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在崗職工年均工資過兩萬
2007-03-22 14:04:24 來源:大江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去年,南昌市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財政收入再創新高,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同時,企業經濟效益總體狀況明顯改善,為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日前獲悉,該市2006年的在崗職工人數不斷增加,年平均工資收入達20286元,比上年提高了2000多元。不過,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也在繼續擴大。
收入狀況
連續三年增幅超2000元
南昌市統計局調查分析資料顯示,去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028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1元,已連續八年增幅超千元,且近三年連續增幅超2000元。工資增加的同時,該市在崗職工人數從上年的53.56萬人增加到56.06萬人,增長4.7%,人數的增加使得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大幅增長。
工資總額首次突破百億元
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11.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比全市生產總值增速高2.5個百分點。另外,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首次突破兩萬元大關,達202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其中,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1893元,同比增長16.5%;城鎮集體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1647元和18934元,同比增長8.0%和0.5%。
國有單位工資額居主導地位
據調查,國有單位平均工資明顯高于集體和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單位。在發放在崗職工工資總額中,國有單位79.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9%;集體單位5.28億元,下降1.9%;其他單位26.94億元,增長10.8%。其中,國有單位工資所占份額達71.2%,居主導地位。
中央單位平均工資最高
從年平均工資看,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其他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比上年增加3099元、863元、94元。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比集體單位高10246元,比其他單位高2959元。國有企業平均工資也明顯高于港澳臺、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去年全市國有企業年平均工資22885元,首次突破兩萬元。而同年,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242元和19037元。
事實上,工資最高的是中央單位在崗職工。從隸屬關系分組看,2006年該市中央單位、省屬單位平均工資分別為30566元和22947元;市屬單位平均工資為14778元。
行業間工資差距擴大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增長的同時,最高與最低收入者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去年,該市19大行業中有10個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比上年多了1個行業。其中排列前3位的是金融業,電力、煤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這三大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其年平均工資分別達到36884元、32809元和31453元。而采礦業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最低,僅有4846元;其次是農林牧漁業,其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8796元。行業間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比由上年的6.57:1擴大到今年的7.61:1。
300家國企年均工資不足萬元
其實,低收入在崗職工,國有企業仍占一定比重。去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足1萬元的國有企業有300家,涉及職工人數3萬人,占國有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為20.1%。其中有57家國有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足7000元。這些職工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競爭性制造業,如農副產品、飲料、皮革、造紙等行業。
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仍較低
去年,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2578元,同比增長4.6%。在登記注冊類型中,城鎮集體單位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最低,全年只有674元;而在國有單位中,國有企業的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最低,月均僅210元/人。不過,與上年相比,不在崗職工人數減少了5.8%(0.95萬人)。
在不在崗職工中,內退加病休假職工占了29.6%,內退職工生活費相對穩定且較高(如事業和機關單位),所以,不在崗職工生活費人均水平雖有增長,但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仍是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
分析
國有單位為何工資高
南昌市統計局有關人士分析,隨著許多國有企業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余下的國有企業多為壟斷性行業,總體經濟效益趨向好轉,職工平均工資出現較大增長。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招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和臨時工,而他們的勞動報酬相對偏低。集體企業企業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低,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
行業間收入差距應縮小
鑒于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過大,為了使工資收入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該市統計局建議,要適當控制壟斷行業的工資收入,提高低收入行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管理與監督,既要加大稅收監管力度,又要適當引進競爭機制。
根據全市經濟發展狀況,有關部門應及時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確保低收入群體工資水平的提高。結合南昌市特點,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保險制度。
收入狀況
連續三年增幅超2000元
南昌市統計局調查分析資料顯示,去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028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1元,已連續八年增幅超千元,且近三年連續增幅超2000元。工資增加的同時,該市在崗職工人數從上年的53.56萬人增加到56.06萬人,增長4.7%,人數的增加使得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大幅增長。
工資總額首次突破百億元
全市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11.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比全市生產總值增速高2.5個百分點。另外,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首次突破兩萬元大關,達202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其中,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1893元,同比增長16.5%;城鎮集體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1647元和18934元,同比增長8.0%和0.5%。
國有單位工資額居主導地位
據調查,國有單位平均工資明顯高于集體和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單位。在發放在崗職工工資總額中,國有單位79.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9%;集體單位5.28億元,下降1.9%;其他單位26.94億元,增長10.8%。其中,國有單位工資所占份額達71.2%,居主導地位。
中央單位平均工資最高
從年平均工資看,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其他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比上年增加3099元、863元、94元。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比集體單位高10246元,比其他單位高2959元。國有企業平均工資也明顯高于港澳臺、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去年全市國有企業年平均工資22885元,首次突破兩萬元。而同年,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242元和19037元。
事實上,工資最高的是中央單位在崗職工。從隸屬關系分組看,2006年該市中央單位、省屬單位平均工資分別為30566元和22947元;市屬單位平均工資為14778元。
行業間工資差距擴大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增長的同時,最高與最低收入者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去年,該市19大行業中有10個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比上年多了1個行業。其中排列前3位的是金融業,電力、煤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這三大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其年平均工資分別達到36884元、32809元和31453元。而采礦業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最低,僅有4846元;其次是農林牧漁業,其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8796元。行業間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比由上年的6.57:1擴大到今年的7.61:1。
300家國企年均工資不足萬元
其實,低收入在崗職工,國有企業仍占一定比重。去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足1萬元的國有企業有300家,涉及職工人數3萬人,占國有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為20.1%。其中有57家國有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足7000元。這些職工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競爭性制造業,如農副產品、飲料、皮革、造紙等行業。
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仍較低
去年,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2578元,同比增長4.6%。在登記注冊類型中,城鎮集體單位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最低,全年只有674元;而在國有單位中,國有企業的不在崗職工人均生活費最低,月均僅210元/人。不過,與上年相比,不在崗職工人數減少了5.8%(0.95萬人)。
在不在崗職工中,內退加病休假職工占了29.6%,內退職工生活費相對穩定且較高(如事業和機關單位),所以,不在崗職工生活費人均水平雖有增長,但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仍是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
分析
國有單位為何工資高
南昌市統計局有關人士分析,隨著許多國有企業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余下的國有企業多為壟斷性行業,總體經濟效益趨向好轉,職工平均工資出現較大增長。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內資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招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和臨時工,而他們的勞動報酬相對偏低。集體企業企業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低,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
行業間收入差距應縮小
鑒于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過大,為了使工資收入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該市統計局建議,要適當控制壟斷行業的工資收入,提高低收入行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管理與監督,既要加大稅收監管力度,又要適當引進競爭機制。
根據全市經濟發展狀況,有關部門應及時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確保低收入群體工資水平的提高。結合南昌市特點,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保險制度。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長治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再創新高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