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裁員法則
企業運營好比過日子,有日子好過的時候,也有日子不好過的時候。不好過的時候就可能要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但裁員畢竟不是什么好事情,處理起來一不小心,就容易對業務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那么,裁員要怎么做呢?
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企業裁員和一個人減重量也差不多。我們先看看一個人如何減重吧。有這樣幾種減法。
第一種是超級肥胖的人,運動也好,節食也好,都太慢,只好直接抽脂了。抽去十斤二十斤脂肪,對這樣人的身體健康也沒有多少影響。
第二種是舉重運動員或者拳擊運動員,比賽前發現自己重量有點兒超標,為了讓體重控制在自己的重量級規定的范圍里,運動員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又跑步又跳繩又蒸桑拿,讓自己迅速減個一兩公斤。
第三種是普通人減肥,每天吃少一些,加上適量運動,一周減去一兩斤,日積月累才能見成效。
企業裁員也可以有這幾種形式。一般而言,最常見的,是“運動員”式的裁員。就是迅速宣布裁員消息,迅速完成裁員。這樣做的好處,是將裁員影響員工士氣的負面影響控制在盡量短的時間范圍內。裁員的事情一過,大家把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來。這樣的裁員方式,適合原來底子比較好的企業,經受得起這樣的陣痛。
也有的企業采取“普通人減肥”的方式來裁員,就是這個月裁上十幾個人,下個月再裁十幾個人,連續七八個月,月月都在裁人。這樣做當然對員工士氣有負面影響,但如果原本企業的員工士氣就不高,這樣做可能也是比較現實的選擇。畢竟,不是誰的體格都經得起像運動員那樣折騰。如果采取“運動員”式裁員,萬一把員工搞炸了窩,搞得企業崩盤,就麻煩了。
很少有企業采取“抽脂”式的裁員。可能是因為很少有企業“超級肥胖”。勉強說來,也許某些老的國營企業在安排冗余人員下崗時,算是一種“抽脂”式的裁員吧。
裁員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所以,裁員不能盲目,一定要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來進行,做到“有舍有得”。在具體操作上,不管采取哪種裁員方式,最應該避免的,是這樣兩個問題。
一是裁員計劃不明確,沒有搞清楚應該裁多少人,裁什么樣的人,什么時候裁。裁員可不能“摸著石頭過河”,今天先裁兩個人試試,不行,明天接著裁。這樣做,不僅很難達到裁員的目標,還能引發很多負面的東西,員工的士氣很容易在這種混亂的裁員中被消耗掉。這和“普通人減肥”式裁員在表現形式上相似,但“普通人減肥”式裁員是計劃明確時的無奈之舉,而這種裁員則是計劃不明確時的盲目舉動。
二是裁錯了人。該走的沒走,不該走的反而走了。最怕裁員的員工,往往是缺少特長的員工。那些有特長的員工,一般在哪里都能找到工作,而企業也往往想留住這樣的員工。所以,在裁員的時候,一定要穩住這些員工的心,不管采取哪種裁員方式,要從始至終讓這些員工的心是穩定的。
- 上一篇:跟孟子學管理 任人唯賢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