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錯位”求職?專家建議應改變思路
20日,吉林大學2007屆畢業生春季就業市場大幕拉開,近萬名大學生以及350多家用人單位參加了當日的就業洽談會。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令一些大學生頭疼。拋棄專業似乎白費了大學幾年的寒窗苦讀,況且在競爭中也不占優勢,但如果死認專業,卻又感到就業之路越走越窄,到底該怎么辦?記者采訪了部分畢業生和相關人士。
小雷是吉林省某高校高分子材料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從去年入冬起,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參加了不下十場。他感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用人需求相對較少,不得不應聘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可那些崗位又大都有專業指向十分明確的畢業生與之對應,因此,雖然他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求職至今也沒能成功。
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相關人士介紹說,近年來,就業市場某些專業確實存在供大于求的現象,比如,游戲行業人才稀缺,各地都在加緊辦學,開培訓班,招生人數大幅上升。專家預測,若干年后,游戲人才市場就會飽和,找不到工作的游戲人才就得轉投其他行業了。
對此,用人單位是如何認為的呢?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都要求畢業生的專業和工作對口,但有的用人單位也表示,即使畢業生的專業和工作不完全對口,但至少要有一定的相關性和互補性。當日,一家汽車企業想招聘幾名汽車專業的畢業生,但是該用人單位的招聘者也表示,如果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機械專業畢業生前來應聘,他們也會考慮。畢竟,兩個專業有較強的相關性,兩者的差異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彌補。一家欲招聘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醫院對前來應聘的法醫學專業畢業生產生了興趣,他們的理由是兩個專業既有關聯性又有互補性,尤其是目前該醫院又缺少法律顧問。
吉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有關人士建議,無論哪種原因造成專業與工作難以完全匹配,作為求職者,變換思路都是必要的,畢業生應從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等方面給自己重新定位,但在變換思路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遵守“就近原則”,找到所學專業和工作所需專業的結合點。(魏巍)
- 上一篇:求職更要求知
- 下一篇:4招破解職場女性的“27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