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乙烯橡膠裝置扭虧為盈紀略
連年虧損的茂名乙烯橡膠車間,今年一季度打了個經濟效益翻身仗:橡膠產量達到1.95萬噸,超出計劃產量31%;頭兩個月扭轉了連年虧損的局面,實現內部利潤2228萬元。
這個車間何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找準扭虧突破口去年以來,橡膠車間按照茂名乙烯的要求,扎實開展“管理與效益”專題活動。他們以“管理精細化、操作最佳化、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引導車間全體職工算細賬、找差距、定措施,明確扭虧突破口。
職工們通過算賬認識到,在橡膠產品市場走好的情況下,橡膠裝置之所以虧損,主要原因是橡膠產品產量低、成本高,要扭轉虧損局面,就一定要提高產量。橡膠裝置后處理原設計生產能力偏低,在不能進行擴能改造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提高產量?車間領導班子分別組織技術人員和班組人員集思廣益。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車間確定通過強化管理和大力開展技術攻關來提高后處理產能,同時通過優化技術指標降低產品成本。車間領導還對大家提出的在不增加投資、利用現有資源挖潛增效的建議進行梳理,對有價值的建議定時間、定責任人來落實。
抓住挖潛增效關鍵點
橡膠車間將解決生產中的“瓶頸”問題作為扭虧為贏的關鍵緊緊抓住不放松。他們一方面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優化生產工藝,另一方面強化操作和設備管理。
橡膠裝置后處理故障較多,造成生產裝置經常停車,嚴重制約了產量提高。針對這一問題,該車間組織人員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經常出現的故障問題。他們利用大檢修的時機,對后處理生產裝置的膨脹機進行了國產化技術改造,并優化了切刀、模頭開孔率等技術。他們還對提升機螺旋槽、包裝系統等設施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了生產線運轉負荷。與此同時,他們強化設備和工藝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他們在考核中增加了對停車時間的考核后,不僅減少了停車次數,而且在停車后使恢復生產時間由3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增加了對交班產量的考核后,保證了后處理生產線的平穩交班。他們科學安排生產,避免因填充油供應緊缺而造成全線停產。他們還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促進產量的提高。通過以上措施,2006年以來,橡膠裝置停車時間同比大幅降低,以2月份為例,兩條生產線合計實際開工率達95.68%,是裝置歷年月度最好水平。同時,由于后處理生產線實現“極限操作”、“卡邊操作”,3月產量達到了6800噸,再次刷新月度紀錄。據統計,一季度月均效益超過700萬元。
提升經濟技術指標
橡膠車間為提升經濟技術指標,降低裝置運行成本,全面查找影響裝置能耗、物耗的關鍵因素,采取措施逐一解決。
他們一是投用技改項目“新增溶劑重組分脫除塔”,優化凝聚系統操作,降低溶劑單耗。2月份,因降低溶劑單耗,提高溶劑回收率,降低生產成本205萬元。二是優化技改項目“膠粒水罐增加回流線至凝聚釜”操作,強化現場廢膠管理,降低裝置物耗。車間針對凝聚系統及自動秤系統漏膠、熱水系統攜帶碎膠等浪費現象,通過強化現場管理和優化操作得到解決,裝置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不斷提高。2月份,裝置物耗好于設計值水平,優于去年國內同類裝置最好水平。據測算,當月由于經濟技術指標提高,節約生產成本7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