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廣東外貿再上新臺階
2006年廣東對外貿易再上新臺階,繼續呈現出口大幅增長,進口增長加速,貿易順差繼續擴大的特點。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達5272.24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出口3019.54億美元,增長26.8%;進口2252.70億美元,增長18.7%。累計實現貿易順差766.8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83.44億美元。
一、主要特點:
1、進出口總額年增近千億美元,對全國外貿拉動作用明顯。自2004年起,我省進出口總額每年跨上一個千億美元臺階,每年新增的進出口額在700億美元以上,2006年比2005年更增加了992億美元,是新增進出口額的最高年份,其中新增出口額637.8億美元。從單月看,今年進出口總額3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9月509.25億美元、11月528.21億美元、12月508.68億美元),其中11月出口和進口分別為309.97億美元和218.24億美元,再次改寫單月歷史新高紀錄。2006年廣東對全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9.3%,其中出口的貢獻率為30.8%。出口對廣東經濟保持較強的拉動作用,去年全省工業出口交貨值18498.6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1.8%,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7.1%,拉動增長8.4個百分點。
2、出口貿易結構改善,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去年我省一般貿易出口高速增長,全年出口800億美元,同比增長50%,增幅高出全省出口增幅23.2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一般貿易出口增幅17.9個百分點,其出口額已超越浙江居全國首位。一般貿易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26.5%,比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出口2083.90億美元,增長19%,占全省出口總額的69%,比上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
3、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額最大,民營企業增長最快。去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452.48億美元,增長23.9%,其中出口增長25.4%,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61.5%;民營企業進出口749億美元,增長46.9%,其中私營企業進出口額達731.3億美元,同比增長43.7%,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7.2%;國有企業進出口910.36億美元,增長8.1%;集體企業進出口154.22億美元,增長13.1%。進出口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占65.5%,民營企業占14.2%,其中私營企業占13.9%,國有企業占17.3%,集體企業占2.9%。
4、主要出口商品增勢良好,出口產品量價齊升拉動出口額增長。主要出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是服裝類產品,其出口額達281.70億美元,增長78.2%,占出口總額9.3%,占全國服裝出口額的29.6%;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交叉,下同)出口也保持快速增長,機電產品出口2045.33億美元,增長24.4%,占廣東省外貿出口總值的67.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044.39億美元,增長25%,占廣東省外貿出口總值的34.6%。其他傳統大宗商品出口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72.93億美元,增長17.6%;鞋類出口83.58億美元,增長12.6%;家具及其零件出口69.16億美元,增長24.6%;塑料制品出口51.53億美元,增長12.6%;玩具48.05億美元,增長5.9%;燈具、照明裝置及類似品出口35.03億美元,增長14.3%;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34.35億美元,增長14.2%。
2006年廣東出口的多項傳統商品和機電產品出現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如絲綢、毛織物、銅材、鋁材、金屬加工機床、靜止式變流器、彩電、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汽車、摩托車、復印機等產品在出口量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其出口值的增幅均超過30%。
5、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去年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分別為1407.42億美元和888億美元,同比增長22.8%和25.0%,占進口總額62.5%和39.4%,對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73.7%和51.7%。主要原材料進口有增有降,進口量、價齊升的有:原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紙漿、棉花、棉紗、鋁材等,其中原油1166萬噸,增長3.1%,進口平均單價457美元/噸,增長22.3%;量減價增的有:原木、鋸材、合成纖維、氧化鋁、成品油、初級形狀的塑料、皮革、膠合板、紙及紙板、棉布、化纖布、鋼材、銅材等,其中成品油1011萬噸,下降7.5%,進口平均單價393美元/噸,增長34.5%;鋼材830萬噸,下降15.8%,進口平均單價825美元/噸,增長6.3%。谷物、大豆、食用植物油等農產品進口增長較快。
6、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對新市場的拓展繼續加快。去年粵港進出口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達1126.24億美元;廣東對美國、歐盟(25國,下同)的貿易額分別為786.91億美元和584.82億美元。香港、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依次列我省進出口貿易伙伴的前5位,分別增長25.2%、19.1%、19.6%、8.8%和19.6%。五大貿易伙伴中,與香港、美國及歐盟貿易實現順差,與東盟及日本貿易呈現逆差。同時,我省加速對非洲、拉美和中東出口市場的開拓。對非洲出口56.5億美元,增長53%;對拉美出口89.76億美元,增長53.9%;對中東地區出口88.98億美元,增長48.6%。
7、貿易順差繼續擴大。去年以來我省貿易順差逐月增加,其中11、12月份貿易順差分別達91.73億美元和89.20億美元,全年累計實現貿易順差766.8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83.44億美元。從全國看,廣東是順差最大的省份(766.84億美元),其次為浙江(626.5億美元)、江蘇(368.4億美元)和山東(219.9億美元),四省已超過全國貿易順差的總和。而北京則呈現638.3億美元的逆差。
二、存在問題
1、進出口增速從高位回落。4季度進出口增幅出現較大波動,單月增幅一高兩低。其增幅分別為:10月19.6%、11月28.4%、12月10.6%,12月的增幅降至全年的最低點,其中出口增長11.2%,進口增長8.8%,分別比11月回落23.8和11.2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全年累計進出口增長23.2%,比1-9月增幅(25.0)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回落2.1個百分點;進口回落1.4個百分點。
12月的增速大幅回落,一是受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影響,企業都趕在12月15日對限制類產品出口截止前出貨,形成11月的出口高增長,而12月尤其是下旬出口的貨物明顯減少,受這一因素影響,今年的出口增速也會呈現回落的趨勢;二是同比基數高,2005年12月的出口比11月多了40億美元。
2、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回落,其對出口的拉動作用減弱。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逐月回落,至年底分別增長24.4%和25.0%,比上半年分別回落3.8個和3.5個百分點,也低于全年出口總增速2.4個和1.8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半年的67.8%下降為62.9%,高新技術產品由上半年的33.9%下降為32.7%。
3、面臨越來越多的反傾銷和技術、環保等貿易壁壘。如由于歐盟提高反傾銷稅率,廣東自行車及皮鞋對歐盟的出口大受影響,對產業打擊很大;歐盟《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只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的ROHS指令從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輸歐洲的電子電氣設備中的鉛、汞、鎘等6種有害物質含量不得超過規定限量,使廣東機電產品出口歐盟受阻。目前廣東輸歐機電產品中約有七成屬ROHS范圍內的產品,占廣東對歐盟外貿出口額近76%。另外歐盟還發布了《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等三道"綠色指令",使我省對歐盟出口將面臨更多的"綠色壁壘"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考驗。同時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救濟有增無減,各種類型貿易摩擦案件日益增加,使我產品出口頻頻受阻。
4、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給出口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近兩年來,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已經使國內許多出口企業陷入困境,而這次對部分行業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對這些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如紡織和家具業的出口退稅由13%降為11%,下降2個百分點,相當于出口毛利率也下降2個百分點,利潤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對于以薄利多銷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大多數出口企業的壓力繼續加大。
5、出口市場仍然集中在美歐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去年我省對非洲、拉美和中東等國家地區的出口快速增長,其增幅均達4—5成,但所占比重僅為7.8%,與多元化戰略目標還有很大距離。我省目前的出口市場結構以美國市場為主,一旦美國經濟發生衰退,對我省的出口將產生嚴重影響。
6、各類外貿企業發展不平衡,國有、集體企業增長緩慢。去年國有企業出口441.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9%,集體企業出口94.47億美元,增長17.5%,其增速遠低于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28.3%和57.7%的增速。
三、發展思路
1、必須高度關注國際環境對我省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經濟波動、國際油價走勢以及全球經濟不平衡等因素讓2007年全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國際貿易環境日益趨緊,這對我省一些產能相對過剩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行業極為不利。廣東出口市場方面對美國的依賴性很大,一旦美國經濟波動,進口需求減少,必然對廣東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產生沖擊,尤其是對廣東出口將是無可避免。因此,我們要未雨綢繆,做好防范和應對措施,盡量將可能遭受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2、重視提高機電產品質量和效益,保持出口穩定增長。要依托國際產業分工,推進產業優化提升,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出口結構,鼓勵出口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不斷提高出口企業的競爭能力;加工貿易也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發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3、積極發展民營外貿企業,構筑廣東外貿的新優勢。目前,以私營和個體為主體的民營外貿企業是我省對外貿易中最富有活力的企業,對拉動進出口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積極發展民營外貿企業,對構筑廣東外貿的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積極發展民營外貿企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要抓緊完善和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做好民營企業外貿經營者備案登記和外經貿業務知識培訓工作,組織開拓市場,推動民營外貿企業的發展;三是要幫助民營企業了解國際貿易規則、法律,重視客戶資信調查,學會利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轉移商業經營風險的辦法,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四是要更好地協調企業之間的經營秩序,避免惡性競爭。
4、貿易保護壁壘危機凸現,應對措施尚須完善。貿易摩擦是每一個對外貿易快速擴張的國家都不可避免而要遭遇的問題之一,政府和企業必須正視這一現實。行業協會和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發揮重要作用,更好地協調企業之間的戰略定位,避免惡性競爭,盡快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協助企業提高應對能力,完善應對措施。如針對歐盟的環保指令給我省機電產品出口企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有關企業應加強對歐洲市場的了解和研究,通過與歐盟的經銷商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擔回收費用,以降低單個企業的成本;加快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監測能力,以免無法跨越各項“環保壁壘”而被擠出歐盟這一重要的機電產品出口市場,盡量將可能遭受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5、鼓勵企業擴大進口,提高進口質量。一是調整進口商品結構,重點進口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急需的關鍵設備、技術和原材料;二是健全短缺資源進口機制,制定和實施短缺資源進口戰略。在進口種類上,重點關注國內儲量不足、國際價格波動大的戰略礦產能源資源,尤其是石油、鐵礦砂、優質銅礦等,并制定具體可行的進口規劃和支持政策;三是加強對進口產品的調研與監測,重點抓好農產品和重要工業品進口的監控,建立進口大宗資源性商品質量動態監控與預警機制,對進口棉花、舊機電、廢物原料、鋼材、紡織品以及進口大豆、木材和木質包裝、動物源性食品和化妝品實行重點監控;四是加強引導,積極推動我省企業到境外開展能源資源、科技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的合作開發,多渠道、多形式擴大進口,提高進口效益。在進口策略上,充分利用多邊、區域和雙邊合作機制,拓展海外資源開發空間。
四、走勢預測
去年我省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我國經濟發展表現良好,為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但是,今年我省對外貿易面臨的內外部條件將不如去年。對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預測,世界經濟很可能會在2007年呈現小幅調整,美國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將會增大;進口原材料和能源的價格不斷上漲,影響加工貿易的競爭力,導致出口減速。對內,由于去年國家采取了降低部分出口商品退稅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以及調整相應的加工貿易政策,把紡織服裝、制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等傳統大宗出口商品列為加工貿易限制類等措施來調控出口,而這一效應在今年會進一步顯現,將對出口產生抑制作用。另外,商務部今年將實施鼓勵國內企業擴大進口,提高傳統產品出口門檻的政策。綜合以上情況看,今年出口增幅會有所回落,進口增速將有所提升。
- 上一篇:歐盟反思對華貿易政策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