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面臨投資機會
11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峰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提升中非互利合作水平為中非友好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在政治,經濟領域有深層次的探討和合作。峰會期間還舉行了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等活動,中方就加強中非關系提出—些重要主張和倡議,并就如何幫助非洲國家加快發展提出具體舉措,以落實中方宣布的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五項措施。雙方還就雙邊關系、中國同非洲整體的合作和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這對于中國的制鞋企業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歷史的機遇。
非洲的制鞋業相對落后,成本相對低廉,非洲市場具備一定的潛力。對于非洲,中國的鞋商其實并不陌生,不少企業早巳經走出國門,在非洲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開始了自己的掘金故事。人們都聽說過兩個推銷員被派去非洲賣鞋的寓言故事。其中一個推銷員在給公司拍回的電報上寫道:“立即返回,這里沒有人穿鞋。”另一個人則寫道:“絕佳機會,將能賣出100萬雙,因為這兒還沒有人有鞋子。”雖然這僅僅是個小小的寓言故事,但這說明,很早以前,敏銳的中國鞋商已經從非洲嗅出了商機。近些年來,中國鞋出口非洲態勢正迅猛增長。來自法國發展署(AFD)的統計數據,僅在2000年至2004年間,中國的外貿在非洲市場的份額呈三倍增長,而在2005年以后,這個份額還在呈直線增長趨勢。非洲向中國的出口主要是農業資源、石油資源、礦資源,中國向非洲提供的是迎合非洲喜好的、獨具中國特色的產品,如中國的服裝、鞋等,其中鞋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另外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的前三季度,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達到2.1億雙,出口額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8.4%%和30.5%%,出口量、值增幅均列第一位,成為新增長亮點。非洲成了浙江鞋類出口新的黃金地。同樣,制鞋產業的另一重要地區泉州近幾年來也加大了對非洲出口的力度。
除了直接出口鞋產品外,一些企業也借道非洲,在當地打下了更扎實的根基。2004年底,溫州市哈杉鞋業公司和魯賓斯鞋業公司針對尼日利亞政府禁止男鞋等31種中國產品進口的新動向,分別在尼投資創辦了皮鞋廠。在海外辦廠,將產品直接在尼“落地”、”中國鞋”就成了產在非洲、銷在非洲的”非洲鞋”,它繞道沖破貿易壁壘,有效避開了歐盟反傾銷的糾纏。目前,尼日利亞是溫州鞋在非洲地區最大的市場,近幾年已成為中國鞋出口非洲的重要戰略據點。而在非洲的埃及,早在2002年,一個名叫好兄弟的鞋業集團就把投資日光鎖在了這里,通過在國內工廠生產半成品,然后將其出口到埃及。在埃及自己注冊的兄弟鞋廠制造出成品鞋,然后再通過當地銷售商在當地市場銷售,充分利用了中國浙江半成品生產的成本優勢,有效地降低了經營成本,同時避免了反傾銷的麻煩。目前,好兄弟鞋業已經占據了當地市場10%的份額。如今,非洲的重要性正受到越來越多鞋企的關注。
同時,為加強與非洲的緊密聯系,中國政府也開始有所行動,近日已明確了有關資金、外匯、出入境、物資等非洲投資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了轉移國內過剩產能以及避開日趨嚴重的國際貿易壁壘,商務部也計劃在年內推動中國企業在海外建立10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這些中國企業將獲得政府提供最多可達近千億的資金扶持,其中,非洲已經是商務部首批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地區之一。而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面臨飽和的制鞋企業無疑將會是此次政府扶持的重點。記者了解到,康奈集團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啟動境外經貿合作區項目。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盡管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機會諸多,發展前景看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中國鞋企對外投資大多是貿易加工型,只能進入低端市場,而這一市場相當激烈。同時,很多企業對于跨國管理毫無經驗,在戰線拉長之后,企業自身管理和市場運營能力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相當多的企業是在對投資壞境、市場風險還缺乏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投資.缺乏風險防范與預警應變能力。“建的也快,倒的也快。”政府的扶持力度畢竟有限,大部分企業還是需要依賴自身的實力量力而行。
- 上一篇:起訴反傾銷 超乎常人的冒險?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