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業年終獎大PK 外資券商美元都上六位數
行業不同,年終獎也有薄厚之分。股市“牛”氣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今年腰包最鼓傳統“大戶”銀行、房地產 開發商分紅依舊豐厚。
作者:張麗錦
春節轉眼就要到了,對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來說,年終獎是他們最期盼的。
行業不同,年終獎也有薄厚之分。股票,基金的火爆,使投資機構的年終獎水漲船高。在股市上漲、理財升溫的影響下,人們對年終獎的用途也有了新的變化。
證券
外資 美元都上六位數
2006年火爆的股市,為投資行業帶來豐厚的年終回報。記者采訪發現,中外券商的年底大分紅創出了“歷史新高”,而其中外資投資機構中國分支的員工們,拿到的年終獎較之中資機構的同行,高出數十倍,折合人民幣 可達七位數。
根據華爾街公開數據顯示,五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2005年的分紅就已經創造了新紀錄,2006年更上一個臺階。紐約州審計長艾倫·海韋希在一份報告中預測,隨著投資銀行在全球投資熱潮中聚攬大筆財富,2006年華爾街的年終獎金數額將達到239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比2005年增長17%。2006年的人均獎金將達到137580美元,較2005年增長15%。
其中,2007年業績表現最為突出的數高盛,盈利較去年增加七成,由去年的56億美元大幅增加至95億美元,其員工每人平均獲得62.2萬美元的花紅,折合人民幣約為480萬元,而公司高層每人將獲得最少2500萬美元,表現出色者更可多獲3倍,即約1億美元——拿到“年終獎”后,高盛億萬富翁的隊伍將迅速壯大起來。
中資 高層能拿幾十萬
盡管不能和外資同行比,中國的券商今年的收益也不錯。年終獎有的高達數十萬元。
今年前11個月,經營較為出色的東方證券實現凈利潤為7.24億元人民幣,不少員工拿到了十幾萬元的年終獎,管理層人員有些能達到幾十萬元。
另外,在2006年證券界,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創造了年收益率100%以上”的基金經理們,他們的舉動能直接影響股市的陰晴。在中國,有290多位這樣的“資金管理者”,在幫數百萬的基民們賺錢。據悉,主要和績效掛鉤的基金經理們的“年終獎”有望達到數十萬元,但很難超過百萬。
銀行
年終獎掛鉤“發卡”業績
在2006年“銀行上市年”過后,銀行的員工們的年終獎也頗為豐厚。記者從工行、中行、民生等銀行了解到,2006年的年終獎普遍能到“五位數”;而那些與績效掛鉤的業務部門工作人員,能拿到的獎勵將比辦公室人員“多得多”,原因便是2006年銀行在信用卡發卡、理財產品推介等方面都有大飛躍。
據悉,銀行的普通員工年終獎達五位數,而一般的中層能拿到5萬元左右。但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這個數字是保守估計,有些銀行前兩年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
2006年資本市場的火爆使得銀行的經營戰略在悄悄改變,從以往光依靠儲蓄存款的老路子走向創新產品及服務,這將給員工的收入提高帶來契機。
房地產
大房企中層10萬起步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比較而言,房地產企業的年終獎是比較豐厚的,尤其是大型企業。記者從京城頻繁在媒體出現的幾家大型房企了解到,其年終獎要比一般的企業高出很多。比如中層管理人員,至少能拿到10萬元以上的年終獎金。
一家在2006年度位列北京房屋銷售額前十名、要求不透露名字的房企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每個季度都有季度獎,因此所謂“年終獎”,在該公司是分在每個季度發放的。
獎金的數額,部門經理級的員工,視業績好壞在10萬至20萬元不等,普通的管理人員為5萬元左右。
中介遠不如開發商
記者調查得知,京城大部分房產中介企業均為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根本沒有年終獎一說。而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型房介,其年終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種方式:年終獎為一個月的工資乘以一個系數,這個系數依據平時業績好壞而定,是小于1的。也就是說,房介企業員工的年終獎,等于或小于一個月工資。
記者同時了解到,這些公司的年終獎主要是針對內部管理人員的。房產經紀人和售樓小姐都沒有年終獎。
記者調查了多個房地產企業及業內資深從業人員,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京城幾乎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不會給一線銷售人員發放年終獎。
“這是因為考核體系不一樣。”一家房企的高管對此解釋說,售樓人員的薪酬結構是區別于企業管理 人員的,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售樓后的提成,“多賣多得”,純粹以銷售成績說話。
保險
主要取決于團隊業績
保險公司的年終獎發放取決于業績,某國內保險業三甲中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則按分公司是否完成當年任務而決定年終獎是否發放。如完成則又按級別發放,有些高層經理的年終獎則是全年工資加分紅,一般多在幾十萬元。
細化到單個部門來說,如這個部門有5個人,總體獲10萬元年終獎,則經理拿5萬元,兩個副手各拿2萬元,兩個員工各拿5000元。
當然,保險公司員工的年終獎因公司大小不同,差距也很大,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理們的年終獎則一般在10萬元左右。
保險公司的年終獎只針對“內勤”人員,像老百姓熟悉的保險業務代理人則屬于保險公司中的“外勤”人員,沒有年終獎。
餐飲
年終獎多為“雙薪”
記者從北京部分餐飲企業了解到,大部分企業的年終獎發放與員工的月薪相當。除此之外,年終獎的計算也與企業的效益和工作人員個人的業績有關。
記者從一家餐飲老字號了解到,一名員工的年終獎大多是與自己一個月的薪水相當。
“大概有2000元到3000元。”一家老字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這里的廚師和管理人員平時的月工資也就是這個數。
而記者側面了解到,一些餐館還將全年的餐館效益納入員工年終獎的計算。一家韓式燒烤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現在還沒有分紅。但如果店里的生意較好,下面的服務員的分紅也會相應提高。“2005年就比2004年高了300元。”一些小型酒樓、餐廳中,服務人員平時的工資不高,只有600元至800元,但春節前可能會發雙薪甚至“三薪”,以便讓大家回家過年。
除了餐館自己的營業額外,很多在餐館里專門負責銷售酒類的工作人員年底還能獲得酒類廠家的提成。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酒樓的高檔紅酒、白酒和飲料的促銷員都是餐館的服務員,除了店里的獎金外,根據個人超出約定銷售額的數量多少還能獲得酒類飲料廠家的“紅包”。“最少也有500元以上,而多的可達四五千元”。
發卡和實物 也屬年終獎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證券界、銀行,還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年終獎的形式不外乎現金、消費卡、實物三種。其中現金是人們最喜歡的方式。“現金最實惠,想買什么可以自己支配,也能直接當存款,拿著踏實。”
消費卡是普遍存在的形式,由于能享受團購的優惠,不少單位所發的消費卡,都是超市、商場內的,“讓員工得到實惠的同時,單位也能適當地減少現金支出。”而以“年貨”形式出現的實物“年終獎”,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消費轉向理財 年終獎“生錢”
在記者采訪的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工作人員中,面對“年終獎怎么花”的問題,有八成人認為,和往年相比最直接的不同便是,花在再投資上的比例大大增加。
“股市行情這么好,今年應該認真考慮一下年終獎理財。”民生銀行一位理財師今天上午為記者分析了幾種年終獎理財方式:
一、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近期,各銀行理財新品發售密集,主要看中的便是領了年終獎后,人們手中鼓鼓的錢包。
建議可選擇一些短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或者一些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小,也能讓年終獎很快“生錢”。
二、選擇購買優績基金
基金熱已經深入到市民生活了,每天10萬多的開戶數,讓年終獎有了很好的“生錢”去處。
“比銀行存款收益高,比炒股安全”是基金的特點,不妨選擇那些業績表現不錯的基金,沒必要拿年終獎去冒風險。
三、選擇投資股票
要想過個踏實年,很多人不見得會購買股票,以免讓自己在春節前后還要繃緊神經。但對一些老股民來說,年終獎無疑是其投資的一次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