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溫州模式引其鞋業遷移 豫鞋業復興提速
貿易洽談會如愿成為即將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河南國際貿易洽談會的分會場后,意味著河南鞋業將在一個更具國際性的平臺上起舞。
-鄭州市場上兩大鞋城的“龍虎斗”以及河南國際商會鞋業商會的穿針引線,也在助力河南鞋業實現color=#0000ff>商貿帶動加工”的夢想。
-在沿海產業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一大背景下,“河南鞋業復興提速”這一命題更具現實意義。 ;鞋業復興議案引發熱議 sp;“河南鞋業的發展已受到人大代表的關注。”河南省貿促會招商引資 梁杰一所提到的人大代表是尹志國,開封市科技局的退休職工,曾在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交了題目為《關于復興我省鞋業的建議》的議案。
尹志國認為,河南鞋業在全國曾一度輝煌,以許昌、駐馬店和洛陽偃師為主的布膠鞋生產基地至今仍被列為國內布膠鞋生產基地。1995年,河南省皮鞋年產量達3409萬雙,排名居廣東、浙江之后,位列全國第三。上世紀90年代末期,因河南制鞋企業大多規模小,產品款式老,種類單一,無法形成產業集群,嚴重制約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尹志國看來,河南發展鞋業有很多優勢,鄭州一直是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制鞋企業的營銷重地。而河南省2004年">毛皮產量全國第一,輕革產量全國第二,在國際市場上也有<>競爭優勢。目前缺的就是如何在政府引導下,積極吸引沿海制鞋企業到原料加工地投資辦廠,變簡單加工為精細加工,追求皮革加工的附加值,拉長產業 >鏈條。
尹志國的議案目前已經轉交到河南省貿促會。“我們正在積極回復這一議案。”省貿促會有關負責人透露。
這位人士稱,他們目前正在與省里相關部門協商,擬成立一個既有政府部門參與又有鞋業商會參與的 官方的態度更被業內人士所關注。“河南省十一五規劃草案中提到,河南省將大力發展包括鞋業在內的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河南省委政研室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
“制鞋產業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大力發展制鞋產業,不僅可以壯大我省工業基礎,而且在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中將會發揮主要作用。這是一個可以富民的產業。”梁杰一說。
鞋城競爭加速鞋業發展
河南鞋業加工從輝煌到“不景氣”的這么多年中,是鞋業貿易為河南在全國鞋業產業中爭得了一席之地。
鄭州市京廣路上的鄭州鞋城已有10多年的歷史,其輻射范圍涉及河南全省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湖北等周邊地區,年批發交易額達60億元到100億元。鄭州鞋城也是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制鞋企業的營銷重地。
鄭州鞋業商貿的大蛋糕也引得新的商業資本聞香而來。去年,距鄭州鞋城不遠的地方又興起了一個占地300畝的新市場——達發新鞋城。該市場的董事長張書宏采取了“低價入市”策略,通過前兩年免收費用,第三年象征性地收取一定費用等措施,來增加達發新鞋城的“魅力指數”。
鯰魚效應馬上出現
達發新鞋城殺入鞋業市場時,鄭州鞋城的升級改造規劃也開始廣為人知:3到5年內,陸續投入4億元進行擴張,營業總面積將由原來的4.2萬平方米逐步增加到13萬平方米。
4月7日,鄭州鞋城升級改造工程中的一期工程中原國際鞋城開門納客,25100平方米的現代化商廈吸引了全國百余個知名鞋業品牌、30多家河南總代理在此落戶。
而對于張書宏來說,僅僅在鄭州立足,還遠遠不夠。4月2日,張向記者拋出了一個更為宏大的計劃——在未來兩年時間內,達發新鞋城將以復制的模式向河南全省各地進軍,從而打造一個覆蓋河南省的鞋業<>銷售。
“毫無疑問,新老鞋城的競爭正在使河南鞋業的發展提速。兩家鞋城互相競爭,必將有效地調節鞋業市場的價格、經營成本等,進一步做大河南鞋業貿易的‘大盤’。”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遺憾的是,鄭州鞋業貿易的發展,目前為止尚未有效地帶動鞋業加工的發展。而以商貿業發展帶動加工業發展一直是鄭州的一大夢想。
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鄭州鞋業以“商貿帶動加工”的渴望從來沒有這樣強烈過。
河南省皮革協會秘書長高建義認為,兩家鞋城的競爭,將從整體上使鄭州鞋業貿易市場擴容,貿易作用也將被有效放大,相應的物流、批發都將隨之發展,并最終打開鞋業加工的大門,向上游產業延伸。而鞋業這種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最大限度地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推進城鎮化的進程。
商會提升鞋商贏利能力
河南鞋業正以溫州模式吸引溫州等地鞋業遷往河南。
在“溫州模式”上,商會始終是一個關鍵的角色。這股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第三方力量,正逐漸成為溫州人闖蕩四方的心理支柱。
在復興河南鞋業的龐大背景下,在行業力量的引導下,新一代豫商也開始尋求聯合。河南國際商會鞋業商會幾乎是應運而生,張書宏成為第一任會長。
與溫州商會相比,河南鞋業商會顯然還很稚嫩。但正是這個非官方的商人聯合>組織,不斷地挑戰了行業內的某些壟斷環節,多層面地實現了還利于商戶。
據張介紹,原來從溫州到鄭州的貨運費一般是每件50元(每件40雙鞋),經過商會出面,聯合行動,最終使貨運費降到每件25元到30元。按每年進貨量近100萬件來計算,這些商戶一年下來要節省2500萬元的貨運費。
河南國際商會鞋業商會還與川渝商會共同出資,以兩家商會各占50%的股本比例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每個入會的商戶都是股東,既降低了自己的貨運成本,又能從中獲利分紅。”張書宏說。
而僅就鞋業而言,業內人士分析,商會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南鞋商的贏利能力。而這些鞋商實力壯大后,有可能成為河南鞋業的主導力量。
鞋洽會拉開復興大幕?
2006年春天,河南鞋業的復興大計或將拉開大幕。
“我們想把河南鞋業的復興引向更大的舞臺。”梁杰一說。在各方的努力下,2006中國鄭州鞋業貿易洽談會將于4月11日正式拉開大幕。而在梁的建議下,鞋洽會被納入了一個更為國際化的體系——第四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00多家知名鞋業企業決定參加2006中國鄭州鞋業貿易洽談會。洽談會期間,還將有幾十家鞋業企業舉辦全國性或區域性訂貨會。
河南省貿促會常務副會長謝增福介紹,本次鞋洽會的辦會宗旨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河南鞋業產業發展、加快河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實際操作中,將以“促進鞋業貿易”為主題,按照“產銷地交易為主、注重鞋業貿易、促進鞋業產業”的目標,貼近生產企業、貼近貿易商、貼近消費者、貼近投資商,精心打造一個“以鞋業貿易為主線、以生產企業訂貨為內容、以振興河南鞋業產業為目標”的鞋業盛會。
在東南沿海鞋業產業將轉移的背景下,在河南這樣的消費大省舉辦一場鞋洽會,顯然是適時的,鞋洽會本身,或將成為樹立河南鞋業形象、帶動河南鞋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