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放棄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裁決
12月7日,是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裁決申訴期限截止日,福建鞋企集體放棄了訴訟。
10月7日,歐盟對中國皮鞋作出為期兩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裁決。作為我國鞋類生產出口的第二大省,福建有近300家鞋類生產企業受到影響,當地的制鞋企業開始尋求訴訟之路。由于歐盟法律并未對審理時限作出明確規定,加上舉證、調查等程序繁雜,訴訟至少要兩年以后才有結果,耗費的人力財力都大,極有可能制裁已結束,法院訴訟結果還沒出來。而即便最后勝訴,歐盟賠償的費用可能還不及企業打官司的訴訟費及其他費用。權衡利弊后,福建皮鞋企業集體放棄了訴訟。目前,全國1200家涉案企業中只有14家企業還在積極應訴。
雖說放棄訴訟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但著眼于中國鞋業出口的長遠利益,不得不說這樣的“坐以待斃”是種遺憾,尤其是在中國入世5周年的前夜。
成本高、手續煩是放棄訴訟的表面原因,根本卻在于國內許多制鞋企業缺乏主動在競爭中占據高點的戰略意識,長期以來滿足于利用廉價勞動力貼牌生產賺點小錢,低價格的競爭策略使得企業無力提升產品檔次。一旦面對發達國家的法律、標準等門檻時,只能被動地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靶子”。
放棄訴訟的無奈,也凸現了制鞋行業加大同業協調力度的緊迫性。據報道,在前不久舉行的反傾銷應對協調會上,一名鞋企負責人提了個讓與會專家哭笑不得的要求:“能否請政府官員幫我們統一填表格,一起寄給歐盟?”其實,這件事本來應該由同業公會來辦。反傾銷針對的是整個行業,可謂“一損俱損”。只有整個行業形成合力,比如建立反傾銷共同基金,才可能提供足夠的人才和資金支撐,把應訴的平均成本降下來。
有資料顯示,由于在國際貿易摩擦中處于被動地位,我們原本具有較強優勢的紡織業已經退出部分國外市場。制鞋業想要避免重蹈覆轍,惟有練好內功,直面挑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間的貿易競爭不僅是產品價格的競爭,更是企業制度和市場環境的競爭。同時,“中國制造”也應學會在競爭中合作,攜手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