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生“村官”成新農村建設生力軍
走進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海東村,提起新任村委會副主任的賈平,群眾都親切地稱他是“辦實事的大學生村官”。
賈平作為海東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自去年入村后,他便以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農民群眾,促進農村發展為著力點,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不僅使全村灌溉面積由原來的不足20%增加到80%,而且還在全村新發展養殖戶40余戶,幫助村里爭取了300多個“陽光工程”培訓名額,并組織勞務輸出400余人。
如今,像賈平一樣大學畢業進村任職服務的新“村官”,正成為青海新農村建設生力軍。據悉,自去年青海省人事廳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了“高校畢業生進村任職服務”計劃,該省已有800名左右的“大學生村官”到貧困村和低收入村任職服務。這些新“村官”不僅為農村帶去了新思想、新知識、新觀念,而且還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智囊團,他們通過開展技能知識講座、示范帶動等形式,以帶領農民創辦村辦企業、發展畜牧養殖、推行特色種植、實施訂單農業等多種途徑,引導農民從“靠種田生活”向“靠科技致富”轉變,真正讓農民嘗到了靠知識靠信息致富的甜頭。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大學生“村官”共幫助轄區農村引進致富項目24個,年產值達260萬元,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156人,先后為農民舉辦科技講座83場次,幫助帶動多戶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通過為群眾做示范,這些新“村官”中已掀起了一股股自己富、幫民富的致富熱潮。很多“村官”們在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結構的同時,還發揮自己特長,創辦小型企業,探索帶頭致富新模式。
目前,青海省人事廳正在著手擴大大學生服務范圍工作,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基本實現農業區每個行政村和牧業區的行政村有1名高校畢業生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