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呼喚連鎖經營
連鎖經營是近代產業革命所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在產業革命所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動下,連鎖經營作為一種現代流通業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產生于美國,但由于它一不受國家和地區的限制,二不受文化傳統、商業習慣的限制,三不受行業、零售業態的限制,所以很快傳遍了世界,在一切具備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都可以引進連鎖經營。
我們翻開數據可以看到,2004年, 中國連鎖經營企業前100強總計實現銷售額4968億元,比上一年百強企業銷售總額3580億元增長39%,企業同比增長33%。門店總數達到30416個,比2003年百強的20424個增長了49%,企業同比增長28%。營業總面積達2580萬平方米,比2003年的1907萬平方米增長35%。員工人數81萬人,比上年的64萬人增長27%。
但是,當我們打開2004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時,可以看到里面的企業涉及百貨、家電、餐飲、藥品、服裝等行業,卻沒有一家鞋類企業。當今各類產品的銷售,都趨于專業化的連鎖經營。以家電行業為例,2004年全國的家電銷售總額大概在4000億元左右,而家電連鎖巨頭國美電器的銷售額就達到200多億元,大約占家電行業總銷售額的6%。相比之下,中國的鞋類市場規模也達千億以上,但卻沒有一家類似“國美”的大型連鎖鞋類銷售企業。2004年,擠進連鎖銷售100強的門檻為銷售額4.8億元。如果鞋類企業中,能培養一批銷售額達行業總銷售額1%以上的單位,那么進入中國連鎖銷售100強的鞋企將大有人在。因此,中國鞋業界急需發展連鎖經營,打造自己的“國美”。
在國際上,耐克、阿迪達斯等鞋業巨頭,都是通過設立自己的專賣店或專柜進行品牌擴張的。同樣,中國的鞋類要想確立自己的品牌,也必須讓自己從眾多的其它商品中突圍而出,營造自身的特長。所以,集中的連鎖經營必不可少。只有讓各種的鞋類集中一起,才能讓消費者在比較中得出自己的所愛;而鞋類品牌自身,也可以在于其它品牌的對比下顯出自己的個性。而專門的鞋類連鎖市場,也會由于其本身的專業性與商品類型的唯一性,而避免消費分散精力,使其用心挑選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從而贏取消費者的青睞。
而經過幾年的實踐,中國的許多連鎖企業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營運體系,在店鋪發展、配送中心運作、采購系統有效控制、統一的銷售體制推行,都積累了許多適合于中國特點的經驗,并培養和造就了一些連鎖的管理人才。連鎖經營方式的內涵和運作規律以及由此產生的規模效益已日益為中國商業所認識。連鎖企業在業態上不斷向周邊地區和內地轉移,在新市場上取得追加效益。連鎖經營從它展示無限的生命力的那一天起,便成為各種資本追捧的對象。這些都為鞋業發展連鎖經營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因此,中國鞋業大規模開展連鎖經營正逢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