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無法定位預期月薪多少才合理?
工作第一個月能拿到多少錢?面試時提出自己的理想薪金是多少?這些問題困擾著正在求職的大學生。“不能太高,免得讓面試官生厭。卻也不能太低,讓我們吃虧。”大學生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期待能有一個權威部門發布參考數字,指導他們在面試時提出能被雙方接受的合理價位。
用人單位認為學生預期過高
劉海忠是某跨國公司駐滬機構的人事經理,這幾天,他和歐萊雅、雀巢等公司的同行們頻繁地出入復旦、上海交大等滬上幾所名牌大學,舉行宣講會,收集用人信息。當和大學生談起期待的薪水時,劉海忠發現,他們對收入的預期還是太高了,“大學生不知道現在的收入行情。一般來說,我們這類的公司見習期間給予員工的工資是每月3000元,見習期滿會達到4000元。可現在的大學生一進入大公司,就想拿到每月5000元。”
求職學生抱怨無法合理定位
對用人單位的說法,大學生有不同看法。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小秦同學說:“我們提出這樣的收入要求,是參考了上一屆師兄、師姐們的收入。現在的單位總認為我們不了解行情,缺少合理定位。可是現在,我們能上哪獲得確切的大學生月收入信息呢?”
“大學畢業生月薪能拿多少?”這個話題是近兩年媒體炒作的大熱門。可是,由于缺乏權威部門提供的數據,各有各的說法,莫衷一是,誰也搞不清哪個才是準確的數字。記者近日就上網查尋相關信息,在google輸入“大學生月薪”的關鍵詞后,立刻顯示出萬余條報道,可是,版本全然不同,有的說“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希望月收入3000元以下”,有的則說“大學生畢業每月平均收入2000元”,還有的報道稱“大學生收入期望值低于每月1000元。”如此眾多的“大學生月薪標準”,不知該信哪一個才好?!
記者就此又采訪勞動部門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對方的回答是,目前對“大學畢業生收入情況”還沒有精確的統計,尚不能發布相關的報告。
希望權威部門發布準確信息
記者了解到,在一些歐美國家,每年都會發布準確的大學生就業數據和收入水平,這不僅作為大學畢業生求職時的參考,更重要的是,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狀況的經濟數據,是經濟政策制定、利率調整的一個依據。如此看來,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投入統計力量,發布準確的大學生收入信息,已是當務之急。有了這個信息,大學生求職時不會“一頭霧水”,用人單位也不會再埋怨學生“不領行情”了。
- 上一篇:國內年薪100萬職業人群集中大盤點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