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種”帶來個人職業發展新契機
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為外語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多年來,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英語甚至成了外語的代名詞。但英語的不斷普及,只要掌握英語就能成為職場寵兒的時代正漸漸遠去。進英、美的外企需要的條件越來越嚴格,到歐、美國家留學也日漸困難。隨著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改善,來往越來越密切,國人的眼界也逐漸開闊,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語言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尤其是俄羅斯,中俄經濟的互補,使雙邊貿易急速擴大,中俄互免簽證的便利,導致旅游人數激增,前蘇聯大學雄厚的實力、低廉的費用吸引了許多欲到海外留學人員的目光。
僅以國內為例,據有關數據顯示,市場對俄語等“小語種”的人才需求量在逐年擴大。其中北京該類人才的需求正以每年20%的比例增長,且勢頭將有增無減。但因為長期外語教育太過偏重于英語,結果導致“小語種”人才嚴重匱乏。關于“小語種”的人才匱乏問題,不斷見諸各大媒體。特別是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為了提升求職就業的競爭力,以便在眾多懂英語的競爭對手中能脫穎而出,許多人已將學習外語的目光漸漸從英語上移開,更多的投向了這些“小語種”。一時間,這些“小語種”成為大家學習“第二外語”的新寵。
自05年以來,俄語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時間有超越其它語言之勢。社會開始整體意識到俄語的重要性。這種變化與中俄兩國關系的迅速發展緊密相關。
2005年7月1日,胡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兩國元首正式宣布,2006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中俄友好關系進一步加強。隨著普京總統訪華,并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式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等,“俄羅斯年”在中國更大范圍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力地促進了兩國經濟、文化、貿易的交流。中俄關系決定了俄語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象北京雅寶路市場和秀水街市場多年來一直是出口東歐特別是俄羅斯的輕工產品貨源地。這里每年有來自俄羅斯及東歐的采購商近6萬人,有外貿公司近3000家,每家的平均年交易額在150萬美元以上,僅這兩個地方就急需大量從事翻譯、洽談、簽約、報關、物流等工作的俄語人才,何況2008年奧運會即將來臨,俄語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與之相對的卻是我國俄語人才的捉襟見肘。因為60年代中蘇兩國關系的緊張,大批的俄語人才在政治因素影響下被迫放棄專業轉崗,隨后的20多年里,俄語淡出中國人視野。現在僅有的那一批俄語人才已經年齡老化,我國俄語領域出現人才嚴重斷檔現象。學好俄語,無論對就業還是出國發展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學習俄語自然成為新的熱門。
俄語專業的升溫,帶動了俄語教育產業的發展,市場中涌現出了大批優秀的俄語培訓機構,他們培養的俄語人才還沒有畢業就被搶定一空。象目前全國最大的俄語培訓機構八維俄語學院2004年11月成立,學院設立的國際貿易、俄語導游、俄語師資、留學預科等專業,迄今共招收俄語學生近600名,其中只有小部分學生在初、高中或者僅在大學接觸過俄語,大部分為零基礎。僅在八維學習了一年,俄一班學生就均已走上工作崗位,俄二班學生也已有2/3被企業定購。就業方向中,有導游、國際貿易公司項目部經理、俄羅斯演出公司翻譯、演出團翻譯……從真正意義上說還沒有一個完全畢業的學生,基本是十個月、八個月就走上了就業崗位,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頗受青睞。
從北京八維俄語學院學生就業的火爆上可以看出,隨著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一些相對落后的國家綜合國力和經濟水平在迅速提高,它們與中國的外交關系也更為密切。加上國內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中等發達國家來中國觀光、旅游、投資,當然,對那些會“小語種”人才就更加需求。
對此,有關專家預測,05年之后出現的“俄語熱”帶動了整個“小語種”向前發展,而以俄、韓、日等為首的“小語種”正給沉重的就業壓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因為就業的推動,一個語種占據整個外語教育市場的局勢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會是一個多元化、多語種并存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