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存戰略=環境+資源+文化
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未來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難以把握。從我對企業未來生存管理的研究來看,企業未來生存是可控的,其中,環境是基礎,資源是保證,文化是導向。德魯克所謂的“未來不確定性”,僅僅是(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針對環境變化而言的。我講的“環境”是適應變化,環境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企業未來生存就在于把握環境變化之“勢”,在資源和企業文化之間求得平衡。企業在環境、資源和文化之間由平衡效應所產生的思維結果就是企業戰略,企業戰略開啟企業未來生存之路。
我研究企業未來生存,盡管著眼點是企業未來,但企業從過去到現在,又從現在到未來,這三個時段在在企業生存軸上不是割(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裂的,而存在著一個箭頭式的必然軌跡,這個引領企業通達未來的“箭頭”就是企業戰略。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方向,戰略指導企業未來的行為和行動。從現在開始,為了未來生存,企業必須按照戰略指引,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一般來說,企業戰略的形成源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外部因素,主要是變化的環境因素,如經濟全球化的日趨深入、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客戶觀念的不斷提升、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調整等;二是企業內部因素,主要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各種資源、企業中業已形成或正在變革的文化因素。一(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句話,有什么樣的內外因素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戰略。如果說,環境因素蘊含著企業生存的未來方向,那么,資源因素、文化因素就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生存方式。所以,企業戰略不光是企業未來時,還與企業過去時、現在時息息相關。
當前,中國鋼鐵產業發展迅猛,鋼鐵企業的結構調整、資產重組、產業優化升級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高端上的市場(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競爭更加激烈。同時,市場競爭的國際化使國內鋼鐵企業越來越多地直接面對國外大公司的競爭。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以國企為代表的國內鋼鐵企業必須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夠使企業有更深邃的目光,更長遠的考慮,而不僅僅盯著眼前的利益。
寶鋼在中國鋼鐵行業中屬于年輕的一代。從1985年9月投產至今,二十一年來,寶鋼系統把握了規模擴大、結構優化、技術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了企業的快速成長,生產經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F在寶鋼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年產鋼能力2000萬噸左右,贏利水平居世界領先(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地位,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2004年12月6日,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宣布將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的信用評級從“BBB”調升至“BBB+”。公司信用評級的前期展望均為“穩定”。2005年7月,寶鋼被《財富》雜志評為2004年度世界500強企業第309位,成為中國競爭性行業和制造業中首批蟬聯世界500強的企業。
應該說,寶鋼的成長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齊頭并進的。較之國內其他的老鋼企(如首鋼),寶鋼具有起點高、觀念新、包袱小、實力強等競爭優勢。寶鋼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的優秀企業,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綜合競爭力、備受社會尊重(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的、“一業特強、適度相關多元化”發展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根據新一輪發展目標,寶鋼積極實施鋼鐵精品戰略、適度多元化戰略、資本經營戰略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在管理體制上加速推進一體化運作步伐,到2010年實現一體化運作,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國際化、公眾化公司。
從環境、資源、文化的平衡來看,寶鋼的戰略具有國際化大視野,屬于外向型戰略。一是把握了未來競爭環境的變化趨勢,主要是專業化生存和合作化生存,與之對應的就是鋼鐵精品戰略和國際化經營戰略。二是體現了雄厚的資源優勢,如第一階段,鋼鐵主業保持在中國鋼鐵業中的領先地位,建成中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和鋼鐵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基地。第二階段,到2010年,寶鋼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集團。其未來生存方向遠遠跳出了國內和地區競爭的圈子。三是企業文(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化與企業戰略融為一體,從某種意義上,寶鋼的戰略也體現了寶鋼文化的精髓。寶鋼企業文化主線是: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嚴格苛求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嚴格苛求文化是一種實干和從嚴的文化,是一種基本的態度取向。學習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學習創新文化是一種對外開放、崇尚科學、自主發展的文化,是一種充滿時代氣息的開拓性文化。爭創一流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爭創一流文化是一種面向全球,為民族復興而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一種高層次的目標激勵文化。誠信是寶鋼基本價值觀。
首鋼與寶鋼相比,地域上一南一北,年齡上一老一少,它們所處的環境都是共同的,但由于資源和文化因素的不同,首鋼的未來生存發展則選擇了內涵型戰略。
作為始建于1919年,地處首都北京的大型企業集團,首鋼當前正面臨著壓縮鋼產量、轉移生產能力,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安置大量富余人員的繁重任務,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首鋼集團發展戰略總體構想是:做強做大核心產業鋼鐵業;大力發展具有高新技術含量和競爭能力的電子機電業、建筑業、服務業、礦產資源業等優勢產業;提升拓展海外事業。每個產業中要培育自己的核心業務、核心能力,有若干個具有優勢產品的骨干企業,形成海內外緊密結合,互為促進的發展格局。首鋼集團銷售收入和職工收入,到2005年要比2000翻一番,到2010年力爭再翻一番,把首鋼建設成為在鋼鐵業和綜合經濟實力方面處于國內一流水平的大型企業集團。
與寶鋼戰略比對,首鋼的戰略視野主要放在國內,再加上向北京以外地區轉移鋼鐵生產能力,首鋼資源空間的流動,使首鋼贏得了一次對內部技術和產品結構進行再造升級的戰略機遇,如在分步壓縮和轉移北(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京地區鋼鐵冶煉部分的生產能力的同時,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鋼鐵業,實現工藝升級、產品換代。繼續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環保產業,為改善社會環境做貢獻。同時,因為受資源和空間環境、特定的地域限制,還有企業八十多年歷史所帶來的員工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的陳舊,決定了首鋼必須走一條以內涵型創新發展為主的戰略生存之路。
企業戰略確定以后,就要按照既定的戰略路線,結合現在企業所處的環境、資源存量和企業文化,采取一個又一個靈活(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的戰術措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直至企業未來生存的戰略目標。這個生存過程既是企業成長、發展的過程,也是企業根據環境變化,運用企業文化來整合資源所進行的自我調適過程;既是企業的戰略生存,也是企業的戰術生存,整個過程就是將企業戰略與戰術融為一體。
- 上一篇:身邊的管理學:像卡佩羅一樣調教大牌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