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印刷設備進口免稅看中國印機制造水平
“報業輪轉設備進口免稅問題政策的出臺,也會對堆積機的市場形成沖擊。”從事與報業輪轉機配套的堆積機制造的北人郡是(注:該公司系由中日合資)中方總經理涂崢,今年3月25日接受慧聰網采訪時,點著了一根煙,若有所思。
不過,涂總也只能“點到為止”。從去年開始,媒體便對印刷設備進口免稅問題進行了報道,報道里“猜測”的政策內容幾乎是異口同聲的:之前的進口膠印機卷筒紙輪轉機不分規格、用途,印刷速度低于6萬張/小時不得免稅,新目錄則將會把印報和商業用途分開,印報機的免稅門檻提到高到7萬張/小時,商業輪轉機速度高于6萬張/小時或將免稅。業界某知名紙媒甚至組織了專門討論,將其作為某期的中心選題大篇幅“轟炸”這一熱點事件。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只見議論,不見政策”!
時間進入2006年6月,就在媒體對事件的關注平靜幾個月后,一些舉動似乎要在平靜的水面上擊起水花。5月31日,印工協某官員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順便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關于印刷設備進口免稅問題有關意見的函》(新出印[2006]247號)(以下簡稱《函》)復印了一份予筆者,“這是建議與說明稿,正式文件國家發改委過兩天就會公布了。”該官員顯得信心十足,一如其豪爽的性格。只是這“兩天”實在是一個煙霧彈,6月6日下午筆者再次致電,他意外地透露,6月7日國家發改委將召集印工協及中國印刷技術協會,舉行座談會,對進口印刷設備的免稅問題的制定問題征求意見。“這是發改委最后一次舉行座談會征求意見。政策很快就會出臺了。”筆者只能但愿這是真的,之前媒體對此事件的報道上,涉及政策出臺的時間,也只能用“年內出臺”之類含糊的字眼。
在對印刷設備進口免稅政策問題的討論中,曾經有過兩大陣營,其中有一方“狂妄”認為國產膠印機無論是在印刷數量還是印刷質量上,已經足以滿足國內市場需要。但我們似乎也可體諒其“用心良苦”:當前印刷業工價不斷下降,通過國家將印刷業列入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足以說明執行多年的脫印機免稅政策應當中止。不過顯然這種意見不是主流民意。一組來自《函》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目前我國商業輪轉印刷設備僅為100臺,僅相當于日本同類設備的10%”、“我國報紙膠印輪轉機共3000臺,進口1500臺承擔了加工總量的75%,而國產設備1500臺僅承擔了25%的任務,從工作效率而言,進口同類設備是國產設備生產效率的3倍。”
細讀媒體的討論,還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到了“進口設備=學習”的意思,這與國內某著名的印機制造商提出向世界二流的印機設計商學習的尷尬現實異曲同工,國內印機制造,不僅在研發,甚至在零配件的供應也離不開國外的先進設備及器件。開展合資、合作,加大技術開發能力,尋求國內外合作伙伴,顯然是必由之路。筆者從《函》里讀到了這層“自知之明”:“如果對我國尚無自主知識產權、不掌握關鍵技術的高端印刷設備加征高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會使我國印刷企業在當前只有‘微利‘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影響到印刷業’十一五‘ 期間的發展。”筆者也欣慰地從《函》里看到對享受進口免稅政策的印刷及相關設備上,項目繁多,非常細化。如國內印刷設備制造企業不能生產的設備及器件包括:(1)卷筒紙膠印機和商業卷筒紙膠印機;(2)自動高速單張紙多色膠印機:對開單張紅單面多色膠印機、對開單張紙雙面多色膠印機、全張及超全張單張紙多色膠印機;(3)特種印刷機:柔性版高速多色印刷機、輪轉式網印機、商業票據印刷機、CTP直接制版設備;(4)配套設備:計算機墨色控制系統、無軸傳動系統、高速自動給紙裝置、高速折頁裝置、自動套印系統、快速高溫烘干系統。
聯想董事長柳傳志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聯想一開始就走創新之路,早就倒閉了。
如果中國的印機制造不走“模仿”之路,會否也過早夭折呢?
3月29日晚間,公布2020年業績,總收益為15.394億元,同比減少28.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減少25.8%至8.607億元,毛利率減少4....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