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出臺新規 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2006-12-25 11:20:00 來源:閩南人才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省政府出臺新規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省政府日前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
三大市場互設服務窗口
《意見》明確,各地的畢業生就業活動、就業推薦、就業見習、檔案托管、集體戶口管理、就業指導與培訓、就業信息服務等納入統一的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同級財政將給予適當支持。同時,我省將大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相互貫通。2007年1月1日起在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內互設服務窗口,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教育、人事、勞動保障等部門定期聯合舉行網上招聘活動,定期發布高校畢業生求職和崗位需求登記信息。
政府所屬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定期舉辦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專場招聘會,并免收各項費用。
多項舉措激勵畢業生下基層
《意見》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工作的激勵力度。
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蘇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面向基層就業的志愿者,以及選派到蘇北地區縣城以下農村中小學任教的高校優秀畢業生,由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發放生活補貼等開支。
對自愿到蘇北地區縣級人民政府駐地以下地區(不含縣級人民政府駐地)基層單位工作,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其在校學習期間所借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利息由省級財政代為償還80%,其余20%由接收地縣級財政代為償還。對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考研時落實加10分的政策。
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時,優先錄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從2007年起,每次拿出20%左右的職位,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鄉鎮(街道)機關招錄公務員時,每年拿出2/3左右的職位,專門面向參加“西部計劃”、“蘇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以及經我省組織、人事部門選派到農村基層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招錄。
大力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意見》還加大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扶持力度。
今后3年在全省建立10至15個省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每年從高校遴選一定數量具有創業項目和創業能力的畢業生進入,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政策扶持、項目論證等一站式服務及公益性服務。畢業生自主創業、興辦企業需申請小額貸款的,納入“江蘇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扶持資金”和再就業人員“小額貸款省級擔保基金”擔保范圍。
《意見》鼓勵各類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多招聘高校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方面與公有制單位員工一視同仁。公安機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落實集體戶口,對省內高校專科及以上已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按規定及時辦理落戶手續,真正實現畢業生無障礙就業。
暫時就業困難的將由政府給予扶持
《意見》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離校后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到政府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登記求職并享受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有就業愿望的應屆畢業生當年9月1日前仍未就業的,可到其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登記,相關部門免費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畢業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崗位并有就業要求的高校畢業生,可由其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發給《就業登記證》。符合就業困難條件的發給《再就業優惠證》,憑證享受規定的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小額擔保貸款、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等優惠扶持政策。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后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給予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
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采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
建立100個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要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意見》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大力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把重點放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加快建立完善高校專業設置、招生、培養與就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機制。優化學科、專業、課程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實訓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就業狀況的綜合考查,適當調整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對連續3年就業率偏低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人數,直至停止招生。加強就業指導力度,將就業和創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并配備專職教師。在全省開展職業指導師培訓和認證,對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實行資格準入制度。
相關鏈接
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每年就業率均比全國高十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工作的難度和壓力也在加大。200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28.7萬人,比2005年增加3.6萬人,省外回來就業約10萬人,到11月底就業率已達85.5%,比全年同期高一個百分點;2007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總數為35.5萬人,比2006年增加6.8萬人,增幅達23.7%。加上外省院校江蘇籍畢業生、外省生源到江蘇就業的畢業生,明年實際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有40多萬人。
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省政府新近出臺的《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給廣大高校畢業生帶來了福音。這是近年來江蘇為強化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責任而出臺的力度最大、可操作性最強的政策措施,這個《意見》出臺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省大學畢業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據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中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將超過25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只有1000萬個,供求缺口在1500萬個以上。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12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390萬人;農村則將有1.2億的富余勞動力。江蘇的情況是,近幾年,全省新增勞動年齡人口處于高峰期: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2006年為28.7萬人,比2005年增長3.6萬人,省外回來就業約10萬人;2007年為35.5萬人,比2006年增加6.8萬人,加上外省江蘇籍畢業生、外省生源到江蘇就業以及往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明年實際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40萬人,尖銳的供需矛盾告訴我們,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任務還很艱巨。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全局,面廣量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確保”的目標,即“確保畢業生就業率基本穩定、實現就業人數增長,確保未就業畢業生離校后得到較為完善的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作為準備就業的大學生,也要正確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一方面要樹立積極就業光榮、基層奉獻光榮的就業觀,與此同時更要把擇業、就業與創業結合起來,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青春在創業、創新中閃光,這樣不僅自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也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省政府日前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
三大市場互設服務窗口
《意見》明確,各地的畢業生就業活動、就業推薦、就業見習、檔案托管、集體戶口管理、就業指導與培訓、就業信息服務等納入統一的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同級財政將給予適當支持。同時,我省將大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相互貫通。2007年1月1日起在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內互設服務窗口,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教育、人事、勞動保障等部門定期聯合舉行網上招聘活動,定期發布高校畢業生求職和崗位需求登記信息。
政府所屬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定期舉辦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專場招聘會,并免收各項費用。
多項舉措激勵畢業生下基層
《意見》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工作的激勵力度。
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蘇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面向基層就業的志愿者,以及選派到蘇北地區縣城以下農村中小學任教的高校優秀畢業生,由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發放生活補貼等開支。
對自愿到蘇北地區縣級人民政府駐地以下地區(不含縣級人民政府駐地)基層單位工作,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其在校學習期間所借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利息由省級財政代為償還80%,其余20%由接收地縣級財政代為償還。對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考研時落實加10分的政策。
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時,優先錄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從2007年起,每次拿出20%左右的職位,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鄉鎮(街道)機關招錄公務員時,每年拿出2/3左右的職位,專門面向參加“西部計劃”、“蘇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以及經我省組織、人事部門選派到農村基層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招錄。
大力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意見》還加大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扶持力度。
今后3年在全省建立10至15個省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每年從高校遴選一定數量具有創業項目和創業能力的畢業生進入,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政策扶持、項目論證等一站式服務及公益性服務。畢業生自主創業、興辦企業需申請小額貸款的,納入“江蘇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扶持資金”和再就業人員“小額貸款省級擔保基金”擔保范圍。
《意見》鼓勵各類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多招聘高校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方面與公有制單位員工一視同仁。公安機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落實集體戶口,對省內高校專科及以上已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按規定及時辦理落戶手續,真正實現畢業生無障礙就業。
暫時就業困難的將由政府給予扶持
《意見》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離校后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到政府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登記求職并享受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有就業愿望的應屆畢業生當年9月1日前仍未就業的,可到其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登記,相關部門免費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畢業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崗位并有就業要求的高校畢業生,可由其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發給《就業登記證》。符合就業困難條件的發給《再就業優惠證》,憑證享受規定的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小額擔保貸款、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等優惠扶持政策。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后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給予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
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采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
建立100個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要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意見》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大力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把重點放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加快建立完善高校專業設置、招生、培養與就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機制。優化學科、專業、課程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實訓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就業狀況的綜合考查,適當調整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對連續3年就業率偏低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人數,直至停止招生。加強就業指導力度,將就業和創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并配備專職教師。在全省開展職業指導師培訓和認證,對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實行資格準入制度。
相關鏈接
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每年就業率均比全國高十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工作的難度和壓力也在加大。200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28.7萬人,比2005年增加3.6萬人,省外回來就業約10萬人,到11月底就業率已達85.5%,比全年同期高一個百分點;2007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總數為35.5萬人,比2006年增加6.8萬人,增幅達23.7%。加上外省院校江蘇籍畢業生、外省生源到江蘇就業的畢業生,明年實際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有40多萬人。
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省政府新近出臺的《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給廣大高校畢業生帶來了福音。這是近年來江蘇為強化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責任而出臺的力度最大、可操作性最強的政策措施,這個《意見》出臺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省大學畢業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據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中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將超過25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只有1000萬個,供求缺口在1500萬個以上。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12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390萬人;農村則將有1.2億的富余勞動力。江蘇的情況是,近幾年,全省新增勞動年齡人口處于高峰期: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2006年為28.7萬人,比2005年增長3.6萬人,省外回來就業約10萬人;2007年為35.5萬人,比2006年增加6.8萬人,加上外省江蘇籍畢業生、外省生源到江蘇就業以及往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明年實際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40萬人,尖銳的供需矛盾告訴我們,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任務還很艱巨。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全局,面廣量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確保”的目標,即“確保畢業生就業率基本穩定、實現就業人數增長,確保未就業畢業生離校后得到較為完善的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作為準備就業的大學生,也要正確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一方面要樹立積極就業光榮、基層奉獻光榮的就業觀,與此同時更要把擇業、就業與創業結合起來,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青春在創業、創新中閃光,這樣不僅自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也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