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憂從哪里來?
在培訓這個領域,盡管有不少企業經常讓員工參加各種名目煩多的培訓,把培訓當成一種福利提供給員工,讓企業與員工在學習中共同進步與發展,但也有另外一些企業,因為某些員工在培訓后選擇了另謀高就,讓企業“損失”慘重,因此將培訓拒之門外。針對企業對培訓這兩種較為矛盾的觀點,我們不能否認其決定存有一定的道理。對于不敢為員工制定培訓計劃并實施的企業,經過筆者整理分析,部分企業對培訓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的得力員工,成為競爭對手的“幫兇”
在不少企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公司對某些中高層領導者滿懷希望,于是將其納入重點培養對象,經過一段時間企業的精心打造,受訓者的工作成績逐步讓企業認同,也讓同行業關注,同時在“不小心”中也成為競爭對手獵人的目標。在企業還未意識到需其工作及待遇作出調整、或者調整幅度不大之前,競爭對方便在高額薪酬、發展前景等的利誘下將其獵走。
銳旗點評:企業主管級以上人員,他們經過培訓之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當然希望有升遷的機會,因此,如果公司只是給予一些薪資上的提升,而沒有讓他們感到自己還有升遷的機會,又不給予精神上的激勵,同時又在競爭對手優厚待遇的吸引下,跳槽的危險性是很大的。
二、高額培訓費及其成效不對等,企業得不償失
企業中的培訓費用向來不菲,每人每天的課程可能就需兩千元以上,請講師內培一次課程至少也需以萬為單位來計算。拿銷售培訓來講,由于較為實用,大部分企業都采取聘請講師內培為主,一次課程少則兩個小時,多則持續幾天的時間,但在培訓結束之后,大部分的員工還是會按照以前的工作方法辦事,培訓的成效很難表現出來。
銳旗點評:培訓的效果是通過潛移默化的認知來改變原有的習慣,銷售人員在工作之前如果沒有系統的培訓,往往會根據自己原有思維處理事情,接受理論方面知識培訓后,對其慣性思維會有一些沖擊,也會有改變。企業在培訓之前選擇合適的培訓課程,對發展必將有促進作用。
三、培訓并未調動員工積極性,效果不理想
有些公司站在一定的高度出發,力求將員工培養成為各方面的優秀人才,為員工制定一系列培訓,并加之以強制手段,為此,員工對此非但不表示認同,還產生逆反心理。
某公司為生產型企業,某次聘講了講師來公司授課,主要課程為安全生產與管理、企業生產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如何有效實施5S等,對于理論型知識,每次課程員工都聽得很累,聽完后也不知所云,除對部分課程感興趣外,其它都沒學到什么知識。
銳旗點評:企業在培訓之前,需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制定培訓計劃,如果是普及性培訓,應該了解員工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過程中也不應該有強制措施,讓員工對課程自由選擇。
- 上一篇:企業培訓:知道、悟到與做到
- 下一篇:香港5所世界百強大學PK,港大C位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