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設備“機海戰術”難平天下 變強成當務之急
中國是縫紉機生產大國,縫紉機產量占世界產量的70%以上,而產值在世界縫紉機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遠未達到這一水平。中國縫制設備“機海戰術”已難平天下,由大變強成為當務之急。這是記者7月28日在浙江省臺州市召開的首屆中國縫制機械市場發展論壇上得到的消息。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認為,“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以年平均26%的工業總產值增長率、年平均25%出口創匯增長率成為行業發展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5年。
但是,國外縫紉機的進口量在基本相當于國產縫紉機出口量的1/10的情況下,其金額卻相當于國產縫紉機出口創匯的1/3。也就是說,如果進口300多萬臺國外縫紉機價值相當于中國1000多萬臺國產縫紉機,這足以顯示出國內外產品之間的差異。
究其原因,同構化是當前中國縫制設備行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較高附加值產品數量在區域上的分散,仍有不少企業在盲目地將資源投入到低附加值產品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沉浸于“機海戰術”,以量取勝,周而復始地吞咽惡性競爭帶來的苦果。所謂的新產品開發,也可能演變成部分企業的相互抄襲,這些企業科技投入較低,科技開發人員力量薄弱,工藝技術落后,生產設備陳舊。他們從市場競爭的末端來拉動資源投入首端,時間速度跟不上,質的提升大大滯后于量的增加,盡管不少企業已看到了世界知識經濟的大潮洶涌澎湃,但真正理解的卻十分膚淺。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有關人士還表示,除了以上原因外,由于我國縫紉設備行業一度時期采用跟隨的發展方式,在世貿組織的“游戲規則”下,國內縫制設備企業將遭受更為嚴厲的知識產權“圍剿”。
如何進行反“圍剿”?如何吹響我國縫制機械工業由大變強的沖鋒號?那就是科技創新。
目前,國內已走過資本投入、設備引進、注重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些階段的企業,已意識到知識經濟和科技開發、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動,并以此來做大做強企業,鍛造國際品牌。
作為“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新科狀元”的浙江臺州市就已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是企業由大做強的源泉和動力。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產業增長質量,成為臺州打造縫制設備產業國際產業集群品牌的主要工作。作為中國縫制設備制造行業龍頭企業的飛躍集團2005年承擔了國家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智能化縫制設備創新開發平臺的研究。飛躍自主研發的工業機數控伺服系統的部分技術已超過了國際同類產品,同時還為中國縫制設備機電一體化的真正實現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有上工、西安標準等企業都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中外合資科技開發公司,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科技進步,加快了具有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迅速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3月29日晚間,公布2020年業績,總收益為15.394億元,同比減少28.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減少25.8%至8.607億元,毛利率減少4....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