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店打折的營銷思考
[閱讀提示] 近幾年中國零售業的變化令人震驚,西方國家前后經歷了八次零售業革命,跨越了近150年的時間,而我國同樣開始的這些革命,僅在三、五年內就全部登臺亮相了。
中國零售業革命有兩條明顯軌跡:一是業態的變化,二是促銷手段的繁衍,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兩條軌跡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價格。業態的變化是經歷了百貨商店、一價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折扣商店等形式,其商品價格是逐漸降低的過程;促銷手段的繁衍是經歷了有獎銷售、還本銷售、優惠券,直至這幾年的打折熱潮,直接觸及到價格這根敏感的神經。
對于商家頻繁運用打折策略,專家們有著不同的評價:一部分認為價格戰是低層次競爭,極易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另一部分認為價格戰只不過是一種形式,本質上是總成本領先戰略,并無高低優劣之分。專家的爭論并未影響商場打折的頻度與幅度,我們需要對這一現象進行營銷層面的思考。
一、打折:有效的促銷手段
打折意為降低商品價格,是價格策略的一種運用。商家運用不運用這一策略,取決于競爭環境的變化及企業的競爭定位。
世界第一大零售集團沃爾瑪,1999年實現銷售額1660億美元,已名列世界500強排行榜的第2位。其成功的核心是奉行“天天低價”的策略,通過總成本領先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天天低價”意味著天天打折。
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價格也是營銷組合中最靈活的因素,它與產品特征和承諾渠道不同,它的變化是異常迅速的。”這樣,就使價格策略成為應付競爭者變化及擴大銷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商家產品過剩時、市場份額下降時或成本降低時,都可能啟動降價手段。
打折現象屢見不鮮,除上述價格策略本身的靈活性特點外,還與競爭者策略和消費者偏好有關。
1、商場必須對競爭對手的打折行動做出反應,通常的做法是跟進降價。因為現今商場經營的商品是大同小異的。“在一個同質的產品市場中,這種降價情況是實在的,企業如果不跟進降價,大多數買者將到價格最低的競爭者那里去購買。(它將喪失一定的市場份額,因為它沒反應,人們沒必要花高價去買同樣的產品。)”在當今中國商場視銷售額高于利潤的機制條件下,更是如此。
2、商場必須贏得一定數量的顧客,通常的做法也要打折。消費者很容易因為找到更廉價的商品而動搖品牌、店牌忠誠度。因此,降價促銷常會迅速地提高市場占有率,吸引蜂涌而至的顧客。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下,總有大量的消費者對商品價格十分敏感,他們根據商品特性與成本的比值來評估購買值不值,對價格要求十分苛刻,有計劃地購買商品。降價活動能匯集人流、產生轟動,最容易吸引感性購買者,正是由于他們購物的隨機性,遇到降價機會,會產生“揀便宜”的心理,因此往往超出自己實際需要進行超量購買。降價促銷成為大量消費者接受或者說難以抵制的誘惑,世界上許多百貨商店定期舉辦降價打折活動,其效果是驚人的。
英國倫敦哈羅德百貨商店將每年的兩次大降價視為生命線。該店在1981年1月大降價的第1天,顧客竟達30萬人,9小時營業額超過500萬英鎊。
無論輿論如何評說,事實證明,打折者無罪,降價促銷非常有效。
- 上一篇:冰火兩重天下的搜索營銷經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