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人劣根性透析民企管理
在中國,由于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民族眾多,作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形成統一的文化和民族意識高于一切。在所有中國人心目中,已經不自覺地先求同再存異。在文化上,以孔孟程朱學說為主的儒家文化一直主導著中國人的心靈。
中國式管理,是指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并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心理行為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國式管理其實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中國式管理以“安人”為最終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合理地因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人事現象;主張從個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資格來從事管理,而事業只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練。
“中國式管理”理論足以令每一位國人興奮、自豪,但是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式管理”還存在誤區,本文從國人“劣根性”透析“中國式民企管理”我們只有發現這民族人性和文化傳統劣根,反省這劣根,“中國式管理”才無愧于中國人的“中國式管理”。在此探討“中國式管理”,筆者認為應該從國人“劣根性”探討,只有從劣根上解決,才能使“中國式民企管理”和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
中國民營企業素質差,最主要的“差”還是一種文化素養。在大部分民營企業老板頭腦中,很少有尊重人才、尊重員工、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有的只是“效率和利潤”觀念,血緣親緣觀念、自我崇拜意識、帝王觀念。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沒有經歷過歐洲近代歷史上的那種以人性解放、民主和人權為取向的精神洗禮。中國人普遍未形成歐洲人那種尊重個人、人性至上、以人為中心的基本價值觀念。中國民營企業老板自然也沒有形成這種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人性的漠視、對個人尊嚴及權益的忽略、對人的創造力和自由精神的否定。中國歷史上從未經歷過歐洲文藝復興這樣偉大的人性解放運動,在我們民族文化的深層次以及民眾心靈最深處、都尚未形成西方社會的那種強烈的人權觀念和尊重個人意志的思想,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嚴重缺乏。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家的思維及行為方式,使得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仍然處在初級階段。
大部分中國人缺少人文精神,那就是對人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對人文主義的崇尚、對民主自由的理解、對封建專制的排斥、對客觀事實和科學原則的承認、對人的深層次需求的了解。事實上,這不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社會精神,是整個社會和整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對于一個落后的社會而言,整個社會都缺乏這種精神;對于一個文明社會而言,整個社會都充滿著這種精神。縱觀世界各國,這種精神越多的國家、其經濟也就越發達,而這種精神越少的國家、其經濟就越落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絕不是由地理位置、能源礦產及自然資源等因素決定,而是由這種精神因素決定。同樣,一個企業的經濟發展更是由這種精神所決定。
中國人辦企業的普遍心理狀態是——靠機會發財,靠資本運作發財,靠超常規運作發財。但是,卻忽視了一個最能發財的依靠對象——人。無數事實證明,真正有獨立人格、有深刻思想、有人文主義觀念的職業經理人很難長期在一家劣質文化企業中工作,因為劣質文化企業的老板的文化形態通常都是獨裁型、封閉型、農民型,兩種文化形態的人在一起共事,雙方的思想、對事物的看法、對其具體問題的處理方式都有不同。劣質文化的企業群體往往有這么一種心態,要在精神上壓倒所有的下屬。在他的潛意識中,要求下屬不僅在工作上服從自己,而且還要在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上跟自己保持絕對一致。
對于那些學歷高、精神境界高、但工作上又和服從自己的下屬,老板們仍然不滿意,總認為他們清高、看不起自己,于是千方百計從工作上找他們的毛病,拼命找出他們的種種錯誤,然后加以無限夸大,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進而要求對方在精神層面上服從自己。如果某一個人長期保持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愿真正對老板表示衷心臣服,時間一長他就得面臨被“炒”的境地,即便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很多老板寧愿要那些工作做得差一些、但在精神上服從自己的下屬,而不愿意要那些工作做得好、精神上保持獨立性的下屬。
一個素質較高的職業經理人,如果想在劣質文化企業中長期工作,不僅在工作上得服從老板,而且還得順著老板的脾氣,在各方面遷就老板、要裝出一副思想上和老板完全一致的樣子,同時面對公司內部長期形成的粗劣的管理方式必須接受或忍受,如果經常性提出不同看法,其處境就會十分危險。很多民企老板在用人時有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他們花高薪請人才來公司工作,希望人才來了以后能提升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另一方面,他們又往往不能夠接受人才對企業經營管理提出的很多具體整改意見,在每一個老板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深深的自我崇拜意識,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才正確,而接受了外來人才的建議,就等于否定了自己一貫的主張,這在他們的自尊心上都無法接受。在很多時候,老板總是處在一種與職業經理人“心理較量”和“精神戰爭”狀態,總是要用種種辦法來證明自己比“你們這些家伙”要更高明。
民營企業職業經理人在推動企業正規化管理過程中,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改革方案本身的合理性、中層干部的配合度和員工的接受程度,而是企業最高決策者的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不認同的態度。一般人往往認為,企業改革的最終受益人是企業所有者,還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事實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看一下袁紹的例子就可以了,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沮授、許攸幫助袁紹出謀劃策,如果采用這些計策,最終受益人將是袁紹本人,但袁紹不僅不采用,還把田豐砍頭、把沮授關押起來,把許攸氣走。
歐洲中世紀黑暗的神權統治把個人主義和首創精神壓抑到最低限度,整個社會的一片死寂,而倡導人性解放的文藝復興運動在中世紀的黑暗中劃開一道閃電,繼之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則是從政治上摧毀了壓抑人性的政教合一的政治體系。歐洲在從思想上、政治上解決了人性解放問題之后,個人的首創精神如火山爆發般的沖涌而從,十八、十九世紀愛迪生的電燈、瓦特蒸汽機、珍妮紡紗機、蒸汽船、鐵路、電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用馬克思的話來講,“資本主義在一百多年中創造出的財富超過了人類歷史幾千年創造財富的總和”。正因為有了這些物質發明,歐洲人才得以進行地理大發現,得以把先進的物質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人的首創精神被發揮得越多,社會就越進步,而被壓抑得越多,則社會也就越退化。一個把人本身當作目的、一切政策和法律都體現出解放人、尊重人原則的社會,由于人的首創精神得到最大發揮,科學家發明家不斷涌現,科學技術就繁榮,社會生產力就騰飛,社會物質財富就充足;而一個把“物”和“財”當成目的、把人當成手段的社會,科學家發明家寥寥無幾,其意識形態和社會政策諸方面都體現出對人的首創精神的壓制、體現出對人的尊嚴和自由的否定,在這種生活中,人的首創精神被壓制到最低限度,社會沒有發明創造,科學技術滯后,生產停滯,整個社會陷入貧窮落后狀態。
- 上一篇:現代管理最大失敗--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