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院競爭白熱化 為爭病源年薪25萬聘專家
在廣州的中山二路,不足數百米的距離內就分布有六七家醫院;而在越秀區省中醫院附近,跑6家三甲醫院打的都不用跳表。廣州不少大醫院都集中在同一區域,醫院之間由此通過拼技術拼服務“爭食”。除此之外,各大醫院之間還暗自較勁,他們通過收編小醫院增強自己的實力,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東山板塊 醫院多過百貨公司
位于廣州市中心老城區的中山二路,在不足數百米的距離內,抬眼可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山院區,緊緊挨著的還有軍區第一醫院和文明微創醫院、廣州耀東英智眼科醫院。
周邊輻射到農林下路先烈南路一帶的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市第八人民醫院、廣東藥學院附屬醫院(原鐵路中心醫院)空軍醫院等,構成了著名的“東山板塊”。平均兩百米一家醫院的高密度使得不少外來游客感嘆,這條街上的廣州醫院“多過百貨公司”。
東山區板塊中還有更多精英型?漆t院,在各自的領域內稱得上是全國前三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山大學附屬系列”——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咫尺相隔的中山大學眼科中心, 百米相望的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地方不大,專業很強,名家云集,病人爆滿,是各類專科病人求醫的首選。
在“東山板塊”醫院群中, 廣東省人民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兩大“醫療巨頭”更是在醫療水平、服務質量上較上了勁。
拼技術:發揮優勢同時取長補短
中山一院的腎科、產科、器官移植、骨科、耳鼻喉科等多個外科科室上優勢很顯著;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研究所”聲名遠播,在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粕蠈嵙π酆瘢♂t血液科、眼科也曾創下多個全國第一、華南首個。一方面這兩家取長補短,另方一面兩者在暗地里的競技咬得很緊,尤其是體現綜合醫院高端醫療水平的手術項目更是你追我趕。2006年初,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了首例華南地區的心肺移植,時隔半年,中山一院也及時向媒體公布了“華南地區年齡最小的心肺移植”成功案例。強手過招,技藝精進,濾掉過度醫療的浮躁,患者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拼服務:打個電話即可預約掛號
除了技術水平的比較,兩家醫院在服務質量上也會有高下之爭。在中大附屬第一醫院東山院區,記者看到門診內不僅設有專門的大廳導診服務臺,還用宣傳板詳細地注明了辦理住院流程、出診醫生的資歷以及醫療特長等等,一邊的大型電子屏幕上,則在滾動播放著一些常見病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在中山二路的幾家大醫院內,都不約而同地在大廳內顯眼的位置設有導診臺,提供類似配套服務。各大醫院還會推出一些特色服務項目,例如省醫的“電話預約掛號”,患者只需撥個電話,就可以輕松預約到醫生,從而節約了排隊的時間。而中大附屬第一醫院的電子屏幕上,患者可以輕松地看到各個手術的詳細價格。
拼形象:爭相“亮牌”爭病源
醫院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醫院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行業形象,家家醫院紛紛“亮牌”相爭,使得分布于市內各繁華地帶的醫院群,成為十分醒目的行業性建筑集群。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大幅醒目的交通指示牌讓驅車經過中山二路的人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兩家大醫院的位置。除此之外,當街突出的醫院大樓、大型霓虹燈標箱、題在建筑上的大型醫院名稱,都是被醫院用來吸引人流眼球的重要“法寶”。
越秀 跑6家醫院“打的”不跳表
“打的不跳表,三甲醫院就有6家。”除了老東山區中山二路、東風路段,還有哪里的大醫院會如此密集?答案就是以廣東省中醫院為圓心的三甲醫院圈,2公里半徑內包括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門診、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原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如果這個圈,稍稍再劃遠一點,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廣州市中醫院也應該納入其中。
在這個“醫院群”中,有以廣東省中醫院、中山二院為代表的兩股勢力雄厚的中西醫。這一西一中兩大醫院的競爭以和為貴,和中求勝。有一個很典型的中西醫結合的案例:臨床實踐反復證明,針灸療法對中小量腦出血干預效果很突出,而西醫在面對這類病人時常用的是靠高壓氧等自愈性手法;當然在面對大量腦出血病人時西醫的手術方式更拿手。省中醫院就和中山二院達成了一種默契的合作關系,一旦發現病人屬于大量腦出血時,省中醫院會第一時間把病人送到隔壁去;而中山二院也會推薦一些中小量腦出血、手術后康復病人到鄰居這里來。但是一來二去,出現了新問題:不是每個病人都能理解這種轉院關系,在一些病人的印象中,誤解為中醫對治療大病效果不好,最后還得靠西醫救命。腦出血的病人在一段時間內集中選擇了西醫院,受到這種市場選擇的刺激,省中醫院吸收中西醫的二者長處,邀請全國腦外科專家加盟,建成腦外科中心。
天河 民營醫院扎堆爭病源
地處車水馬龍的天河區核心地段,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兩大支點,2公里直徑之內,形成了一個大小醫院、公私醫院的共同繁榮圈。不計?崎T診部,圈內數得上的醫院還包括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長安醫院、仁愛醫院等。
暨大一院和中山三院亦“敵”亦友的關系源遠流長。同樣都是大型綜合三甲醫院,同樣都是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在醫院擬定發展計劃時,其中一家醫院還會以對方為目標,分析兩者的門診量、病人來源、收入差異,制訂“戰略”措施 。地處寸土寸金的繁華新區,兩家醫院在門口的病人資源搶奪戰不可謂不激烈:暨大一院把手住華南快速干線的出口、黃埔大道車流不息,占據了過往的珠三角病人的先機;中山三院扼住中山大道的黃金點,周圍樓盤林立、電腦城簇擁,剛剛開通的地鐵三號線,出口就在門前,帶來了更多便利。
在業務發展上,兩者有意無意地選取了一條“差異化”和諧競爭的道路。中山三院的感染科實力雄厚,在慢性肝病治療、肝移植技術上在國內名列前茅;暨大一院則理性地避開了對手的強項,在圍產醫學上狠下功夫,砸下重金對產科住院部、愛嬰區進行裝修改造,當其他科室的住院部還是大病房為主時,產房最早實現了病房全部雙人房。
合作也是成熟大醫院之間的重要主題。中山三院和暨大一院的男科各具特色,前者綜合治療見長,后者在泌尿外科手術上經驗豐富,會診合作、互相轉診病人是家常便飯。在影像科,兩家醫院還有長期聯手的合作檢查項目。
天河區的醫療板塊,還有一個凸出的新城區特點:民營醫院爭食大醫院的病源,長安醫院、仁愛醫院兩家規模較大的民營醫院集團,總部都設在天河區大醫院扎堆地。
海珠 三大醫院各占各山頭
相比于越秀區,海珠區呈現的是兩省級兩市級三甲醫院平分市場的局面,百年老院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坐落在海珠區的老城區,在老市民的心目中有較高社會地位,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和省第二人民醫院則沿著新港中路和新港西路,一頭一尾排開,占著各自的山頭。
雖然有地頭之利,醫院仍然擔心病人被“搶”,正如一位醫院管理人士說的,海珠區的這幾家三甲醫院各有特點,比如說珠江醫院和省第二人民醫院都是部隊醫院改制過來的,其創傷外科等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強項,肯定要分走一部分的病源。因此,醫院所處的地頭位置很重要,醫院要不斷地提高醫療服務水準和技術水平,才是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優勢所在。不過,海珠區另一家醫院的管理人士也透露著隱憂,坐落在越秀區的中山二院已在南院的基礎上再征地十多畝,規劃將整個中山二院搬往海珠區,那么海珠區各大醫院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荔灣 醫院較少小診所搶食
能在荔灣區數得上的,只有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市中醫院和廣州腦科醫院。荔灣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僅有的三家大醫院也鞭長莫及,尤其是橋中、芳村的坑口等地段,此地段的市民到哪家醫院就醫都感到“遙遠”,加上這些地段的流動人口眾多,于是大大小小的診所如雨后春筍般冒起。日前,記者在橋中地區采訪時,一條不到500米的城中村街道上,雜亂無章地開設著20多家診所,這些診所租用一間約有二三十平方米的臨街鋪面,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便是小診所,當然也有不少的黑診所。難怪廣醫三院的橋中社區醫院的醫生說:“小診所黑診所多如牛毛,分割了不少病人。”
白云 三甲醫院觸角外移
白云區地域遼闊,在廣州老城區中,為大醫院分布最為稀疏的一個,到目前為止,南方醫院為龍頭占據了白云區以北的大半壁江山。
與越秀區交界處,有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兩大支柱,中間還矗立著服務婦女兒童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這樣的格局較之其他老城區,稱不上激烈。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堅持中醫經典之路,風格穩重而不張揚,除了在院本部拔地新建一座大型綜合住院大樓之外,還在天河區、海珠區等開設了多個門診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苦于地盤太小,無處轉身,逐漸把發展戰略南移,前年在番禺南村選了一塊靚地,將隨著火車站的搬遷而一同搬家。
不惜血本大做廣告,不務正業另辟“戰場”,不落俗套高薪聘賢……醫院搶病人各顯神通
“病人多不多,關鍵在專家”
“我們現在不能算是公立醫院,只能說是政府醫院,醫院要生存,仍然靠的是病源!焙V閰^某一三甲大醫院院長坦言,為了讓更多的病人到醫院就醫,除了技術上能醫好病,服務上讓病人滿意之外,醫院還要盯著其他醫院,有針對性地“出招”,才能讓自已立于不敗之地。為此,各大醫院不惜花費重金大做廣告、開出年薪25萬聘請高價專家等等,所有這些舉動,都是為了搶得病源。
不惜重金搭地鐵快車
“申請地鐵的報站名,每年也得花4、5萬元的‘報名費’,否則沒門!
經常坐地鐵坐公交車的市民還發現,凡有公交線路或是地鐵線路經過的醫院,幾乎無一遺漏要報醫院的名稱,尤其是地鐵站,更是醫院要搶奪的制高點。比如二號地鐵經過的地段,分別有省第二人民醫院、廣醫二院、廣醫一院。一號線經過的有省人民醫院、中山一院、廣州市精神病醫院等,每到這些地點,地鐵報站播音員就總要報上醫院的站名,地鐵的出口處的指示牌上也會掛著醫院的名稱和出口方向。一名醫院的資深管理人士表示“這也是一種廣告,別以為這是免費的午餐,都得花錢的!边@位人士還透露,申請地鐵的報站名,每年也得花4、5萬元的“報名費”,否則沒門。
門診量下降立即做調研
“門診量是醫院競爭力的晴雨表,也是各大醫院爭奪主要陣地。”
日前,海珠區一位醫院管理人士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醫院的門診是醫院領導必讀的一門“課”,每個醫院都會有一個日常的門診量標準,如果一段時間內,門診量持續走“熊市”,那么醫院就會內究原因,外做調查。他還透露,越秀區的某大醫院日門診量在萬人以上,去年以來有一段時間,該院的日門診量在8000~9000人之間徘徊,該院長開始心急如焚,一方面召開各科主任會議,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另一方面竟派出調查人員深入到三甲大醫院進行明查暗訪,調查人員裝扮成患者深入其他醫院的打探門診量。所有的三甲醫院也不例外。
高薪制聘外地專家
“年薪25萬元、三居室住房、私人用車、所有費用報銷、探親機票全報……”
年薪25萬元、一套三居室住房、一輛私人用車、不限制各種學術交流、所有費用報銷、探親機票全報……這是某三甲醫院從外地引進一名專家時開出的價碼,醫院跟他簽訂的合同期為三年。
該院的院長城地告訴記者,該醫院在廣州大醫院當中處于中等地位,疑難病人一般都到知名大醫院治療,輕點的病人又在社區醫院,“不上不下”的醫院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在這種狀況下,只有增強醫院的實力,而其中人才最重要。此舉目的就是想讓他成為武警總醫院心內科的領軍人物,從而培養醫院一大批技術骨干。另一方面,醫院這方面的技術成熟了,也會吸引更多的病人,以經濟作杠桿來衡量,25萬元的年薪并不算多。
不惜血本花錢做廣告
“30秒的廣告每次最便宜也要1千元,黃金時段播出更要上萬元”
晚上12點之后,廣州的各大電臺就會不斷反復出現醫院電話、地址,要求聽眾記錄。對于一些平面媒體來說,醫院也儼然成了近年來的廣告大戶,“半價風暴”、“整形手術”、“免費義診”等大版大版的廣告充斥著整個版面。據業內人士透漏,投放一個30秒的廣告每次最便宜也要1千元左右,黃金時段播出更要上萬元,而在報紙投放一個版的廣告則要10萬元。
此外,各醫院還爭先在醫院外通過多種途徑開辟“第二戰場”,一些綜合類的醫院還針對消費者的需要,積極開展減肥、藥浴、按摩、理療、刮痧、美容等特色項目,吸引市民到醫院進行消費。
醫院專家也“候補”
“病人多不多,一定程度是看專家多不多。”
科室專家是醫院贏得病源的關鍵,記者在醫院調查發現,由于迷信專家,廣州市民即使看個感冒發燒,大多數寧愿排隊掛個專家等下一個兩小時,也不愿意在普通門診看主治醫師。于是出現了不管大病小病患者扎堆專家門診的情況,尤其是知名專家,每個上千看上個40~50名病人那是常事。為此,醫院為了贏得病源,廣州市的各大醫院無一例外地把醫院里最有名的專家相片、職務職稱等等頭銜以及出診時間等張貼在門診最顯著的位置。“病人多不多,一定程度是看專家多不多!
醫院最怕也是專家流失。很多醫院不會只引進一名專定權威,在由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坐陣科室的同時,也會再引進一名博士或是行業內略有名氣的醫生當作“備用專家”,防預專家流失后造成無人支撐局面,不致于科室陷入癱瘓境地。
- 上一篇:上海春節保姆荒又至 月薪漲到3000元了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