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鞋設限 我出口商拒絕降價
新華網廣州4月21日電(記者車曉蕙 王攀 張強)“不,不可能降價。”康奈集團國際貿易部經理繆仁贊微笑但態度堅決地說,來自荷蘭的采購商HELLEN則拿著一款休閑式皮鞋愛不釋手。
這是記者在近日開幕的第九十九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看到的一幕。廣交會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對外貿易交易會,齊集了中國幾乎所有對外出口的制造及出口企業。
本屆廣交會舉辦的幾天前,4月7日歐盟開始對華鞋采取反傾銷措施:對來自中國的皮鞋(兒童鞋、高科技運動鞋排除在外)征收4.8%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并在半年內逐步上調到19.4%。
“增加的反傾銷稅不可能由制造商承擔,我們的價格是合理的。”另外一家中國大型皮鞋生產商奧康集團總經理吳春悅對記者說。按照貿易習慣,本屆廣交會采購商訂購的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春夏的貨品,而反傾銷稅到時將最終提高至19.4%,接近20%的增幅由誰承擔成為出口商和進口商協商的重要內容。“企業會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但我們不會隨便降價,因為生產環節降價的空間很小,除非降低品質,而這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不愿意做的。”吳春悅說。
HELLEN認為歐盟對華征收反傾銷稅最終受損害的將是歐洲消費者,“我經營中國鞋已有十個年頭,中國產的鞋子質量越來越好,但價格比歐洲那些廠家要便宜得多。歐洲的人工要比中國貴十倍,再加上其他的成本,意大利生產商只能做頂級的鞋子,歐洲的大眾消費者更喜歡物美價廉的中國鞋。”她說。
為減少因歐盟設置鞋類反傾銷稅而帶來的壓力,廣交會的鞋類參展商紛紛采取規避措施:溫州泰馬鞋業有限公司調整了參展產品結構,減少真皮皮鞋參展產品,增加革質、紡織品面料的鞋產品,產品在設計上也向中東、非洲采購商的口味傾斜。
由于受到反傾銷的擠壓,一些有實力的中國制鞋企業著手向國際銷售渠道拓展。康奈在歐美各國已建立了100多家專賣店,奧康也表示今年肯定會在歐洲建立自己的專賣店。
據悉,上屆廣交會鞋類產品成交了8.5億美元,本屆廣交會鞋帽參展商有946家,共1330多個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