品牌總監徐陽希望用這首歌來向他的“上帝們”致敬,完成由CCTV5-安踏-CCTV5-消費者的循環。
包括徐陽在內,安踏已吸納了一大批有外資工作經歷、海外生活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并將智威湯遜等世界頂級咨詢機構納為己用。安踏的國際腳步還包括與歐洲久負盛名的比利時RSscan公司共同創建了全國首家“運動科學實驗室”;同時建立起讓外資品牌艷羨的近4000家終端。
所有國際化運作的結果是,中國品牌研究院的最新報告里,安踏以13.54億元身價成為中國運動鞋行業最值錢的商標,并躋身運動服裝、鞋帽、箱包和運動器材市場,成為能與外資品牌抗衡的綜合體育用品企業。
出色的不只是安踏,寰球、三興、鴻星爾克等泉州鞋企,也正逐漸加大自有品牌的出口比例,如今這些企業4—8美元的運動鞋出口單價已經高出中國出口均價的1倍以上。其中,寰球的“亞禮得”運動鞋,最高出口價可以賣到14美元。
標桿企業的力量波及到整個行業:去年,盡管泉州鞋企的出口數為同比減少了7.5%,但總貨值卻增加1.33億美元,平均單價從此前的每雙2.4美元上升到2.9美元;銷售國家的覆蓋面,一年內擴大了70%,出口國在美國、歐盟及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增至50多個。
鞋業的出色表現代表了泉州“十一五”外貿出口轉變的兩大方向: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推進出口市場、產品多元化。
2007年,泉州的對外開放有更大的理想:政府希望將更多的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轉化成享譽世界的出口名牌,并著手策劃在國外新興市場舉辦泉州名牌產品展銷,擴大海博、鞋博、網洽、石博、海洽、建材等展會上的國際輻射力。這一年,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有望繼續擴大,1400多家自營出口企業將再進一步,力爭誕生泉州首個出口超億元的龍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