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創意:定制營銷 挑撥傳統廠商關系?
近日,仕奇職業裝在服裝界首度引入定制營銷的全新品牌運做模式,別出心裁地打出國內首例結婚證廣告。結婚證廣告的出現除了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之外,在服裝業界,仕奇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挑撥傳統廠商關系,把別人拆散了,自己得利倒插一腿。
在仕奇打出的結婚證廣告中宣稱“定制的婚姻才美滿”,社會上有讀者質疑認為,婚姻怎么能一對一定制呢?婚姻是男女之間一種神圣的社會關系,定制是企業的一種營銷方法,二者根本是兩碼事,這家企業生拉硬扯到一起,使婚姻染上了銅臭味兒,婚姻既不能向別人定制,更不可能有批發生產的。
這則廣告的創意人、北京仕奇職業制裝公司總經理姚少文表示,每對夫妻是個性化的一對一關系。而原來服裝都是批量生產,除了樣式統一外,合不合身沒人考慮,造成產品的大量積壓;仕奇這次推出量體裁衣的團體職業裝、個人西服定制業務模式實質上就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一對一關系,對消費者來說合身,對經銷商來說能保證不積壓,這樣的婚姻能不美滿?所以我們打出結婚證廣告,象對待妻子一樣悉心對待每個顧客和經銷商。
與此同時,有廣告專家認為,仕奇的結婚證廣告涉嫌違反廣告法的有關禁止性規定。因為按照我國廣告法規定,不得使用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名義做廣告。
姚少文的解釋稱,這則廣告中出現民政部的字樣,與廣告法規定并不矛盾。首先民政部這幾個字是結婚證的組成要件,而不能把這則廣告中民政部這幾個字單獨拿出來理解為是在使用國家機關名義;另外這個結婚證是本人的,照片上的人是他和他的妻子,持有人就是我本人,為了企業上廣告,使不使用、如何使用結婚證是我自己的意愿和權利。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所長助理劉俊海博士提醒,在使用結婚證做廣告前應征得自己妻子的同意。
不過,在服裝業界同行看來,仕奇的這種“定制婚姻”直戳現行的服裝營銷模式的軟肋,無異于在挑撥別的廠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據了解,服裝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先生產后推銷引起的巨大庫存積壓,這已經成為行業里“公開的秘密”。“賺的是庫存積壓貨”已成為廠商婚姻中最大的絆腳石。而“定制”是先定單后生產的營銷模式,能徹底解決積壓這塊心病。有關專家表示,不可否認,定制是解決積壓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成功與否還取決于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如與目標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消費者心理的洞察以及廣告推廣的方式。
大前研一,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戰略管理專家之一,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談到:“我的襯衫是在中國制造的,是我自己設計的,是大量定制的,我穿的衣服袖子比較短,因為我喜歡航海,上面有一個錨的商標,還有一個KO兩個字母,這是我名字的縮寫,這些都是量身定做的,但是價格比日本一般成衣售價更便宜,我想中國的下一個改變將是量身定做的衣服、量身定做的家具、量身定做的燈具,量身定做的窗簾,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通過批發價購買這些商品,我覺得這種生產的附加值更高,知識產權的附加值更高,所以我的穿著很中國化,這是中國制造的,但是這都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大前研一相信定制會是中國下一步的商機。
- 上一篇:李寧營銷九大“病”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