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人才短缺 近四成人才不滿用人制度
2006-09-13 11:42:18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一邊是部分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游離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邊是一些企業的中高級崗位找不到合適人選“虛位以待”,并爭相延攬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才。記者從昨天閉幕的“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論壇”上了解到,我國面臨嚴重中高端人才短缺,同時近四成人才對企業人才開發制度不滿。
由國企向非國有企業大轉移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剛剛完成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報告》,我國的人才配置正處于歷史性轉折期。人才由“公”到“私”大轉移的傾向非常明顯。從20年前開始,國企職工與人才總量開始以每年4%至5%的速度下降,而非國有職工、人才數量上升。職工上漲29倍,人才上升3.4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告訴記者,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我國60%以上的企業都在嘗試制定各種人才開發制度并努力執行,但有近40%的人才對企業人才開發不滿意。良好的成長機會、同事關系融洽、工作有成就感和得到公正評價成為人才最關心的激勵因素,收入高低與工作強度等因素的重要性下降。
“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如何吸納、維系和激勵優秀員工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表示,目前,全球勞動力市場出現“兩極”——低端市場地區化、國家化,工資有向下競爭的態勢;高端市場全球化,高端人才競爭日趨激烈。
人才“泡沫化”問題開始顯現
“人才,具有一定知識和能力,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做出貢獻。”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院院長王通訊給“人才”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他表示,目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特別是高科技帥才、領軍人物缺乏,人才總體素質有待提高,人才結構布局不盡合理,人才“泡沫化”問題已經顯現。麥肯錫公司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公司如果想在未來10到15年的時間內走向國際市場,至少需要75000名富有經驗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但目前能滿足要求的只有3000至5000人左右。我國每年新培養出約60萬名工程師,是美國的9倍,但在我國160萬名年輕工程師中,只有約16萬名具備為跨國公司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語言技能。王通訊認為,人才“泡沫化”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學歷“含金量”下降。二是部分單位職稱評級過松。三是隨著學術界浮躁之心日盛,論文“注水”明顯。美國專業刊物的編輯表示“中國論文的質量在下降。”近10年間,我國論文的“引用率”排在世界120位之后。四是科研成果90%都沒有實際價值。五是我國專利數量只有世界的1%,其中包括了外國人在我國登記的專利數。“其中還有不少是外包裝設計等方面的專利。”在這些專利中,80%的專利沒有實際效益。
人才才能釋放還需制度創新
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王通訊表示,人才才能釋放有待制度創新。“人才流通不暢,人才管理就會‘梗阻’。”他認為,應當注重人才的有效利用與才能轉化問題,形成人才生產、消費、效益的良性循環,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學歷看三個月足矣,職稱看半年也就夠了。不能看人的標簽。”以能力、貢獻、業績論人才。不唯學歷、職稱,避免人才高消費。
此外,他還建議實行人事制度系列創新,在用人制度、評價制度、流動制度、晉升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用制度創新釋放人才的無窮能量。
由國企向非國有企業大轉移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剛剛完成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報告》,我國的人才配置正處于歷史性轉折期。人才由“公”到“私”大轉移的傾向非常明顯。從20年前開始,國企職工與人才總量開始以每年4%至5%的速度下降,而非國有職工、人才數量上升。職工上漲29倍,人才上升3.4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告訴記者,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我國60%以上的企業都在嘗試制定各種人才開發制度并努力執行,但有近40%的人才對企業人才開發不滿意。良好的成長機會、同事關系融洽、工作有成就感和得到公正評價成為人才最關心的激勵因素,收入高低與工作強度等因素的重要性下降。
“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如何吸納、維系和激勵優秀員工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表示,目前,全球勞動力市場出現“兩極”——低端市場地區化、國家化,工資有向下競爭的態勢;高端市場全球化,高端人才競爭日趨激烈。
人才“泡沫化”問題開始顯現
“人才,具有一定知識和能力,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做出貢獻。”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院院長王通訊給“人才”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他表示,目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特別是高科技帥才、領軍人物缺乏,人才總體素質有待提高,人才結構布局不盡合理,人才“泡沫化”問題已經顯現。麥肯錫公司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公司如果想在未來10到15年的時間內走向國際市場,至少需要75000名富有經驗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但目前能滿足要求的只有3000至5000人左右。我國每年新培養出約60萬名工程師,是美國的9倍,但在我國160萬名年輕工程師中,只有約16萬名具備為跨國公司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語言技能。王通訊認為,人才“泡沫化”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學歷“含金量”下降。二是部分單位職稱評級過松。三是隨著學術界浮躁之心日盛,論文“注水”明顯。美國專業刊物的編輯表示“中國論文的質量在下降。”近10年間,我國論文的“引用率”排在世界120位之后。四是科研成果90%都沒有實際價值。五是我國專利數量只有世界的1%,其中包括了外國人在我國登記的專利數。“其中還有不少是外包裝設計等方面的專利。”在這些專利中,80%的專利沒有實際效益。
人才才能釋放還需制度創新
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王通訊表示,人才才能釋放有待制度創新。“人才流通不暢,人才管理就會‘梗阻’。”他認為,應當注重人才的有效利用與才能轉化問題,形成人才生產、消費、效益的良性循環,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學歷看三個月足矣,職稱看半年也就夠了。不能看人的標簽。”以能力、貢獻、業績論人才。不唯學歷、職稱,避免人才高消費。
此外,他還建議實行人事制度系列創新,在用人制度、評價制度、流動制度、晉升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用制度創新釋放人才的無窮能量。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房地產“軟人才”走勢堅挺 信心下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