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變與老板的關系?
當初,我把老總當朋友看,朋友有缺點就直言不諱地指正了。事實上,我只是一廂情愿而已,老總需要的是為他工作,為他掙錢,而且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驢性十足”的人。
說到做活動我有點“神經過敏”,因每做一個活動,我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從活動策劃的每一個細節,到活動主題思想的凸現;從場境氣氛的調動與控制,到整個活動效果的跟進;從員工的組織和參與意識的促進,到節目的編排、節目的豐富性和趣味等,必須面面俱到。最讓人頭痛的還是費用預算與成本控制,那才是很費周折的。
國慶中秋
每次要做活動前,我都會準備三個以上方案供老總選擇。但老總的選擇是漫長的等待,一般都是在臨近活動的前兩、三天內才會有結果。就算之前有定論,口頭上說過某一方案可行,我也不敢向外宣布相關活動事宜。因為變化太快,今天公布的活動內容,明天就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基于方案確定的滯后性,幾乎沒時間去準備,只能草草地做一些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三個方案的相關準備工作都做好,以免“臨時抱佛腳”。這雖能應急,但期間浪費的時間與精力可就不好預算了。
這次“慶國慶迎中秋”的活動也不例外,我于九月初提議,并擬定了三個方案供選擇。老總初步確定了以“聯歡晚會”的形式進行。朝這目標,我們開始征集晚會節目,并陸續收到了一些節目,動作快的部門,也正抽時間在排練節目呢。
9月中旬,晚會工作準備到一半被迫回頭,原因是費用問題。那天,我把晚會費用預算給老總審批,他看了下數額(我們老總對數額特別敏感,沒數據報批的文件他會很快批準的,金額較大的比較困難)說:“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去燒烤啊,再想想有什么其他的活動吧!边@一說我明白他什么意思了,經過幾個月的合作,對他的性格還是摸出點門道,毋容置疑,這晚會的費用超出了老總的底線。
我回到辦公室,重新做了份燒烤的預算,將費用降至一半。再找老總審批時,為了避免“小氣”之嫌,他說:“你再權衡一下吧,還有沒有其它什么活動啊,我們做活動只是為了讓員工開心,只要員工開心,錢多點并不重要”。這是他常用的“煙霧彈”,讓人摸不著頭緒,幸好我這樣的話聽得多,知道他實際上已經默許了去燒烤。
燒烤就燒烤吧,燒烤也好,也許比晚會更省心,因為不用怕節目不精彩冷場。還正想著不用考慮節目,老總的旨意下來了。要我們在燒烤活動中穿插一些節目,以調節氣氛。晚上在一湖邊的燒烤場,沒有燈光,沒有音響,能插什么節目呢?讓我很是為難。老總他就這樣,想花最少的錢,但又要買最好的東西。
為難是為難,但還是要去做,可不能抗旨啊。通過幾個月來的磨合,我與老總間似乎也有些許默契了。每次活動,老總的參與意識特別強,他喜歡一呼百應、眾星捧月的感覺。針對這點,那可是每次做活動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直接出效果的部分。我向同行朋友取經,上網查找資料,為的就是找一些能讓老總盡情展現自我的節目。
幾天緊張的策劃,燒烤活動也基本安排就緒。這種快速反應的工作,也許很能煅練人的應變能力,但也有可能讓人變得神經質。
活動如期進行,我把幾日來搜集到的一些節目,分三個階段穿插期間調節氣氛;顒觿傞_始,員工參與意識比較強。因為大家都沒吃晚飯,誰會與美食過意不去呢?加上饑餓使然,大家都在很投入地在燒啊烤地,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活動的中間部分,是很容易冷場的,這時候大家對食物的需求幾乎得到滿足,食物不再有多大的吸引力!帮柵家,那時開始有點騷動,有人在問:什么時候能回去。這時我們安排了一些節目進行調節,通過一系列的互動游戲,倒是有一個小高潮。
燒烤到最后,那可要有壓軸大戲,我安排的節目是抽獎與員工過生日,期間鼓動異性員工互相送花。整個節目讓老總唱主角,在這方面老總也確實有所長,把員工的情緒調到了頂點,氣氛很是熱烈。以至于到活動結束后,很多員工意猶未盡,不想回去。老總也不例外,他很投入,有點在這場境里出不來的感覺。
這個活動老總給予很高的評價,說我們辛苦了,并等我們清理現場后親自開車送我們回去(老總這點是難能可貴的,他在很多時候沒有架子)。在車上他說:這樣的活動以后要多舉辦幾次。我嘴上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心里卻想,多辦幾次就意味著要多餓幾次了。因為今天雖然是燒烤活動,但我肚子里有的只是中午的食物;顒拥诙欤9月30日),我休假沒去公司。老總找我下屬去開會,并交待一些工作。會后,下屬給我電話說老總表揚了我們。說公司自成立人力資源部以來,員工的參與意識,配合、協調性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每次活動,只要他玩得開心就會有好的評價。這結果對我而言,并沒有太多的驚喜。我對老總越級開會,并向我下屬交待工作的做法不滿。事后想想,他對我們工作的高度評價,其他的也就無所謂了。十一國慶節,我們爭取到了六天假期,這是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我不知道老總是否有看法,但他準允了,我也就不去考慮其他因素。我想利用這難得的假期去旅游,順便理理自己的心緒,客觀地去正視我與老總之間的關系。
驀然回首
對于本公司,我要在去與留之間作個明智的選擇,這問題困惑我很長一段時間了。當初,我直言進諫,是因為真的很想幫助老總突破瓶頸。所以把工作當自己的事做,把老總當朋友看,朋友有缺點就直言不諱地指正了。事實上,我只是一廂情愿而已,老總需要的是為他工作,為他掙錢,而且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驢性十足”的人。
很明顯,我們各自的價值取向與追求,身份地位與工作方式,還有性格都不一樣。事到今天,也只有調整心態應對。為了這一份工作,以一個打工者的身份,對于老總,我沒資格去評價。他是我老板,我們是雇傭關系,應該劃清界線。做好我份內的本職工作就好,也沒必要去追求什么成就感了,為了生存,不得不舍棄一些東西。
我把入職本公司的前后經過,如放電影般在腦海里過了一遍,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所有事物。其實,造成今天這種結果,我的責任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工作方式上,自己的行事風格過于強硬,有些地方甚至于放肆、冒犯,導致與老總關系的惡化。人在職場,圓滑是一門藝術,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我缺少的就是這方面的功力。
剛入職一個公司,初期的表現非常重要,我的自我表現欲有點強烈。當時,我好象被熱情沖昏了頭腦,工作沒有按章法進行。本應在推銷階段,但我沒把推銷工作做好。未能將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推銷給老總,讓他去了解、去消化,并引導他成為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如果我做好這點,耐心、細致地去說服,也許事情會水到渠成。
相對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內興起的時間不長,很多企業老總對人力資源管理只停留在“面”上的認識,對于“質”與核心的東西,他們知之甚少。大部分企業老總,他們所關心的是你這部門能為我掙多少錢,重視的是直接出效益的業務部門。要讓他們意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價值所在,那需要有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如前面所說,我們怎樣去讓老總與人力資源管理者同樣專業,那是人力資源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
再說老總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支持上,他確實只能在理想狀態中支持,他不知道怎樣落到實處,更談不上怎么去檢查、指導、監督我的工作。是我沒讓他進入我的工作狀態,讓他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我工作場境中,真實地了解前因后果。所以,他只能停留在我的工作圈外,在那駐足觀望,沒有切身體會他感覺不到人力資源管理的難處,說支持也就是吶喊助威而已。這時我本應走過去,把他帶入到我工作圈的核心部位,讓他親身去體驗。但我忽略了這關鍵且重要的工作,也是源于我對老總的錯誤判斷。
我主觀意識太強,對老總高度的判斷缺少客觀的分析和觀察,從而產生了錯誤的信息。入職前,我覺得老總的水平比我高,很多工作只要我一說,他就能明白。以至于在工作匯報中,我沒用依據支持的原則,總是直奔主題,很少鋪墊。也沒去理會他到底能否消化,能吸收多少。這樣一來,老總似懂非懂,對后續工作設置了一定的障礙。
在公司進行變革前,準備工作我做得不足。對于一個新成立的部門,我沒花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權衡自己能影響多大的范圍。中國是個講關系的國家,很多時候只要你把人際關系搞好,事也就成了。我忽視了這點,只是取得老總口頭上的支持就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這樣偏向于強制性地工作,誰都不會樂意接受了。
在變革過程中,我太過于追求完美的進程,這也是不利因素之一。我總想在一張白紙上描繪藍圖,對于以前的線條我全否決掉了。但現實管理中,是不可能這樣操作的。公司發展到今天,有些文化背景肯定是有其存在的價值。我當時未能在條件約束下,結合現有狀況去改革,去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法,以至于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在這煩雜的思緒纏繞中,雖然休假在外,我的心情并沒好轉。事情到了這地步,再去分析成敗,好象有點亡羊補牢之嫌。中秋節到了,作為下屬,該給老總送去一聲問候。說真的,很久沒與老總短信聯系,之間的陌生感油然而生,都有點不知怎么措詞。短信發出后,久久得不到回音,老總回短信的時間,好象是隨著我們的關系越拉越長了。
這是嘗試突破帶來的后遺癥,中國人之間,關系一旦鬧僵了,要想恢復非常艱難。想修護我與老總的關系更是難上難,老總也是個敏感的人,很多時候他也在回避,也怕不小心觸痛那根神經。他現在對我似乎很不信任,但外表顯示出很假的坦誠,這跟他情緒化的性格不相匹配。他的演技并不高,這只是他在避嫌,也在為自己營造一種假氣度。
現在我的處境有點尷尬,對我的去與留問題,似乎一點都引不起老總的關注。要想留下來繼續工作,與老總關系的修護可是個大難題。就現在而言,我們彼此都有意見沒能釋懷。表面上看,老總很大度也很寬容,對我的“冒犯”好象不計較,但實質上,他從來就沒有忘記過我曾經的“不禮貌”。特別是我與他單獨在一個場地,很明顯能感覺到他的不自在。
作為他的下屬,我應該主動去化解這種“不適”。讓他覺得我其實并不是一只刺猬,就算曾經是刺猬,為了生存他也會收起所有的刺芒。但前提是,我必須先說服自己,忍痛去除那些連帶皮肉的刺,去忘記老總身上不好的東西,發現老總一些好的思想與理念。
割舍自己的東西,那只是一個方面,如要改善與老總的關系,還有另一面,就是要接受老總的理念,相對而言,接受老總的理念更難些。坦白地說,我這人不會演戲,不懂奉承,不會虛假做作。如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我會心虛,會臉紅。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要接受自己不看好或不喜歡的東西比較難,更何況我這近乎“完美主義者”。得找理由先說服自己,得從老總身上尋找令人信服的閃光點,為他塑造一個偉大形象(那怕是虛擬的也好啊)。讓自己從內心深處去認可,去接受老總的光輝思想。
- 上一篇: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 下一篇:4招破解職場女性的“27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