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的良善性
相傳有一天,蘇東坡坐禪的時候,好奇地問禪師:“我坐得怎么樣?”禪師告訴他:“你坐得很好,活像一尊菩薩。”東坡十分高興,回來告訴蘇小妹:“禪師夸獎我坐禪做得很好,簡直像一尊菩薩。”說完笑個不停。小妹問他笑什么?他說:“我笑禪師坐禪的樣子,根本就像一堆牛糞。”小妹聽了,對東坡說:“你慘了,人家禪師有慈悲心,看誰都像菩薩。你滿腦子都是牛糞,所以看起來人人都是牛糞。”
人與人是一面鏡子,鏡外的人怎么想,就表現出什么模樣。鏡中人百分之百地反映出來,和鏡外人一模一樣。
看中國式管理,也是如此。忠厚老實的人看出中國式管理誠實、正直的一面。陰險狡詐的人,看出中國式管理欺騙、邪惡的一面。自己丑陋,看起別人來個個都丑陋。內心喜悅,看起別人來個個都很可愛。舉一例說明如下:
老板甲看見員工丙把機器弄壞了,不但沒有當場指責,反而關心他有沒有受傷,要不要去看醫生?卻在員工不在場時,交待干部乙要員工丙負責把機器修復,應該賠償的也照章辦理。對于這種“老板自己做好人,卻要干部扮演壞人的角色”,便出現過不同的評價。有人說老板虛情假意,騙取員工的感情,把壞人推給干部,難道員工會那么傻,相信老板的謊言?何況干部乙也很聰明,自然會告訴員工丙,要求賠償或修復,根本就是老板的意思,希望員工丙不要見怪,更不必當面揭穿老板的虛假面具,以維持彼此之間的和諧。有人則認為老板不當面指責員工丙的失誤,卻關心他的身體有沒有受到傷害,實在是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在老板的心目中,員工的安全遠比機器的完整來得重要。所以,先關心部屬,確定沒有受傷之后,再交由干部乙去處置其余的事宜,因為,要不要處罰部屬?應不應該賠償或修復?基本上都是干部乙的職責。老板甲知道“上侵下職”(居上位的人,侵犯了下屬的職責)是不合理的措施,經常使得干部不知道如何施展自身的才能,以致長期下來變成惟命是從的奴才,喪失了承上啟下的功能。老板交待干部乙不管說些什么,干部乙都應該衡量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處置。這樣的運作原本是互相尊重的正常表現,沒有什么好人、壞人的不同角色,何必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呢?也有人認為,干部乙直接把老板甲的交待說給員工丙聽,實在是出賣老板的不忠行為。老板之所以不直接了當要員工負起什么樣的責任,是具有自知之明。因為,老板知道干部比他更明白應該如何處置,所以要尊重干部,讓他去決定。老板不管怎樣交待,干部都應該合理地處置,才是克盡職責的好干部,怎么可以看成老板要當好人,卻讓干部去當壞人呢?難道老板怎么交待,干部便完全接受,老板不交待,干部就可以不理會嗎?哪一天真的搞到由老板直接處理員工的事情,請問干部的面子往哪里擱?
為什么這樣一個簡單的個案居然會產生如此多樣化的不同反應?原因是人心不同,所采取的觀點也不一樣,這才產生不一樣的看法。老板甲的動機究竟是真誠地關心員工的安全,還是奸詐地運用嫁禍給干部的手段?恐怕只有老板自己才明白,任何局外人的猜測都未必正確。但是,心存忠厚的人,大都往好處想,而自己奸詐或者吃過奸詐的苦,則常常往壞處去揣測。
實際上,我們用不著費心思猜測這種永遠沒有證據的事情。我們自己改變一下,從這位老板平時對待干部和員工的情況,應該可以明確地做出判斷才對。
老板平日十分小氣,對待同仁相當刻薄寡恩,經常嘴巴說得好聽,實際行動卻完全配合不上,這樣的老板一定不可能真誠關懷員工。他不過是耍小聰明,想討好員工,而把責任推給干部,讓他去扮演壞人的角色。長期和這樣的老板相處,干部心中自然領悟,用不著費心替他承擔,干脆在員工面前出賣老板,心里也覺得舒坦一點。可見動機不良善,中國式管理的功效不但很小,而且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互相不信任的嚴重后遺癥。大家對老板的所作所為,都笑在心里頭,根本產生不了什么作用,不過成為一場鬧劇罷了,白花力氣。
真誠的老板,平日十分關心員工,決不把員工當作工具來看待。先關心員工的安全,再交待干部好好處置,便成為尊重員工(不讓員工產生自己不如機器重要的錯覺,以致喪失了自己應該有的尊嚴,更覺得老板冷漠無情)、尊重干部(不讓干部覺得老板有意在自己面前苛責員工,給自己難堪,也使得員工以后看不起自己,增加自己領導上的困難)的合理表現。既然如此,干部感激老板之余,當然不敢在員工前面出賣老板,只有動腦筋,想辦法處理好這件事。在這種謹慎用心的情況下,通常會處置得十分妥當。老板既然關心部屬,自然會留意處置的方式和結果,使干部和員工也都小心翼翼,不敢輕易有所反應,因而,減少很多抱怨與不滿,大家愉快地把這件意外事故排除掉,以后的日子,不致由于這件事而留下一些不愉快。
明智的干部,心里十分明白老板并不是直接承擔責任的人,憑什么要他做壞人?老板出資金、冒風險提供這么多人的工作機會,有事情還要讓他做壞人,請這么多干部做什么?老板事必躬親,便是對干部不信任的暗示,干部應該自己檢討加緊改善,改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才對,怎么可以自己躲在一旁,袖手旁觀讓老板去操心?現在老板表現出關心部屬的誠意,也是尊重干部的良好態度,自己更應該好好善后,既不能讓員工產生怨責,也不能使老板懷疑自己的不盡責,或者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這種心態下,又有什么理由可以出賣老板,把他看成奸詐、陰險呢?
思慮得不夠深入的人,通常采取立即反應的態度,看到這樣的個案,不假思索,馬上推論這樣的老板心術不正,屬于陰險、奸詐,喜歡玩弄手段,實在是自曝其短,使人不想進一步和他談論問題,以免增加負擔。
要研究中國式管理,最好明白中華文化有悠久性,各種事態都經過長期的歷練和考驗,并不是一般人能夠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因此,立即反應實在十分危險,不如冷靜下來,深一層思慮,細細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才不致忽然冒出自己的淺見,而貽笑大方。
- 上一篇:大道與權變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