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大學生在北京當“村官”稱職可轉公務員
2006-07-12 11:39:37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市人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全國大學生皆可來京郊農村工作,三年合格可解決北京戶口。
昨日,北京市人代會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稱,外地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當“村官”合格,相關部門可為其解決北京市戶口。
“十一五”期間,北京“新農村”居民將能在家附近享受和城里水平相當的公共服務,同時,今年起,全國大學畢業生都可自愿報名給北京村官當助理,連續3年工作合格可以轉為公務員。
昨天,北京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農委、市衛生局負責人和順義、懷柔兩區區長共同向公眾介紹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
北京市發改委承諾,在“十一五”期間,政府將把超過一半的固定資產投資放在郊區縣,估計投資總量達到600億,主要用于改善農村的交通路網,農民飲水、洗澡、如廁條件,垃圾處理、生態環境和農民享受的教育和醫療水平。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介紹,為向“新農村”建設吸引人才,目前,北京市人事局已招募一批大學生志愿者到郊區縣任職。今年,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的政策進一步延伸。
張鳳福說,今后,無論是北京本市還是外地的大學生,通過自愿報名,選上了,到農村基層給村官當助理,就可以按照公務員待遇享受每月2500-3000元的工資;工作滿3年村里考核合格,北京市將予以他們公務員身份。
“如果認為這個‘村官’的舞臺太小”,張鳳福說,“村官”工作滿3年后還可以自由擇業。
另外,張鳳福表示,外地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當“村官”合格,相關部門可為其解決北京市戶口。北京爭取在未來3年里實現3987個行政村都有大學生當村長助理。
據日前公布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工作的目標和方案》,今年北京市將招聘2000名大學生“村官”,正式招聘工作將于今年2月全面啟動,到京郊農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爭取在3年內達到8000名。
■教育
20所名校將建郊區縣分校
城八區重點中小學將對口支援農村學校
市發改委委員蔣力歌表示,北京市正在加大投入為農村中小學引進寬帶,在“十一五”期間,城區優勢教育資源將通過互聯網傳輸給農村學生。此前,北京城八區103所重點中小學開展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現在1010名優秀教師已開始在農村中小學全職授課。
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方面,“十一五”期間,20所中小學名校將建郊區縣分校。通州馬駒橋中學、懷柔一中等學校也被納入重點建設項目。
■就業
農民技能培訓政府埋單
北京計劃為50萬農民實行二、三產業培訓
為幫助農民就業,北京將把職業培訓基地多數布局在郊區,未來5年,計劃在郊區新建設71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和54個農民非農就業基地。
市發改委委員蔣力歌說,“十一五”期間,北京計劃為50萬農民實行二、三產業的就業培訓,實現30萬農民轉移就業。
為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表示,市農委正在與有關部門協作,力爭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
張鳳福還表示,隨著“新農村”向城鎮化發展,為鼓勵農民到非農產業就業,北京市計劃由政府投入,對農民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進行補貼。如果農民利用政府掌握的培訓資源取得第一個技術等級證書,甚至有可能免掉培訓費。
并非每位農民在脫離田地后都能通過培訓找到工作,為了幫助年齡較大的農民,或農村婦女在為城市發展貢獻出土地后能夠得到工作和經濟支撐,張鳳福介紹,北京市政府目前統購買賣崗位的辦法促使農村的大齡勞動力和婦女就業。
比如在昌平區,目前在垃圾處理上,就是由政府購買就業崗位,召集當地大齡的勞動力收集垃圾,由政府財政給發工資。
另外,市財政還從2004年起,投入1.92億元,安排4.3萬山區農民從事養山護林,解決他們的就業。同時使全市912畝生態林得到了有效的防護。
■醫療
10家大醫院將建郊區縣分院
農民患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可享受報銷優惠
為使農民與城區居民享受一樣的基本醫療服務,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表示,市衛生局已經制定城鄉一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正在爭取政府投入為農村配備與城區一樣的社區衛生服務設施。
粱萬年說,目前,市衛生局正在牽頭,動員北京10家三甲大醫院在郊區縣建分院。未來5年,北京10家三甲大醫院將分別在10個郊區縣建立分院。同時,北京市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等大醫院還以送技術、送醫生、送設備、送義診下鄉的形式,對口支援北京10個郊區縣籌建區域醫療中心。
預計在今年年內,農民患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可享受報銷優惠,農民在村里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用藥可享受區藥監局統一配送網絡的低價和安全保障。
■養老
著手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支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隨著北京“新農村”的城鎮化進程,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也日益突顯。張鳳福表示,目前,北京市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逐步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同時,北京目前已經由政府籌資,實現了農村低保的全覆蓋,目前,全市的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平均達到每年1200元以上;另外,由市、區(縣)、鄉鎮政府和農民個人共同籌資,保證大病報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也在北京農村地區大面積鋪開,截至2005年底,北京有80%以上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就診、手術、住院均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報銷。
昨日,北京市人代會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稱,外地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當“村官”合格,相關部門可為其解決北京市戶口。
“十一五”期間,北京“新農村”居民將能在家附近享受和城里水平相當的公共服務,同時,今年起,全國大學畢業生都可自愿報名給北京村官當助理,連續3年工作合格可以轉為公務員。
昨天,北京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農委、市衛生局負責人和順義、懷柔兩區區長共同向公眾介紹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
北京市發改委承諾,在“十一五”期間,政府將把超過一半的固定資產投資放在郊區縣,估計投資總量達到600億,主要用于改善農村的交通路網,農民飲水、洗澡、如廁條件,垃圾處理、生態環境和農民享受的教育和醫療水平。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介紹,為向“新農村”建設吸引人才,目前,北京市人事局已招募一批大學生志愿者到郊區縣任職。今年,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的政策進一步延伸。
張鳳福說,今后,無論是北京本市還是外地的大學生,通過自愿報名,選上了,到農村基層給村官當助理,就可以按照公務員待遇享受每月2500-3000元的工資;工作滿3年村里考核合格,北京市將予以他們公務員身份。
“如果認為這個‘村官’的舞臺太小”,張鳳福說,“村官”工作滿3年后還可以自由擇業。
另外,張鳳福表示,外地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當“村官”合格,相關部門可為其解決北京市戶口。北京爭取在未來3年里實現3987個行政村都有大學生當村長助理。
據日前公布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工作的目標和方案》,今年北京市將招聘2000名大學生“村官”,正式招聘工作將于今年2月全面啟動,到京郊農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爭取在3年內達到8000名。
■教育
20所名校將建郊區縣分校
城八區重點中小學將對口支援農村學校
市發改委委員蔣力歌表示,北京市正在加大投入為農村中小學引進寬帶,在“十一五”期間,城區優勢教育資源將通過互聯網傳輸給農村學生。此前,北京城八區103所重點中小學開展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現在1010名優秀教師已開始在農村中小學全職授課。
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方面,“十一五”期間,20所中小學名校將建郊區縣分校。通州馬駒橋中學、懷柔一中等學校也被納入重點建設項目。
■就業
農民技能培訓政府埋單
北京計劃為50萬農民實行二、三產業培訓
為幫助農民就業,北京將把職業培訓基地多數布局在郊區,未來5年,計劃在郊區新建設71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和54個農民非農就業基地。
市發改委委員蔣力歌說,“十一五”期間,北京計劃為50萬農民實行二、三產業的就業培訓,實現30萬農民轉移就業。
為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市農委副主任張鳳福表示,市農委正在與有關部門協作,力爭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
張鳳福還表示,隨著“新農村”向城鎮化發展,為鼓勵農民到非農產業就業,北京市計劃由政府投入,對農民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進行補貼。如果農民利用政府掌握的培訓資源取得第一個技術等級證書,甚至有可能免掉培訓費。
并非每位農民在脫離田地后都能通過培訓找到工作,為了幫助年齡較大的農民,或農村婦女在為城市發展貢獻出土地后能夠得到工作和經濟支撐,張鳳福介紹,北京市政府目前統購買賣崗位的辦法促使農村的大齡勞動力和婦女就業。
比如在昌平區,目前在垃圾處理上,就是由政府購買就業崗位,召集當地大齡的勞動力收集垃圾,由政府財政給發工資。
另外,市財政還從2004年起,投入1.92億元,安排4.3萬山區農民從事養山護林,解決他們的就業。同時使全市912畝生態林得到了有效的防護。
■醫療
10家大醫院將建郊區縣分院
農民患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可享受報銷優惠
為使農民與城區居民享受一樣的基本醫療服務,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表示,市衛生局已經制定城鄉一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正在爭取政府投入為農村配備與城區一樣的社區衛生服務設施。
粱萬年說,目前,市衛生局正在牽頭,動員北京10家三甲大醫院在郊區縣建分院。未來5年,北京10家三甲大醫院將分別在10個郊區縣建立分院。同時,北京市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等大醫院還以送技術、送醫生、送設備、送義診下鄉的形式,對口支援北京10個郊區縣籌建區域醫療中心。
預計在今年年內,農民患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可享受報銷優惠,農民在村里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用藥可享受區藥監局統一配送網絡的低價和安全保障。
■養老
著手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支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隨著北京“新農村”的城鎮化進程,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也日益突顯。張鳳福表示,目前,北京市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逐步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同時,北京目前已經由政府籌資,實現了農村低保的全覆蓋,目前,全市的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平均達到每年1200元以上;另外,由市、區(縣)、鄉鎮政府和農民個人共同籌資,保證大病報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也在北京農村地區大面積鋪開,截至2005年底,北京有80%以上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就診、手術、住院均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報銷。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