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項目熱門,不等于適合自己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多企業開始重視對員工進行培訓,不管是新入職的,還是要晉職的,或者是日常的安排。企業做培訓對于企業發展以及員工本身來說本該是雙贏,然而,在很多時候,培訓的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中企人力的培訓顧問Steven遇見過這樣一個案例。老王是一家中外合資家電制造企業的人事經理,前不久,企業決定為提高基層員工的素質而進行培訓,因此,老王翻看了一下近期熱門的培訓項目后,就為員工選擇了一門《中國藍海》的培訓課程,花了大價錢進行培訓以后,卻發現培訓后的效果并不好,員工都在抱怨聽不懂。老王覺得很納悶:“不是都說這門課程好嗎?怎么輪到自己企業了就不行了呢?”
Steven說,老王的問題在于跟風,即培訓市場上什么熱就選什么。“藍海戰略”在近期火暴異常,被譽為全球范圍內管理界的一個關鍵詞,但是“藍海戰略”的關鍵定義是不局限已有產業邊界,要打破這樣的邊界條件,有時候“藍海”是在一片全新的市場天地中開辟的。像這樣的培訓更適合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與市場銷售經理,而對基層員工來說距離就遠了點。
一些企業負責培訓的人員和老王一樣,在選擇培訓的時候往往不是先了解受訓人員的實際需要,而只一味跟著培訓市場潮流走,什么熱門就上什么課:MBA時髦,企業就鼓勵員工去上MBA班,個人也紛紛熱衷于接受MBA教育;ERP很熱,就辦一個ERP培訓班;大家都在講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那就上個人力資源高級經理研修班……這種人云亦云的培訓,結果是,企業錢花了不少,得到的卻是員工的不領情,抱怨一堆,沒得到預期的效果,企業培訓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地位。
Steven提醒說,作為一種讓企業人員接受后天學習機會的再教育行為,企業在有培訓需求時,應更多了解企業自身的培訓需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做好培訓需求分析,企業的培訓必須是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服務的,但是也要充分考慮員工的個人情況;2、培訓內容要“適用”,一定要跟企業的戰略和員工的崗位要求結合,企業負責培訓的人員在選擇培訓內容上要根據不同的層級、不同的員工而選用不同的培訓機構和培訓教材;3、制定與實施周密的培訓計劃有助于企業有條不紊地開展培訓,提高培訓效益。為此,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人力資源的總體計劃,考慮企業的培訓需求與可能,確定企業培訓的總體目標,并將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標,再根據分目標的要求,制定培訓項目計劃。
另外,想完成一個成功的培訓課程,精心的準備、與員工的溝通往往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診斷他們的問題,發現需求,提出針對性的方案,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