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我市鞋業發展又遇難題
歐盟反傾銷,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產品的利潤下降等等,今年來我市制鞋行業遇到了不少制約因素,連日來,筆者深入企業進行了解。
調查后筆者發現,目前我市鞋類生產利潤空間變小,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油價高漲導致制鞋業原輔材料價格暴漲,出口鞋類原輔材料的成本壓力突現。近年來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運動鞋的原材料一漲再漲。有些新材料,如TPU等,漲幅更是讓企業難以承受,每噸上漲2000-5000元不等,而且這些材料已經為消費者所接受,用替代品不僅關系產品性能、質量、檔次,而且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欲,企業目前不敢輕易利用替代品。加上人民幣匯率由原來的8.2元/1美元,上升到現今不到8.0元/1美元,一雙出口運動鞋利潤下降了近1.5元。部分企業訂單承接在前,人民幣匯率變化在后,直接削減了產品利潤,企業叫苦不迭。
另外,用工問題日益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產品成本上漲。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化工、食品、建筑等行業對勞工需求較旺,導致鞋業工人流動性加大,加上部分鞋類生產企業工作時間過長,熟練工人流失嚴重,企業為了留住技術熟練工人,不斷通過加薪以留人。僅今年,我市鞋業的工人工資就比去年上漲20-30%。
莆田檢驗檢疫、經貿部門等相關負責人分析說,從今年鞋企連續遭遇的“民工荒”和歐盟反傾銷事件,從業人員應該看到,這種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價格優勢的經營模式越來越暴露出弊端。由于缺少先進技術和設備,工人素質普遍低下,此類鞋類產品無論在耐磨、耐折還是舒適上都不理想,這種低端產品已經越來越不被消費者喜愛和接受。加上靠低價競爭的產品容易成為他國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對象。最終結果是產品技術落后和國際競爭力低下,形成惡性循環。
破解當前我市鞋業發展的難題,他們提醒鞋類出口企業,要從改變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價格優勢的經營模式入手,具體做法是:應盡快轉變增長方式,增加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扭轉低價競銷的無序競爭局面;應以產業大局為重,加強品牌意識,加快樹立鞋類品牌進程;應主動學習和運用國際貿易規則,使產品更加適應出口國的需求,更多地融入當地文化,實現雙贏,以避免我市出口鞋類也遭遇貿易保護措施制裁。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