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聘不到精算師
“精算師在消費者眼中還很陌生,但他們卻背負著一家保險公司的‘命運’。畢竟,保險公司若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給被保險人帶來的影響將遠遠大于某產品的設計不合理抑或營銷員的服務不到位等等。”在昨天友邦保險——南京大學精算中心成立儀式上,友邦保險江蘇分公司總經理徐正廣介紹。
江蘇保監局王治超副局長告訴記者,中國內地的精算師數量僅百人,還不及香港的1/3。“正因為精算師稀缺,不少保險公司開出價碼漲到百萬元,也難挖到理想人才。”業內人士稱,由于是目前最搶手和最緊缺的人才,處于“賣方市場”的精算師行情一路水漲船高,薪資談不攏也成為保險公司難以找到心儀的精算師的一個因素。在標準普爾的《2005~2006年中國保險業信用前瞻》中指出,中國保險業欠缺精算和專業管理隊伍是幾大結構性問題之一。有專家預測,我國未來10年將急需5000名精算師,但符合保監會認可的精算責任人要求的也僅100多人;而另一方面,卻是更多保險公司的出現。
“截至2006年9月底,中國大陸現有本土培養的‘北美精算師’76位,‘中國精算師’60位,由于兩者有所重疊,精算師人數總計約百人。”據業內人士介紹,精算師的培養一般要經歷相當漫長的過程(通常要5~7年),最快也要3年以上的時間,需要通過十多門課程的考試。一個稱職的精算師不僅需要有較為扎實的數學功底,還需要掌握經濟學、統計學、財經、金融、管理、法律、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高難度的考試門檻則不可或缺。“但一旦成功獲得精算師資格,薪資將是驚人的。”徐正廣總經理打趣說,從業35年的他的收入還不及一位從業僅幾年的精算師。
據悉,當前保監會認可的精算責任人范圍一是“中國精算師”;二是中國本土培養,有一定精算工作經驗并取得北美或英國精算師資格的精算人員;三是海外精算師回國或到中國工作,有一定精算工作經驗并取得北美或英國精算師資格的人員,或者一些擁有澳大利亞、法國資格的精算師。“目前在中國境內工作的這三類人加在一起僅百人而已。”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說。據了解,成立以后的“友邦保險——南京大學精算中心”將以促進雙方在保險精算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開展精算研究,培養符合國際標準的精算人才為宗旨,協助并資助在校學生參加北美精算師(SOA)資格考試、并為社會上有志于精算事業的人士提供咨詢等服務。
“期望通過精算中心的建立更好地為江蘇這個保險大省輸送保險人才,更好地為保險業服務。作為首個保費超500億元的省份,會提供很好的舞臺。也希望精算不僅僅在保險業,可以在一些大型項目、社會保障等上,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王治超副局長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