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出臺14個就業再就業政策性文件
1996年至去年底,綿陽市因企業關閉、破產、改制等原因而離開工作崗位的人員累計達到了16萬人之多,經過各方努力,已經實現再就業的有9萬人,離開綿陽到異地工作的有3萬人,目前還有3萬多人未實現再就業,我市再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20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召開了綿陽市就業再就業政策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市就業再就業新政策和2006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四川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我市出臺了14個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性文件。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主要包括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社保補貼、就業援助、主輔分離、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失業調控、財政投入、社會保障十項措施,并明確將促進就業再就業資金足額列入財政預算。
《再就業優惠證》發放范圍擴大
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改制需要安置人員、城鎮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失業人員和事業單位因改制改革等原因而失業的人員、失業無地農民、城鎮“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登記失業1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2000年12月31日前安置到企業且非本人原因失業的原軍隊轉業干部。
上述對象已領取營業執照從事個體經營,或被用人單位招用等途徑實現再就業的人員,則不再發放《再就業優惠證》。
靈活就業人員也能享受社保
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4050” 人員,即2007年底之前,女年滿40歲、男年滿50歲靈活就業后,按規定申報就業并參加社會保險的,按政策規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標準的三分之二由其戶口所在的區市縣從就業再就業資金中給予(養老、醫療)社會保險補貼,期限不超過三年。
對持《再就業優惠證》的其他人員靈活就業后,按規定申報就業并參加社會保險的,按政策規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標準的三分之一由其戶口所在的區市縣從就業再就業資金中給予(養老、醫療)社會保險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以上兩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補貼按當年規定的最低繳費工資基數計算、醫療保險補貼按上年市平工資為繳費基數計算。
大齡特困人員可享受社保援助
即持有《再就業優惠證》、2006年底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再就業確有困難且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的大齡特困人員,按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標準,逐年為其繳納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費至法定退休年齡。
商(農)貿市場吸納就業可減免稅
我市對新開發的商(農)貿市場,以優惠出租經營場地(攤位)的形式安置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達到30%以上并實現穩定經營一年以上的,經工商和勞動保障部門審定,從各地就業再就業資金中對市場業主按吸納下崗失業人員人數、每人6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 上一篇:成都市人才市場管理條例
- 下一篇: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新人公開招聘薪酬兼顧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