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企業空降洋高管的冷思考
陳天祥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管理學博士
洋高管在國際化專業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他們并不很熟悉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這就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能盲目聽從他們的指揮,而應有所取舍。
近年來,不少國內企業紛紛空降洋高管,從北京銀行聘用四位來自ING集團的金融專家擔任總行副行長、行長助理、總行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和個人業務部銷售部總經理,到王浵世出任民生銀行(13.59,0.75,5.84%)行長,再到原家樂福北方區總經理、美國人白爾曼被世紀聯華高薪“挖”來擔任執行總經理一職,國內房地產的龍頭企業萬科任命來自豐田住宅公司的日本專家任工程技術總監,為中國企業界吹來了一股強勁的洋風。人們不禁會問:空降洋高管會不會是以后若干時期內國內業界用人的一種必然趨勢?它對本土的高管會造成什么樣的沖擊呢?我們究竟應如何看待這一用人現象?
中國企業要走國際化的道路,管理機制就必須與國際接軌,而任用洋高管無疑就成為一種便捷的途徑。一個有經驗的洋高管對于一個企業的規范化建設、熟悉國際市場規則、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和消費習慣、與國外政治社會和法律環境接軌以及獲得國際的營銷渠道等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已經迎來了WTO時代,走國際化道路、與國際企業競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如果你不懂得國際運營之道,將會碰到很多的麻煩甚至被淘汰出局。不是有過這樣的兩個因不懂國際規則而吃官司的事例嗎?一個企業生產的運動鞋,由于在使用說明中沒有指出在潮濕的草地上容易打滑,一個老外穿著該品牌的運動鞋在草地上行走摔了一跤,結果老外把廠家告上法庭,最終廠家敗訴。另一個事例講的是老外買了一個刷子,并用它來刷寵物,把寵物的皮刷破了,主人把廠家告上法庭,因為,刷子上沒有注明不能用它來給寵物洗澡。這兩個例子就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時候,必須對別國的習慣和法律約束等弄清楚,否則將會吃大虧。也許有人會說,我的產品和經營就局限在國內,不需要走國際化道路,關起門來自顧自即可。此言差矣。我們現在舉目四望,還能看到多少領域和行業沒有國際企業巨頭的身影?你不走出去,別人已經走進來了。狼越來越多了,要想與狼共舞,就需要自己先變成一只狼。21世紀的今天與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市場環境已是天壤之別,那種單憑勇氣和運氣就能創造奇跡的時代與我們漸行漸遠了。現在需要的是智慧、運籌帷幄和精益求精的經營之道。舉一個例子,在十年前,你在一個城市開一個超市,成功的幾率非常大。而現在,百佳、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國際巨商已經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它們攻城掠地,不少國內企業紛紛敗下陣來。因此,即使我們要想在國內站穩腳跟與這些國際巨頭較量,也需要學習它們的經營之道,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怎樣學習呢?利用國際專業人才就不失為一個有益途徑,它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學習的時間和成本,少走彎路。
在利用國際專業人才時,我們又要有清醒的頭腦,這里特別指出以下幾點:一是要有鑒別能力,不要唯“洋”是舉。現在,有一種現象,好像只要是洋人或洋博士之類的,就都是一個有用之才,委以重任。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企業管理界,不時有關于使用洋人才失誤的報道。由于這些人的成長和經驗遠在海外,我們對其才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較難把握,因此,要慎之又慎,否則,賠了夫人又折兵。二是要注意洋人的經驗要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管理之道有其一定的規律,管理是可以移植的;但是,管理移植又需要與本土的實際相結合,否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而且,中國的開放才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真正考慮與國際接軌只是近十多年的事。中國企業的科學管理和規范管理的基礎薄弱,如果不顧這些事實,一味強調規范化和上層次,就可能事與愿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不少企業就開始引進全面質量管理,進行各種質量認證。結果呢?大多數企業只不過是把其當做一個標簽,卻為此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這就告訴我們,在運用國際上的一些管理方法時,我們要量力而行,講究實效。在引進洋高管的問題上也一樣,一方面既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但對洋高管提出的改進管理的建議和政策,我們需要冷靜思考。洋高管在國際化專業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他們并不很熟悉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這就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決策時,不能盲目聽從他們的指揮,而應有所取舍。三是注意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我們引進洋高管,除了學習他們的國際化管理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只有培養出一大批精通國際商業運營規則、具有國際視野又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人才,才能最終使中國企業立足于世界商業之林,振興民族工業。
在對待洋高管時,我們還要保持一個開放和平常的心態。時下,一些國人對極個別洋高管不尊重中國員工,動輒粗言穢語的行為大肆鞭撻,進而上升到愛國的高度對洋高管采取普遍排斥的態度,本文認為是不妥了。誠然,洋人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陀^地說,大多數西方人士對中國是比較友好的,對中國人是尊重的,這與他們具有較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平等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但也不排除個別洋人對中國不尊重的情況,對此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譴責和批判,維護中國的民族尊嚴,但不能因此而對所有西方人士一概論之。這就像對待西方文化一樣,本人不贊同類似于前一段時期一些博士研究生呼吁抵制圣誕節的做法。一個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應該具有包容大度的氣量,對不同的文化都持一種開放和欣賞的態度。現在,中國已經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應該張開雙臂擁抱世界不同的文化。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才會獲得其他文化的尊重。2004年,美國紐約市宣布,中國的春節為全紐約市的公共假日。不知那幾個博士研究生對紐約市的這一做法有何感想。我想,對待洋高管和洋人,我們也應采取這樣的態度才對。現在,在中國的外國公司越來越多地聘用中國人為管理人員,其中的一些人還進入了高層,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拒絕洋高管呢?
- 上一篇:基金人才儲備青黃不接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