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也要“慎獨”
“慎獨”一詞起初是儒家用語,最早見于《禮記?中庸》,原話是:“道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其意是說,君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和道德分離,否則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君子越是處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越是應該做到十分謹慎,自覺地防止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在最隱蔽的時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質,在最微小處最能顯示人的靈魂。所以,君子即使在一人獨處時,仍能謹慎小心,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如今,“慎獨”已經成為一種道德修養的方法和應當達到的人生境界,甚至成為一種美德,它要求人們,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自覺地實踐道德規范。例如,《辭海》里對慎獨的闡釋是: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
那么,對于一個品牌來說,為什么需要“慎獨”呢?
我們知道,一個產品在制造過程中,不可能所有生產流程都被社會“監視”,也不可能所有出問題的環節都會被社會發現。即使被發現,也大多不是立即被發現的,其間總有一部分消費者遭殃。例如,被媒體曝光之前的光明牛奶、肯德基等品牌,幾乎沒有人知道它們有問題。只是在媒體廣泛報道時,我們才知道有“變質光明牛奶返廠加工再銷售”,才知道肯德基的“香辣雞腿堡”、“辣雞翅”、“勁爆雞米花”等產品中含有“蘇丹紅一號”成分。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這些品牌能夠“慎獨”,光明就不會把變質的牛奶加工后,再賣給無辜的消費者,肯德基就不會加工并出售含有“蘇丹紅一號”成分的食品,隨后也就不會出現上述的品牌危機,更不需要在東窗事發之后進行危機公關。
實際上,不管是政府監管,還是媒體監督,其能夠實際控制的范圍終究是有限的。一個品牌只有知道并努力“慎獨”時,這個品牌才能真正的令消費者放心。全球著名品牌尚且如此,其它品牌又會怎么樣呢?可以說,社會大眾需要的是一批批能夠“慎獨”的品牌。當然,能夠“慎獨”的品牌,必然是修養高的品牌。
但是,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如何才能做到“慎獨”呢?
遠卓品牌策劃機構有個觀點叫“品牌即人品”,即:品牌在體現人的勞動成果的同時,還集中展現著品牌塑造者的綜合品質,甚至可以更直接地說,品牌是其全體品牌塑造人員人品的直接展現。舉例來說,如果消費者買了某個品牌的空調,發現空調質量很差,售后服務質量也很差,那么我們基本可以斷言,其品牌塑造人員的人品基本上與空調在一個檔次上,因為,有什么樣的品牌塑造人員,基本上就決定了其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至此,我們自然能夠理解,一個品牌要真正做到“慎獨”,那么與它相關的品牌塑造人員都要“慎獨”,包括高層領導人、采購人員、質檢人員、各分公司負責人、一線工人等所有影響品牌的公司員工。當然,其中有個關鍵就是,品牌的最高決策者首先要是一個君子,能夠做到“慎獨”,然后才可能有全公司員工的“慎獨”,否則,上梁不正下梁歪,“慎獨”只能成為一種幌子。
最后,希望所有品牌都能“慎獨”。這樣,當我們再次看到下面這段話時,就能夠把它僅僅當作一個笑話了——
一早起床用高露潔致癌牙膏刷牙,給兒子沖一瓶碘超標的雀巢奶粉,自己喝杯過期光明牛奶,吃幾個超標面粉做的饅頭,夾點臭水池里面腌的榨菜。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頓蘇丹紅炸雞,下午給女友打電話,約她到新開的菜館吃頓地溝油炒的菜,其中有一盤避孕藥催大的香辣鱔魚絲,一個牛肉毒粉絲,老板上一杯重金屬超標100倍的碧螺春茶,再喝點含甲醛的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