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緣何普患“創新恐懼癥”
2007-03-10 15:25:03 來源:文新傳媒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經濟發展要從“拼勞力、拼資源、拼環境”向“拼技術、拼專利”轉變,要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格局,創新是一股原動力。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活動中,辜勝阻、張化本、鄔賀銓三位委員相繼亮相,“接力”談創新,剖析當前企業創新活力不足的原因。
99%企業沒有申請專利
就在我國GDP突破20萬億,成為世界第四,對外貿易總額達到世界第三的同時,一個發展的隱患日益顯現。辜勝阻委員在大會發言中透露,目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占GDP比重還不到10%,而在發明專利申請中,外企在信息技術領域占90%,在生物技術領域占85%,此外,我國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的85%、轎車工業裝備的70%,均由進口產品占領。
“核心技術受控于人”必然帶來“利潤分配受制于人”的結果:中國生產的鞋子,產量占到世界的70%,但價格為200美元的耐克鞋,外國設計者可得到100美元,品牌商可得到90美元,中國企業僅得10美元;我國信息產業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一些產品往往只有2%~3%的利潤……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核心技術缺乏,很大程度源于我國企業普遍患上了“創新恐懼癥”:國內僅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辜勝阻介紹,全國工商聯調研發現,一些民營企業家認為,靠引進合資可以省時省事,因此對外來技術的引進十分上癮,逐漸失去了創新的激情。
風險太大也是企業不敢創新的重要原因。有關研究表明,約有50%的中小企業在創立的3年內死亡。有的企業甚至認為:“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
另一個阻礙創新的因素是人才的“瓶頸”。在江蘇調查表明:全省70%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缺高級技術人才,35%的企業缺高級技術工人。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融資太難。調查顯示,86%的企業認為貸款太難。“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就業人口75%以上的就業機會,研發新產品超過全國的八成,但獲得的貸款只有全部貸款的10%左右。”另有調查顯示,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資金缺口達400多億元,平均每家企業資金缺口280多萬,嚴重影響其科技創新活動。
建科技銀行破解融資難
談到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張化本委員也有話要說,而且他提出的破解方法與辜勝阻不謀而合。
首先,通過放寬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標準,加快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鼓勵風險投資介入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兼并收購,使風險投資能夠順暢退出。
第二,嘗試開辦科技銀行,其貸款對象主要是高新區內發展成熟的科技型企業或有風險投資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銀行信貸業務將只為與科技創新有關的活動提供服務;科技銀行實行股份制,股本來源以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為主,地方和高新區政府也可少量參股,實行官助民辦;國家可允許其吸收社會存款,在金融品種和信貸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如擴大利率浮動范圍、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以企業債權、股權融資等等。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和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等有條件的城市高新區可以率先開展試點工作。
為保證科技銀行的正常運轉,還必須建立中小企業商業信譽評估機制和信用檔案體系,推進企業與金融機構間信用信息共享,改善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與此同時,建立嚴厲的信用懲罰機制,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政府采購應支持本土創新
對國內企業熱衷引進外來技術致使創新力匱乏的問題,鄔賀銓委員又和張化本委員想到了一起,他們提出,政府必須負起正面引導和支持的作用。
據介紹,近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存在“兩大兩小”現象,即大部分資金用于大學與科研機構,只有少部分(約10%)用于企業(發達國家一般在30%以上);用于企業的科技資金又大部分用于大型企業,只有少部分用于中小企業。對此,兩位委員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比照歐美一些國家的做法后提出:一方面應該提高國家財政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如大幅度增加現在每年僅10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額度,加大對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的支持等;另一方面,要學習使用政府采購、稅收調節、利用標準設置技術壁壘等發達國家常用的手段,保護本土企業的技術創新。
鄔賀銓委員還對“市場換技術”的做法提出了質疑,“市場換不來國外的技術,將市場拱手讓人卻使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失去成長的土壤。”我們要警惕一些壟斷市場的部門或集團對國產設備特別是創新產品缺乏信心和熱情,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掌握的市場資源向國外產品傾斜。他舉例說,美國通過法律明確規定聯邦政府采購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只有當產品的國內最低報價比海外廠商高出一定比例時(大型企業高出6%,小型企業高出12%,國防類產品高出50%)才被視為可以豁免。
看來,如何從政府采購行為中體現出政府對國內企業技術創新產品支持的表率作用,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99%企業沒有申請專利
就在我國GDP突破20萬億,成為世界第四,對外貿易總額達到世界第三的同時,一個發展的隱患日益顯現。辜勝阻委員在大會發言中透露,目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占GDP比重還不到10%,而在發明專利申請中,外企在信息技術領域占90%,在生物技術領域占85%,此外,我國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的85%、轎車工業裝備的70%,均由進口產品占領。
“核心技術受控于人”必然帶來“利潤分配受制于人”的結果:中國生產的鞋子,產量占到世界的70%,但價格為200美元的耐克鞋,外國設計者可得到100美元,品牌商可得到90美元,中國企業僅得10美元;我國信息產業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一些產品往往只有2%~3%的利潤……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核心技術缺乏,很大程度源于我國企業普遍患上了“創新恐懼癥”:國內僅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辜勝阻介紹,全國工商聯調研發現,一些民營企業家認為,靠引進合資可以省時省事,因此對外來技術的引進十分上癮,逐漸失去了創新的激情。
風險太大也是企業不敢創新的重要原因。有關研究表明,約有50%的中小企業在創立的3年內死亡。有的企業甚至認為:“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
另一個阻礙創新的因素是人才的“瓶頸”。在江蘇調查表明:全省70%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缺高級技術人才,35%的企業缺高級技術工人。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融資太難。調查顯示,86%的企業認為貸款太難。“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就業人口75%以上的就業機會,研發新產品超過全國的八成,但獲得的貸款只有全部貸款的10%左右。”另有調查顯示,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資金缺口達400多億元,平均每家企業資金缺口280多萬,嚴重影響其科技創新活動。
建科技銀行破解融資難
談到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張化本委員也有話要說,而且他提出的破解方法與辜勝阻不謀而合。
首先,通過放寬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標準,加快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鼓勵風險投資介入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兼并收購,使風險投資能夠順暢退出。
第二,嘗試開辦科技銀行,其貸款對象主要是高新區內發展成熟的科技型企業或有風險投資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銀行信貸業務將只為與科技創新有關的活動提供服務;科技銀行實行股份制,股本來源以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為主,地方和高新區政府也可少量參股,實行官助民辦;國家可允許其吸收社會存款,在金融品種和信貸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如擴大利率浮動范圍、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以企業債權、股權融資等等。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和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等有條件的城市高新區可以率先開展試點工作。
為保證科技銀行的正常運轉,還必須建立中小企業商業信譽評估機制和信用檔案體系,推進企業與金融機構間信用信息共享,改善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與此同時,建立嚴厲的信用懲罰機制,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政府采購應支持本土創新
對國內企業熱衷引進外來技術致使創新力匱乏的問題,鄔賀銓委員又和張化本委員想到了一起,他們提出,政府必須負起正面引導和支持的作用。
據介紹,近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存在“兩大兩小”現象,即大部分資金用于大學與科研機構,只有少部分(約10%)用于企業(發達國家一般在30%以上);用于企業的科技資金又大部分用于大型企業,只有少部分用于中小企業。對此,兩位委員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比照歐美一些國家的做法后提出:一方面應該提高國家財政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如大幅度增加現在每年僅10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額度,加大對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的支持等;另一方面,要學習使用政府采購、稅收調節、利用標準設置技術壁壘等發達國家常用的手段,保護本土企業的技術創新。
鄔賀銓委員還對“市場換技術”的做法提出了質疑,“市場換不來國外的技術,將市場拱手讓人卻使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失去成長的土壤。”我們要警惕一些壟斷市場的部門或集團對國產設備特別是創新產品缺乏信心和熱情,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掌握的市場資源向國外產品傾斜。他舉例說,美國通過法律明確規定聯邦政府采購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只有當產品的國內最低報價比海外廠商高出一定比例時(大型企業高出6%,小型企業高出12%,國防類產品高出50%)才被視為可以豁免。
看來,如何從政府采購行為中體現出政府對國內企業技術創新產品支持的表率作用,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鞋類成消費投訴“重災區”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