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訓機構洗牌大學生考證市場
2006-03-20 09:52:53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大學培訓部門涉足學生求證領域,職業培訓更加細化,大學生考證日趨理性———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迅猛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取各種資格證書。但是隨著考證風的盛行,市場不規范的行為不斷被曝光,用人單位對學生持證的眼光更加挑剔,“證書是否是本專業或相關專業?”“考證培訓是否重實戰?”“證書和能力是否對應?”等等聲音成為證書背后的畫外音。
與此相呼應,學生選擇證書時也更理性,而一些高校的部分院系或培訓部門也在有選擇地引入相關證書類的培訓,為學生提供專業相近、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的培訓課程。
在中國人民大學,與布告欄上五花八門的培訓廣告相對應的是一份對大四畢業生的調查,調查發現大四畢業生求職時的個人平均持證數字由原來的4份減少到了1.7份;在網上的一份問卷中,40%的大學生選擇的培訓項目是外語,26%選擇本專業,其次是計算機、財會等專業。
人才缺口大的行業會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大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呢?北京外國語大學培訓學院院長助理高曉東表示,考證不是越多越好,要和專業以及技術掛鉤。外語一般是大學生考證培訓的首選。近年來商務英語成為職場必備的基本技能,劍橋商務英語(BEC)逐漸成為大學生求職的通行證,大學生的職業培訓需求正在趨向實用。北外培訓學院在讀學員有8000人,其中在讀本科生占30%。
高曉東分析說,從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角度來看,人才缺口比較大的行業,對個人來說進入之初和將來發展都會有比較廣闊的平臺。比如我國專業翻譯人才缺口高達90%,翻譯證書不僅是畢業生自身能力的證明,也會為他們的就業掃除障礙。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培訓部董主任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學院是本市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考試的五大培訓機構之一,學校很多相關專業本科生在大三下半學期都會報名來上,學生參加全國的統一考試,合格后拿到國家承認的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知識,一部分是實際操作。而重視實際操作是這個證書的一個特點。從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看,一些大企業還是看重這種重實踐的證書。
董主任表示,社會對證書的認識還處于起步階段,證書的含金量還有待加強。一個是證書本身和個人能力的對應,一個是證書與個人待遇掛鉤。正是因為現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好,所以學生考證正在從盲目報名變為理性選擇。
培訓更加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3月8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培訓學院正式開辦了中英雙語國際工作能力證書系列課程。高曉東介紹,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稱,世界500強企業計劃近年會有10%左右的職位在中國招聘,但是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只有1%擁有國際機構工作技能。同時我國對具備從事國際業務能力人員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長。
亞學研國際教育機構左罡院長表示,雙語國際工作能力培訓課程初步定位在大三、大四學生,剛剛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或剛工作不久準備跳槽的職場新人。這項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引入了MBA的實戰教學方法,模擬職場環境,讓學員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語言,熟悉國際企業的運作規則。
培訓應該成為學歷教育和就業之間的橋梁
如果要選出學校教育與就業需求相差最懸殊的專業,非IT業莫屬。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IT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權威調查顯示,中國每年至少存在20萬軟件人才缺口,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5年擴大到42.5萬人左右。但是,中國卻奇怪地出現了IT人才就業率十分低下的現象。我國高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約6萬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由于缺乏就業前的實踐訓練和崗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迅猛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取各種資格證書。但是隨著考證風的盛行,市場不規范的行為不斷被曝光,用人單位對學生持證的眼光更加挑剔,“證書是否是本專業或相關專業?”“考證培訓是否重實戰?”“證書和能力是否對應?”等等聲音成為證書背后的畫外音。
與此相呼應,學生選擇證書時也更理性,而一些高校的部分院系或培訓部門也在有選擇地引入相關證書類的培訓,為學生提供專業相近、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的培訓課程。
在中國人民大學,與布告欄上五花八門的培訓廣告相對應的是一份對大四畢業生的調查,調查發現大四畢業生求職時的個人平均持證數字由原來的4份減少到了1.7份;在網上的一份問卷中,40%的大學生選擇的培訓項目是外語,26%選擇本專業,其次是計算機、財會等專業。
人才缺口大的行業會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大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呢?北京外國語大學培訓學院院長助理高曉東表示,考證不是越多越好,要和專業以及技術掛鉤。外語一般是大學生考證培訓的首選。近年來商務英語成為職場必備的基本技能,劍橋商務英語(BEC)逐漸成為大學生求職的通行證,大學生的職業培訓需求正在趨向實用。北外培訓學院在讀學員有8000人,其中在讀本科生占30%。
高曉東分析說,從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角度來看,人才缺口比較大的行業,對個人來說進入之初和將來發展都會有比較廣闊的平臺。比如我國專業翻譯人才缺口高達90%,翻譯證書不僅是畢業生自身能力的證明,也會為他們的就業掃除障礙。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培訓部董主任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學院是本市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考試的五大培訓機構之一,學校很多相關專業本科生在大三下半學期都會報名來上,學生參加全國的統一考試,合格后拿到國家承認的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知識,一部分是實際操作。而重視實際操作是這個證書的一個特點。從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看,一些大企業還是看重這種重實踐的證書。
董主任表示,社會對證書的認識還處于起步階段,證書的含金量還有待加強。一個是證書本身和個人能力的對應,一個是證書與個人待遇掛鉤。正是因為現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好,所以學生考證正在從盲目報名變為理性選擇。
培訓更加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3月8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培訓學院正式開辦了中英雙語國際工作能力證書系列課程。高曉東介紹,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稱,世界500強企業計劃近年會有10%左右的職位在中國招聘,但是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只有1%擁有國際機構工作技能。同時我國對具備從事國際業務能力人員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長。
亞學研國際教育機構左罡院長表示,雙語國際工作能力培訓課程初步定位在大三、大四學生,剛剛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或剛工作不久準備跳槽的職場新人。這項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引入了MBA的實戰教學方法,模擬職場環境,讓學員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語言,熟悉國際企業的運作規則。
培訓應該成為學歷教育和就業之間的橋梁
如果要選出學校教育與就業需求相差最懸殊的專業,非IT業莫屬。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IT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權威調查顯示,中國每年至少存在20萬軟件人才缺口,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5年擴大到42.5萬人左右。但是,中國卻奇怪地出現了IT人才就業率十分低下的現象。我國高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約6萬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由于缺乏就業前的實踐訓練和崗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