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鞋出口“量增價跌”亟需扭轉
中新江蘇網4月21日電:有資料顯示,近年隨著我國鞋類產品出口數量激增,針對我國鞋類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和貿易摩擦亦愈演愈烈,出口形勢日益嚴峻。
以南通為例,該地區是全國重要的鞋類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主打產品———室內鞋出口目前呈現“量增價跌”態勢,形勢令人擔憂。
目前,南通地區出口鞋類生產企業共有四十余家,其中室內鞋生產企業占三分之二,產品主要輸往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據南通檢驗檢疫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南通室內鞋出口798.34萬雙,出口創匯767.48萬美元,平均單價為0.96美元/雙,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數量增長19.7%,而創匯總額及平均單價分別下降22.5%和35.3%。
專家分析,造成目前室內鞋出口量增價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隨著出口鞋類國際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出口鞋類企業的不斷增多,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為接到出口訂單往往互相壓價,導致鞋價一直在微利水平線上徘徊;另一方面,精明的國外客戶深入內地考察市場,抓住廠家急于出口的心理,邊詢價、邊殺價,一些廠家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極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追根溯源,南通室內鞋的遭遇和紡織品如出一轍,都是吃了沒有自主品牌、只忙于訂單加工、缺少高附加值的“苦頭”。在國際市場上,一味以相互殺價來爭訂單,爭客戶,爭市場,這一做法是極不明智、極不負責任的,弄不好會給國外同行以低價傾銷的口實,影響我國鞋類出口的整體聲譽和形象。在這方面,我國企業所付出的學費和代價并不少。
要扭轉產品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就必須加快鞋類產品和產業的提檔升級。專家認為,南通室內鞋生產企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出口觀,從修煉好“內功”入手,貫徹以質取勝戰略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出口方式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從源頭上減少貿易摩擦,增強產品自身競爭力。其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通過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完善營銷網絡建設、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和創建自主品牌等途徑,增加中國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改變外部世界對我國鞋類產品的偏見,并為最終贏得市場和更多的利潤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