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求職“趕場”忙
寒假開始了,不少高校畢業班的學子們不是收拾行囊準備回家過年,而是整裝待發等待新一輪招聘會的開始。為了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不遺余力,甚至不惜花費“血本”。從簡歷制作到形象包裝,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所需花費的門類越來越多,數目也越來越大,就業成本正水漲船高。記者調查發現,高達九成的學生感嘆:現在找工作的“投資”實在太昂貴了。
記者在市區一家化妝品專賣店采訪時,剛好遇到前來選購彩妝的汕大法律系畢業班學生小蔡,她的手中拿著一張便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各類求職“必需品”:彩妝、高跟鞋、套裝……保守地估計了一下,大概需要800多元。她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份開始,她和同學們就開始為面試的著裝發愁。平時在學校穿的衣服都是比較隨意的休閑裝,求職時為了給考官留下好印象,幾乎所有學生都會買一些職業一點的套裝,男生買名牌襯衫皮鞋,再配時尚一點的手提包。女生則會購買各種職業套裝,有些還會給自己做一些發型,添一些化妝品。在服裝等外形包裝上,多數同學要花費五六百元左右。為了這次購物,她家里特地給她匯來一千多元。
除了為自己外形包裝外,不少大學生還在簡歷上大花功夫。采訪中,多數大學畢業生都表示,應聘時,一份精美的簡歷是求職成功的基礎。除了詳細的個人介紹外,簡歷中還會附上自己各種證書復印件,有些還有論文或發表的作品。記者留意到,現在的人才招聘會已經成為大學生簡歷的“盛裝舞會”:各色封面、用Photoshop特制的自薦信底紙、多幅數碼沖印攝影作品、隨簡歷附“VCD”,再加上大海撒網式的投簡歷,所花費用實在不菲。
小周是汕頭某高校計算機系的應屆畢業生,從去年十月份開始,他就“趕場”參加珠三角的高校招聘會。在2個多月四處奔波的日子里,交通費花了600多元,還不包括蹭同學的住和吃,而通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畢業兩年從事媒體工作的陳小姐回憶起找工作的情況時,用“不堪回首”四個字來形容。她告訴記者,她家在汕頭,當時在廣州一家媒體邊實習邊找工作。3個月來,住宿費、交通費、伙食費,大概花掉3000多元,最終還只能空手而歸。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學生找工作成本越來越高呢?汕大商學院陳老師認為,求職成本偏高與近幾年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很大的關系。畢業生們為了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高標準地制作簡歷,高檔次地購買衣服,高消費地參加各種考試,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招聘會現場。陳老師指出,大學生求職前要做好規劃和準備,定出就業方向和區域,不能盲目地到處“趕場”。同時,相關的主管部門能從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的角度出發,制定好政策制度,切實把大學生找工作的成本降下來。
- 上一篇:求職路像一場“流浪”
- 下一篇:北榮,那些“失敗面試”教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