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歐對鞋反傾銷缺依據
|
日前,歐盟宣布由于調查顯示中國和越南產皮鞋以低于本國生產成本的價格傾銷到歐盟,歐盟委員會決定從4月7日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昨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發表談話,中國皮鞋對歐出口并不存在傾銷行為,歐方的指控是缺乏依據。 崇泉表示,眾所周知,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的勞動成本低,具有這一行業的比較優勢。中國皮鞋對歐出口并不存在傾銷行為,歐方的指控是缺乏依據的。中國鞋類產品對歐出口長期受到歐盟不公正的配額限制,歐盟迫于其在中國加入WTO時做出的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取消了配額管理。 但此后僅1年多的時間,歐盟又急于對我皮鞋采取反傾銷措施,帶有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完全不符合當前WTO多哈回合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也不符合歐盟整體利益,甚至歐盟內部的一些主要成員國也公開表示反對歐盟的這一做法。 崇泉說,歐方在此案調查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待遇裁決問題上缺乏客觀公正性。皮鞋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98%的企業是民營和外資企業,而歐方卻無視這一事實,否決了所有中國應訴企業的市場經濟待遇,并擬征收反傾銷稅,具有明顯的歧視性,違反了公平貿易的原則。 崇泉表示,中方要求歐方公平對待中國的應訴企業,重新對本案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與評估,以做出符合WTO規則的裁決,確保中歐鞋類貿易正常有序的發展。 制鞋企業積極規避反傾銷 吉爾達副總經理徐宏真表示,公司目前正打算從長計議,同時相信絕大多數公司都將找到對策。吉爾達是中國最大的皮鞋制造商之一,除在國內市場迅速擴張之外,該公司在俄羅斯的銷售也增長強勁,而且正打入美國。 “整個事件表明,在海外市場上,我們不能單純地依靠價格戰,”徐宏真說,“關稅可能只是一個短期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推進自己的品牌戰略。”2005年,吉爾達銷售額的半數來自出口,在其去年制造的300萬雙鞋中,有70萬雙銷往歐洲。該公司也為其它品牌制鞋———如丹麥的Blend品牌,不過,其目前銷售額的80%來自于自有品牌吉爾達。該公司與一家法國設計公司簽約,在設計方面為其品牌提供了幫助。現在,吉爾達已經在米蘭開設了一家鞋店。 徐宏真稱,目前爭端的根源在于中國具有廉價勞動力優勢。但是,廉價勞動力不會永遠存在,特別是在中國繁榮的東部沿海地區。溫州最大的制鞋企業之一奧康集團,也已開始將生產轉向內地城市重慶,那里的勞動力要便宜得多。 徐宏真表示,在20世紀60年代,歐洲工業迅速擴張,但美國對此的反應并不是封閉市場。相反,美國公司還在品牌、營銷和技術方面進行了投資。如果中國在歐盟遭到封殺,填補空白的也是印度企業,而不是歐洲生產商。 另外,據了解,作為我國鞋主要出口的溫州部分鞋企在歐盟作出反傾銷裁定之前加大了出口力度。記者昨天從溫州海關了解到,今年1月,溫州鞋對歐盟的出口大幅增長,僅溫州企業自營出口的金額就達7432萬美元,同比增長60%。 歐盟對中國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2月23日,在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宣布:歐盟委員會當天已作出決定,建議各歐盟成員國從4月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 曼德爾森表示,歐盟委員會經過數月的調查發現中國和越南皮鞋傾銷的“強有力的證據”。中國和越南的一些“隱性政府補貼”使得這兩國產的皮鞋能夠以低于其國內成本的價格出口到歐盟,對歐盟鞋類生產商造成嚴重傷害,使歐盟皮鞋生產出現萎縮。 因此,歐盟委員會建議從4月7日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在這6個月的時間內,對中國進口皮鞋的反傾銷稅將從4%逐漸過渡到19.4%,對越南皮鞋的反傾銷稅將從4%過渡到16.8%。不過皮革兒童鞋和高科技運動鞋不在此列。 曼德爾森指出,目前歐盟委員會只建議實施為期6個月的臨時性反傾銷措施,如果在此期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將建議實施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措施。由于考慮到一些歐盟進口商已訂購中國和越南產的皮鞋,而且一些皮鞋目前正在運輸途中,歐盟委員會建議以漸進方式逐步提高反傾銷稅稅率,以便將對這些進口商的沖擊減到最低程度。曼德爾森說,他本人目前已開始與中國和越南政府就此進行磋商。 去年7月,歐盟委員會宣布,應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制鞋企業的要求,歐盟將對部分中國產皮鞋、運動鞋和勞保鞋發起反傾銷調查。不過,歐盟各成員國在對中越兩國的鞋類實施反傾銷問題上的立場并不統一。經過去年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之后,歐盟不少成員國認為,反傾銷措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應尋求更全面有效的解決辦法。 |
- 上一篇:“皮鞋戰”與貿易保護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