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鞋之都—四川成都市武侯區
從單家獨戶式的手工制鞋作坊到現代化機械制鞋企業,從清代的漿洗街到現代的工業園,從單一的鞋業生產到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武侯鞋業演繹了100多年的歷史畫卷。
而今,成都市武侯區有民營鞋業企業1300多家,年產皮鞋過億雙,年產值70億元,從業人員10余萬人,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女鞋之都。
與國際接軌,女鞋之都叫響中國
“抓住‘東鞋西移’機遇、打造鞋業產業集群”,“建設中國女鞋之都與中外鞋業的和諧發展”,“武侯建都,周邊建園”,2006年10月13日下午,由四川省商務廳主辦,成都市經委、市商務局、武侯區政府承辦,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中國女鞋之都‘東鞋西移’國際論壇”上演講激烈。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頂級鞋業品牌、全球最大的鞋生產企業、全球貿易商會代表,以及東部鞋業優勢企業代表、鞋業專家和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分析了全球鞋業發展趨勢。
武侯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劉玉泉在演講中表示,武侯區將傾力打造迎接“東鞋西移”的產業平臺,塑造出一流的中國女鞋品牌,推動制鞋工廠升級、換代,打破長期從事來料加工和貼牌生產的局面,構建四川的鞋業出口主渠道,加強中國女鞋之都與國際著名鞋業協會和鞋商的聯系與合作。
來自國內外的鞋業精英認為,中國鞋業最大的生產基地是廣州、溫州、泉州和成都,被稱為“三州一都”。成都以生產女鞋著稱,被譽為“中國女鞋之都”。廣州、溫州、泉州都在東部沿海地區,稱為“東”。目前東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正在迅速展開,鞋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向中國西部、中部及越南等地轉移。四川生產要素成本較低,西部鞋都已建成“中國女鞋之都品牌企業基地”鞋業配套服務的基地,能提供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商務談判、外貿出口、運輸物流、金融法律、技術培訓等配套服務,配套成本低。武侯區還擁有“中國女鞋之都”的品牌,匯聚了1300多家制鞋工廠和800多家配套企業,創新模式形成了民營經濟參與工業園區建設的局面。所以成都特別是武侯區是“東鞋西移”的首選地。
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蘇超英在論述“東鞋西移”的產業支撐時建議,成都應以制鞋特色區域為基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破除成都鞋業產業的貿易瓶頸,成都應抓住“東鞋西移”大機會,建成四川鞋業的物流配送中心、產品研發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培訓中心、質檢、海關、稅收、翻譯等服務中心。美國鞋業經銷與零售商協會主席彼得·馬吉永很有體會地說,在“東鞋西移”的背景下,成都處于“發展最佳時期”,他介紹說,美國很多女士有30到50雙不同款式的鞋,他的太太就有100多雙皮鞋,女兒的鞋子就更多了,而這些鞋絕大多數是從中國成都運過去的!爸袊呐荚诔啥迹啥嫉呐谖浜!北说秘Q起大拇指說。
12月12日至16日,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暨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更是將武侯區中國女鞋之都推到了國際國內業界矚目的焦點。
成都武侯為什么會取得如此成績?憑什么封為“中國女鞋之都”?
建園,武侯鞋業尋夢的開始
2002年,是武侯鞋業的里程碑。
就在這一年,西部大開發熱浪如火如荼,加入W TO拉開帷幕,聞風先知的武侯人將目光瞄準了傳統產業———鞋業。有著悠久歷史和良好發展基礎的武侯鞋業,如何在新的形勢和市場機遇下,做大做強?如何打造企業產品品牌?如何整合現有資源、提升傳統產業形象?
為此,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個規模大、檔次高、環境優美的現代鞋業產業工業園”的戰略藍圖。省領導提出了搞集約、創品牌、拓市場,開創我省鞋革業新天地的重要指示,園區被列為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
說干就干,武侯區在簇橋、金花一帶規劃建設了占地5.13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園區堅持“統一規劃、節約用地、集約建設”的原則建設。
2003年7月,成都武侯皮革工業協會正式掛牌,積極組織企業開展申報“真皮標志”、參檢優等品、參加國內國際大型會展、打造品牌等系列活動;同年,四川西部鞋都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在鞋都管委會、鞋都公司和協會的發起下,中國西部鞋都發展同盟成立,聯合西部鞋業及相關配套產業,以“質量”、“誠信”為根基,締造西部鞋業和西部鞋都品牌,促進西部鞋業整體生產經營水平的提升。除本地知名企業外,溫州紅蜻蜓集團等知名企業加入發展同盟。武侯區還出臺了對企業技術創新貸款貼息制度、對獲得國家級和省、市名牌產品給予重獎等扶持政策。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鞋都工業園規模初具。
創牌,“武侯制造”成為現實
2005年1月,北京,春寒料峭。而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皮革和制鞋業市場、品牌和國際貿易論壇,卻涌動著春的氣息。四川西部鞋都公司總經理、國資代表彭軍向來自全國的100多家知名皮革和制鞋企業,拋出了中國西部鞋都的“繡球”———中國西部鞋都品牌企業基地。這標志著武侯鞋業的品牌之路從打造產品品牌向鑄造區域品牌,形成品牌集群邁進。
“溫州鞋業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取得飛速發展,就是因為有奧康、康奈、紅蜻蜓等一批有著強烈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合作意識、品牌意識的領軍企業”,為了探尋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的發展之路,從2003年到2004年,短短的兩年時間,武侯區數十次組團南下廣州、溫州、泉州,解析溫州鞋業快速發展的秘訣,“正是有這些領軍企業的帶領,溫州鞋業才開拓出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用質量、用品牌、用文化、用藝術,演繹了‘溫州制造’的神話,創下‘中國鞋都’奇跡!彼街,可以攻玉。武侯人深刻地認識到,武侯鞋產品與沿海鞋產品的主要差距在于資本和生產規模偏小,尤其是品牌經營的滯后。相對溫州鞋業而言,成都武侯鞋業尚沒有幾個在業內有實力、有影響的領軍型品牌企業,來引導聯合大家走創品牌、拓市場的道路,以促進產業整體發展。一個打造鞋都領軍品牌企業的計劃悄然誕生。
企業創品牌,政府給獎勵。2004年4月,武侯區出臺了《關于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推進科技創新、爭創品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措施,對獲得全國、省、市馳名商標的企業,分別給予60萬元、5萬元、3萬元的獎勵。
8月,武侯區拿出30多萬元重獎創品牌企業。在領獎臺上,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鞋業老板格外引人注目。2004年,武侯鞋業高歌凱奏,艾民兒、卡美多等13家企業獲“中國真皮名鞋”稱號和四川免檢產品稱號,武侯鞋業首次結束了無名牌的歷史。
在政府和協會的引導和服務下,武侯鞋業企業乘勢而上,大步邁進,形成了講質量、重效益、創品牌的創業熱潮,涌現出卡美多、艾民兒、派中派、古奇、武駿等20余家省、市龍頭企業及一批區域知名品牌?蓝、古奇分獲四川省名牌產品、四川省著名商標稱號,派中派、嘉麗多獲國家質檢中心認定的免檢產品稱號;13家企業產品獲優等品稱號;20個品牌評為市優秀品牌。
產品、品質、品牌,越來越多的鞋業企業大膽亮出了“武侯制造”,越來越多的鞋業企業步入了創品牌的夢想之旅。
封都,產業化道路出成果
為整合資源提升形象,2004年,鞋都公司用了六個多月的時間,對全國鞋業市場和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和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合作編寫了《成都鞋業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向省委政研室遞交了《成都鞋業調研報告》,對園區的開發進行戰略定位,確立了“武侯建都、周邊建園”,以產業開發為切入點推動工業園建設的嶄新思路。
“‘都’就是中心。目前,武侯鞋業的產業培育已初步完成,園區建設初具規模而建都工作剛剛開始,要使產業聚合,讓優質更優!睂ξ浜钚瑯I的發展,武侯區一班人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005年初,武侯區抓住項目年建設的機遇,突出抓好重大產業化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品牌企業基地的建設正式啟動。該區在鞋都工業園中拿出160畝土地規劃建設終端服務平臺———品牌企業基地項目,包括國際貿易中心、鞋材中心、物流超市、鞋業技術服務中心和國際商務服務中心,將建設成一個集鞋材選購、成品鞋采購、鞋類交易、鞋業技術開發、專業鞋業國際物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鞋業產業平臺。
2006年1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工業協會授予武侯區為“中國女鞋之都”。目前,中國女鞋之都集群效應彰顯,園區及其周邊聚集了四川省80%以上的制鞋企業,鞋類產品注冊商標300余個,有11.8萬平方米的原輔料市場、160余家物流企業、10所制鞋技工培訓學校。
產業化之路,武侯鞋業踏上了新的征程……
以都帶園,產業發展厚積薄發
據負責品牌企業基地項目建設的西部鞋都公司總經理彭軍介紹,現已初步完成了其建“都”戰略中的平臺建設,信息平臺包括與相關研發、貿易等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先進的工藝及經驗,開拓商業渠道及資源,使園區企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前沿的信息及最需要的情報;貿易平臺的搭建將最大限度地縮短生產商與采購商的貿易距離,有效降低綜合交易成本,建立多方共贏的交易平臺,打造西部最大的鞋業國際貿易中心;服務平臺為園區提供完善合理的一條龍服務,以周到的運營服務和貿易服務,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推進國際貿易業務的開展。
如今,中國女鞋之都已成為國內鞋業界的投資熱點。不少鞋業企業和配套商家紛紛搶灘成都,占據有利位置,以期在西部鞋業的發展中分得一杯羹。據統計,鞋都工業園區內現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制鞋企業達70多家,已經引進了包括世界一流的拉鏈生產企業———日本YKK公司入駐園區;國際著名鞋業服務機構———法國CTC公司建立CTC鞋業檢測中心,為中國鞋廠提供專業評估和國際定位;烏克蘭敖德薩州華人華僑聯合會與四川西部鞋都簽訂合同,雙方互設辦事處,共同打造西部鞋都鞋業產品在烏克蘭的貿易平臺,構筑西部鞋都進軍歐洲鞋業的橋頭堡,預計在今年底,西迪士將在西部鞋都國際貿易中心建立實驗室,為成都鞋廠提供品質檢測等一系列服務。
武侯區區委書記劉守成在日前舉行的2006“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暨“中國女鞋之都”文化節上表示,四川鞋業在成都、成都鞋業看武侯。面對東鞋西移的歷史機遇,武侯鞋業拉啟了發展的大幕,武侯區將積極行動,實施“武侯建都、周邊建園”產業發展戰略,推動鞋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打造鞋業產業集群。
以統籌為理念,成都鞋業產業發展資源不斷優化,產業鏈條做粗做長。目前,“武侯建都、周邊建園”的鞋業產業“一都兩園”戰略正在實施,成都鞋業步入了快速升級放量的發展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