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形成品牌
2006-05-03 10:19:15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新華網上海頻道4月26日消息 以知識產權致用之學,為上海培育高素質、能實戰的知識產權實用之才,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獨有的培育人才之道,幾年來成效卓著,正在形成自己的培訓品牌。
一、針對需求,以"實務"作為培育人才之宗旨
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特訓班、專利侵權判定培訓班、知識產權英語口語班……結合上海市知識產權人才狀況的實際,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舉辦的各類培訓班,緊緊扣住"實務"的主題,加緊培養"企業急需"、"社會緊缺"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知識產權人才,并從教學計劃、教師選定、課程安排、授課資料、宣傳招生等各個環節著手,探索出一套人性化、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教學體系,逐漸打造出自己的培訓品牌。
由于2004年考出率高達20%以上,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已經聲名遐邇。今年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已有130多人參加了報名,并且幾乎每天都有咨詢電話打進來,詳細詢問招生細節。今年的招生工作,服務中心已做好了接受長三角城市考生報名的準備。
迄今為止,由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承辦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已經成功舉辦了3期,培訓學員410人,一大批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同時掌握相當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遍布于上海市政府部門、企業、律師事務所,成為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的一支不可小覷的中堅力量。
為了滿足對具備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能力人才的渴求,2005年,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與有關方面積極合作,分別于5月和7月各開辦了一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特訓班,來自49個單位的54名學員參加了學習。特訓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小班授課、小組討論與模擬實戰相結合的形式,選派有知識產權實踐經驗的輔導員對學員進行跟蹤輔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成為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培訓工作的新突破,新亮點。從培訓結束后的"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效果調查表"中反饋的信息看,學員對此次培訓給予了較高評價,很多學員針對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二、提供機遇,以"實戰"作為培育人才之手段
除了扎實的理論功底,能熟練運用理論利器,能戰能勝,才是符合標準的真正人才。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將人才培訓從理論培養延伸至實戰操練,經常組織代理人考前培訓班的學員搞同學聯誼會,提供交流經驗的機會與場所,并組織他們拜師學藝,向有經驗的資深專利代理人學習,在實戰鍛煉中,增長他們的才干。
張驍銘、汪濤分別供職于兩家律師事務所,由于業務熟練,服務到位,這兩年接手的知識產權個案越來越多了。2002年兩人在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成了同學,之后聯手打贏了一樁知識產權專利權屬案。這是兩人第一次接手較大的專利案件,而這次難得的機會,是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的。回憶當時情景,汪濤說:"從接受委托到提起訴訟之間只有4天。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們卻有相當的把握。"在獲得充分的證據后,兩位律師運用從培訓班學到的知識,尋找案子的關鍵結點。汪濤說,如果沒有培訓班的系統學習,我們一是不敢接手這個案子,二是接了也會無從下手。而張驍銘律師說,她最大的收獲是這個培訓班使她拓寬了知識面,視界開闊了,在具體的法律實踐過程中,他們所學的許多知識點,都充分調動起來,對具體案例大有裨益,比如終止程序的運用、專利訴訟的一些技巧的運用等等。
三、積累經驗,以"實力"以求有所作為
讓上海的知識產權人才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知識產權技能,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成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以及人才培育中有實力的骨干力量。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的人才培訓也在探索中,通過不斷磨合以及與學員的互動,借助雄厚的社會辦學力量,通過資源整合、廣泛合作,積累自己的培育人才實力。
如何教育人才、培育怎樣的人才,是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在人才培育過程中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DVD風波,數碼技術之爭……中國企業頻頻遭遇國外的知識產權"圍剿"而貧于應對,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迎來了知識產權多事之秋。大量案例表明,知識產權侵權抗辯是急待研究的課題,也是企業急需的法律武器。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特別于2004年底開辦了"專利侵權判定培訓班",對處理專利侵權事宜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四場專題報告,使80多位上海市各區縣知識產權局、高新技術園區、大型集團公司的知識產權部門、專利試點企業的負責人獲益匪淺。
有著中國市場經濟橋頭堡地位的上海,近年來對涉外知識產權人才"求賢若渴"。赴外培訓費用高,周期長,遠水不解近渴。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與專業英語培訓機構、涉外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合作,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知識產權英語口語介紹會,并通過知識產權網站和上海各專利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發布招生簡章,在英語報紙上造勢宣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7月29日,知識產權英語口語介紹會開講。陰雨綿綿的天氣,沒能阻擋人們的求知欲,僅可容納200人的培訓教室里爆滿。據統計,300余人當面咨詢有關培訓事宜,41人參加了此后的英語水平測試,經嚴格篩選,20位具有相當知識產權知識基礎并具有相當英語口語水平的學員已經進入學習階段。
四、人才嚴重匱乏,培育之責任重道遠
有關專家測算,全國知識產權高校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人才不過千余人。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對11所重點高校的調查表明,選修過有關知識產權課程的學生,還不到學生總數的5%,培養精通并善于運用知識產權規則的高層人才已成當務之急。上海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調查顯示,上海的一線專利代理人不超過200人,能夠應對國際訴訟的知識產權高級人才更是鳳毛麟角,人才的嚴重匱乏,已遠遠不能滿足上海企業、社會各方以及中介機構的需求。
5年來,針對社會、企業的不同需求,學員的不同層次,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分別舉辦了專利工作者培訓、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培訓、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專利文件撰寫實務培訓、專利文獻檢索實務培訓、專利侵權判定實務培訓和知識產權英語口語培訓等各類各種層次的培訓班,開展了"解讀最新美國生物醫藥專利"、"歐洲專利、商標實務"等一系列專題的知識產權講座,共培訓了高、中層次各種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近萬名,服務中心被業界稱為上海知識產權人才培訓的"黃埔軍校"。培訓出來的各類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分布于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各種行業、各個企業,絕大多數學員已成為本單位的知識產權工作骨干,擔當起了重任,并已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針對需求,以"實務"作為培育人才之宗旨
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特訓班、專利侵權判定培訓班、知識產權英語口語班……結合上海市知識產權人才狀況的實際,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舉辦的各類培訓班,緊緊扣住"實務"的主題,加緊培養"企業急需"、"社會緊缺"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知識產權人才,并從教學計劃、教師選定、課程安排、授課資料、宣傳招生等各個環節著手,探索出一套人性化、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教學體系,逐漸打造出自己的培訓品牌。
由于2004年考出率高達20%以上,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已經聲名遐邇。今年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已有130多人參加了報名,并且幾乎每天都有咨詢電話打進來,詳細詢問招生細節。今年的招生工作,服務中心已做好了接受長三角城市考生報名的準備。
迄今為止,由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承辦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已經成功舉辦了3期,培訓學員410人,一大批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同時掌握相當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遍布于上海市政府部門、企業、律師事務所,成為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的一支不可小覷的中堅力量。
為了滿足對具備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能力人才的渴求,2005年,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與有關方面積極合作,分別于5月和7月各開辦了一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特訓班,來自49個單位的54名學員參加了學習。特訓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小班授課、小組討論與模擬實戰相結合的形式,選派有知識產權實踐經驗的輔導員對學員進行跟蹤輔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成為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培訓工作的新突破,新亮點。從培訓結束后的"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效果調查表"中反饋的信息看,學員對此次培訓給予了較高評價,很多學員針對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二、提供機遇,以"實戰"作為培育人才之手段
除了扎實的理論功底,能熟練運用理論利器,能戰能勝,才是符合標準的真正人才。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將人才培訓從理論培養延伸至實戰操練,經常組織代理人考前培訓班的學員搞同學聯誼會,提供交流經驗的機會與場所,并組織他們拜師學藝,向有經驗的資深專利代理人學習,在實戰鍛煉中,增長他們的才干。
張驍銘、汪濤分別供職于兩家律師事務所,由于業務熟練,服務到位,這兩年接手的知識產權個案越來越多了。2002年兩人在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成了同學,之后聯手打贏了一樁知識產權專利權屬案。這是兩人第一次接手較大的專利案件,而這次難得的機會,是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的。回憶當時情景,汪濤說:"從接受委托到提起訴訟之間只有4天。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們卻有相當的把握。"在獲得充分的證據后,兩位律師運用從培訓班學到的知識,尋找案子的關鍵結點。汪濤說,如果沒有培訓班的系統學習,我們一是不敢接手這個案子,二是接了也會無從下手。而張驍銘律師說,她最大的收獲是這個培訓班使她拓寬了知識面,視界開闊了,在具體的法律實踐過程中,他們所學的許多知識點,都充分調動起來,對具體案例大有裨益,比如終止程序的運用、專利訴訟的一些技巧的運用等等。
三、積累經驗,以"實力"以求有所作為
讓上海的知識產權人才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知識產權技能,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成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以及人才培育中有實力的骨干力量。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的人才培訓也在探索中,通過不斷磨合以及與學員的互動,借助雄厚的社會辦學力量,通過資源整合、廣泛合作,積累自己的培育人才實力。
如何教育人才、培育怎樣的人才,是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在人才培育過程中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DVD風波,數碼技術之爭……中國企業頻頻遭遇國外的知識產權"圍剿"而貧于應對,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迎來了知識產權多事之秋。大量案例表明,知識產權侵權抗辯是急待研究的課題,也是企業急需的法律武器。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特別于2004年底開辦了"專利侵權判定培訓班",對處理專利侵權事宜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四場專題報告,使80多位上海市各區縣知識產權局、高新技術園區、大型集團公司的知識產權部門、專利試點企業的負責人獲益匪淺。
有著中國市場經濟橋頭堡地位的上海,近年來對涉外知識產權人才"求賢若渴"。赴外培訓費用高,周期長,遠水不解近渴。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與專業英語培訓機構、涉外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合作,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知識產權英語口語介紹會,并通過知識產權網站和上海各專利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發布招生簡章,在英語報紙上造勢宣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7月29日,知識產權英語口語介紹會開講。陰雨綿綿的天氣,沒能阻擋人們的求知欲,僅可容納200人的培訓教室里爆滿。據統計,300余人當面咨詢有關培訓事宜,41人參加了此后的英語水平測試,經嚴格篩選,20位具有相當知識產權知識基礎并具有相當英語口語水平的學員已經進入學習階段。
四、人才嚴重匱乏,培育之責任重道遠
有關專家測算,全國知識產權高校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人才不過千余人。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對11所重點高校的調查表明,選修過有關知識產權課程的學生,還不到學生總數的5%,培養精通并善于運用知識產權規則的高層人才已成當務之急。上海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調查顯示,上海的一線專利代理人不超過200人,能夠應對國際訴訟的知識產權高級人才更是鳳毛麟角,人才的嚴重匱乏,已遠遠不能滿足上海企業、社會各方以及中介機構的需求。
5年來,針對社會、企業的不同需求,學員的不同層次,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分別舉辦了專利工作者培訓、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培訓、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操作培訓、專利文件撰寫實務培訓、專利文獻檢索實務培訓、專利侵權判定實務培訓和知識產權英語口語培訓等各類各種層次的培訓班,開展了"解讀最新美國生物醫藥專利"、"歐洲專利、商標實務"等一系列專題的知識產權講座,共培訓了高、中層次各種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近萬名,服務中心被業界稱為上海知識產權人才培訓的"黃埔軍校"。培訓出來的各類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分布于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各種行業、各個企業,絕大多數學員已成為本單位的知識產權工作骨干,擔當起了重任,并已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培訓:企業給員工最好的福利
- 下一篇:香港5所世界百強大學PK,港大C位岌岌可危?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