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恢復與庫存低位主導天然橡膠高位運行
2006-01-17 15:53:28 來源:塑料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天然橡膠期貨2005年回顧與2006年展望
第一部分 2005年走勢回顧
1、年初市場低迷2004年全球氣候良好,天然橡膠大豐收。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由于過度投機而堆積了逾20萬噸的期貨庫存。交割完畢后由于多數橡膠生產日期較早而必須流出期貨市場,給國內現貨市場帶來了巨大壓力,并間接影響到國內天然橡膠進口數量。國內外市場自2004年下半年一路弱勢回調并延續到2005年。 同時,各類機構繼續看好2005年世界天然橡膠產量。IRSG2004年末預測,在持續高價刺激下產量將達900萬噸,而消費為874萬噸,市場將在2004年全球供過于求15.7萬噸基礎上再次供過于求26萬噸。泰國泰華農民銀行研究中心2005年初也指出,歷史高價使橡膠產量趨向增長,產量將達882萬噸,需求量為760萬噸,供過于求122萬噸。國內外市場人士對2005年度橡膠后市變得謹慎,在2004年末海嘯襲擊東南亞從而影響產區2005年新膠產量的背景下膠價依舊低迷。馬來西亞政府甚至提議泰國、印度尼西亞政府一起干預市場,以防止價格進一步下滑而使膠農利益受損。
2、年中行情由于氣候惡化,價格連創新高。由于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入春以來,我國和東南亞主產國持續罕見干旱,新膠供應受到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良好,需求并未減少,同時原油價格高企使價格高出天然橡膠1500—2000元的合成橡膠替代效應進一步顯現。天然橡膠供需形勢大為改觀,前期庫存大為消耗,橡膠價格也穩步上揚。3月份末,國產5號標膠的平均價格約為13149元/噸,較年初上漲5.7%。
年初的干旱持續到7月雨季來臨才得到緩解。庫存大為消耗后,干旱導致的新膠供應恢復緩慢使得泰國供應商為了履行與國外輪胎廠商長期合約,不得不高價爭搶原料,推動原料價格節節攀升。6月末泰國產區RSS3膠價達到1515美元/噸,較月初上漲了8.2%;印尼SIR20標膠6月末達到1325美元/噸,較月初上漲了8.1%。10月份,災害性天氣繼續降臨。海南產區遭受31年以來最大的臺風災害。而在泰國,占其產量90%的南部區域穆斯林暴力襲擊事件頻發,造成7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并影響到當地農民的正常生產。膠價再度攀升并創下13年新高,期價上漲到18000元/噸之上。農墾現貨價格也一度超過17800元/噸,STR20FOB價報至1680美金/噸。歷史高價大大超出了消費企業的承受的范圍,同時伴隨產膠旺季預期和季節性消費淡季效應,加之原油大幅回落,消費商觀望情緒增加,消費因此受阻。10月中旬以后膠價開始回落,國內5號標膠現貨價格下跌至17000元/噸左右,RSS3跌至1600美元/噸以下。
3、年終重又創出新高后回調整理進入11月后,美元進一步升值,日元相對美元貶值的幅度和力度大大超出人們的想象,包括橡膠在內的各類日本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上揚,同時東南亞主產國由于連日暴雨使得新膠生產旺季推遲,國內外價格重又走強,并創出新高。進入年末,美元回檔日元走強,伴隨東南亞產膠旺季臨近,天然橡膠價格進入回調整理。回顧2005年,正是持續惡劣氣候的不斷影響使得原先各類機構預測供應過剩并未實現,成為市場反轉的最重要原因。ISRG2005年末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產量878.3萬噸,相當于受惡劣氣候的影響,產量產量較原先預計的900萬噸減少了22萬噸。所以在預計2006年的市場狀況時,我們也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氣候的分析與把握。
第二部分 2006年走勢展望
一、國際市場走勢展望
1、產量將快速增長由于經濟穩定成長帶來的需求穩定增長與種植面積擴產局限性間存在的矛盾,未來橡膠價格將長期看好。泰國泰華農民銀行預測,隨著世界經濟穩定成長,對天然橡膠需求將在未來四到五年超過1000萬噸,而由于天然橡膠生長所需的特殊地理條件決定了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局限性,如果主產國不采取緊急增加橡膠產量的政策,產量將無法在2012年前達到1000萬噸。 數據來源:泰國泰華農民銀行研究中心同時在消費增長帶動下,天然橡膠價格已連續3年維持高位運行,F實的高價格和對未來需求的長期看好,使各個主產國種植面積一直都在擴大。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越南在內的國家在擴大國內橡膠種植面積的同時,還到鄰國投資種植橡膠。而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帶動了單產的提高。尤其泰國和印尼,由于政府部門大力扶持,其單產水平在氣候良好的2004年有了20%的提高。天然橡膠的生長習性決定了從種植到開割有5—8年的生產周期。
2005年的惡劣氣候對單產有較大影響,收獲面積則由于前幾年來的擴大種植面積而在連年擴大,正因此使得2005年產量在單產下降的情況下總產量依舊有所增長。2006年的收獲面積還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如果氣候良好,可以預計產量將會有強勁增長。 數據來源:FAO
2、需求穩步提高臨近年末,各個研究機構對2006年的世界經濟都做出了良好預測。世界銀行預計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5%左右,美國經濟將增長3.5%,歐元區經濟將增長1.4%,日本經濟將增長1.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4.3%,美國增長預計為3.3%,歐元區經濟將增長1.8%左右,日本經濟進一步復蘇,經濟將增長2%左右;亞洲經濟充滿活力,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預計在7%左右。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為2006年的世界天然橡膠消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ISRG在第41次會議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印度、巴西及其他亞洲國家呈現繼續增長趨向;美國、日本則由于世界經濟發展影響,略有增長;2004年消費量下降的德國和法國則有所回升。中國由于GDP繼續較高增長速度,消費量增加量近30萬噸,約占世界增長總量81萬噸的30%。預計2006年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費水平將會有保持平穩。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2006年經濟高速增長帶動下,消費將會有一個穩步的提高。 資料來源:IRSG IMF
消費的另一塊增長來自于東南亞天然橡膠主產國橡膠工業化推進帶來的需求增長。近年來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主產國積極推進橡膠工業化,消費量大幅增加,并紛紛出臺措施限制天然橡膠原料出口,而以增加了更多附加值后的橡膠制品形式出口。世界最大產膠和出口國泰國,目前國內消費橡膠已占到10%。泰國政府2002年已提出改革橡膠發展體系的十項戰略,其中提出將橡膠產業發展成為國家基礎工業的理念和夢想,橡膠消費要提高到30%以上。另一個橡膠再生產國馬來西亞目前已由橡膠生產和出口大國變為進口國。印度和斯里蘭卡近年來也紛紛加強天然橡膠出口限制,不再是天然橡膠出口國。雖然目前基數仍然較小,增長較慢,但前景廣闊。
3、歷史低位的庫存水平顯示了供應的脆弱性,迫切需要增加庫存持續干旱帶來的新膠供應脫節使庫存被大量消耗。截至年末,國內外主要期貨交易所顯性庫存均處于歷史低位。而泰國政府當年的儲備膠在2001年已經放出,隨后幾年價格一直在攀升,為保護橡膠價格而成立的三國公司也一直未有機會增加儲備。三國公司以前的INRO公司也早在2000年解散之際,將世界各地儲備拋售。美國聯邦儲備局在2002年也已將其儲備膠全部拋出。歷史低位的天然橡膠庫存顯示了市場供應的脆弱性。一旦進一步發生供應脫節,天然橡膠供需形勢必然惡化,迫切需要增加庫存水平。
如果2006年氣候較好,世界產量會因為2005年、2006年收獲面積持續擴大和2006年較高單產的恢復而獲得較大增長,即產量會在收復2005年因為惡劣氣候而減產的數量基礎上進一步獲得穩定增長。相對于2005年“有失正常水準”的產量而言,將會顯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因此我們認為,2006年世界供需形勢將會明顯供過于求,但由于世界范圍的歷史性低庫存帶來的補充各類儲備庫存、商業庫存需求將部分抵消供過于求壓力,整體供需將得到平衡,價格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基礎。
二、國內供需分析:
1、產量將有所減少2005年10月,海南產區遭受31年以來最大的臺風災害。海南農墾總局資料顯示,全墾區橡膠三級以上受害率100%,報廢率18.8%。開割膠樹報廢477萬株,斷主干210萬株,半倒樹1305萬株,斷主枝3134萬株,導致干膠損失7萬噸,未開割膠樹報廢466萬株。由于天然橡膠樹生長的周期性,臺風造成的損害短期難以恢復,并將影響2006年的新膠產量。
2、需求依舊旺盛200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400美元!笆晃濉逼陂g,人均GDP將向1900美元靠攏。收入水平的提高,將使汽車大量進入家庭。2004年,中國汽車產銷出現"井噴"式增長,預計2005年汽車產量達到或接近600萬輛,明年還將繼續增長。同時,全國汽車保有量和公路運輸里程也會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國內輪胎產量1-10月份累計為2.4億條,同比增長28.4%,預計2005年全國輪胎產量將達到2.9億條以上。2004年全國生產輪胎2.39億條,今年增長率達21.33%,超過了2004年的18.7%。
3、 進口數量將進一步增長我國天然橡膠消費主要由國產膠、進口膠,進口膠又分為一般貿易進口、加工貿易進口、復合膠形式進口、邊境貿易進口以及走私進口。而各類進口形式的具體稅費相差懸殊,導致了我國年度進口數據統計的復雜性?傮w上國內需求將保持旺盛,而由于國內減產,進口將進一步增長,對外依賴度進一步加大。
第三部分 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
1、 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世界氣象組織2005年12月表示,一個較弱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將使2005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熱的年份,干旱、洪水、颶風等極端氣候狀況比以往更為嚴重。全球范圍內,一些地區的干旱期比以前更長;而在另外很多地區,洪澇災害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同時,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尼海嘯,使海洋深處冷水遷到海面,使水面降溫,冷水吸收較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地球降溫近。也正是海嘯帶來的降溫使2005年的全球溫度并未成為歷史最高年份,而處于第二熱年份。有分析指出,印尼海嘯將使地球降溫近20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氣溫整體上升與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關,同時這一時期也沒有發生巨大的海震。2005年的情況和1998年完全類似。1997—1998年20世紀最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之后,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998年。這以后,發生了連續兩年的強拉尼娜事件,導致1999—2001年的低溫年。直到2002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才有出現了第二最熱年2002年,第三最熱年2003年和第四最熱年2004年。2004—2005年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導致2005年的第二最熱年。與此同時,2005年12月伊始,強冷空氣活動造成了中國50年來的最低溫度記錄。全球暴雪凍雨頻繁,災害不斷。2006—2007年世界可能進入拉尼娜年和低溫年,這也就意味著厄爾尼諾現象將逐漸收斂,世界氣候將相對緩和,從而有利于天然橡膠生產。
2、我國在主產國主導下的國際市場上采購形勢被動世界天然橡膠主要產地為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三國產量占世界總產的69%左右。近年來,泰國、印尼、馬亞西亞等東南亞主要產膠國積極推進工業化,橡膠消費量大幅增加,同時紛紛出臺措施,限制天然橡膠出口。隨著我國成為天然橡膠第一大消費國,主要產膠國聯盟力圖把我國排斥在外,實際上是想剝奪我國對國際橡膠生產、價格、市場等規則的參與權,這對中國輪胎及膠鞋等主要用膠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在國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將有可能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和國防安全。 數據來源:IRSG
2002年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農業部長會議決定成立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實施供應管理計劃、減少出口、建立聯合公司來管理天然橡膠市場,將價格穩定在對其有利的價位。越南、印度政府也已提出加入該聯盟公司,旨在共同提高和穩定國際橡膠價格,形成國際價格同盟。2001年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均價為603.5美元/噸,至2004年均價已攀升至1190.8美元/噸。僅3年的時間,漲幅幾近1倍,高達97.3%。今年初,東盟各國召開了關于采取措施調整橡膠出口價格的部長級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越南、斯里蘭卡、新加坡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橡膠出口國的代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代表一致認為,現在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每噸約1000美元,低于每噸1600美元的混合膠。泰國已敦促其他橡膠出口國提高天然橡膠的價格20%以便與混合膠的價格逐漸看齊。從今年中國進口天然橡膠的情況看,該會議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05年10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的均價已達到1449.3美元/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5.1%,與今年1月份的進口均價相比,增幅也高達35%。中國作為新興消費國,國內天然橡膠資源增長難有大的發展。國內天然橡膠資源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對進口依賴度過大且無長期“走出去”作為,往往只能被動接受聯盟公司主導下的國際市場。
3、原油走勢影響天然橡膠價格對于2006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判斷,目前看法分歧較大。亞洲開發銀行預計,2005年,國際原油市場上每桶原油的平均價格達到41美元。2006年將降到39美元。目前世界石油已經進入了高風險價位,泡沫成份不斷增多,2006年的石油價格存在回落的可能性,但市場仍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現實基本面支撐。如果原油長期維持高價運行,則合成橡膠價格對天然橡膠價格支撐基礎作用將進一步穩固。主產國主導的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必將利用世界整體供需平衡和庫存低位等有利條件而采取包括在天然橡膠價格回落時集體收儲的舉措引導市場,有意識地維持天然橡膠高價。
4、國內汽車、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前幾年汽車、輪胎行業的較高利潤帶來了大范圍的產業投資,由于宏觀引導力度不足,造成了當前我國汽車、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同時由于投產周期的原因,在未來幾年,新的產能將進一步投產,使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而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也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國內輪胎行業產能過剩主導下的激烈市場競爭導致輪胎工廠面臨原料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兩頭擠壓,無論是內銷市場還是出口市場,低價競爭模式,國內輪胎行業利潤被大量吞噬,這會否影響到輪胎行業的進一步擴張,也成為高膠價時代必須思考的問題。
橡膠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效益相對較好的國內輪胎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形勢頗為嚴峻,2004年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其中,在橡膠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中,有20%的輪胎企業已發展到因虧損而停產,仍然維持生產的輪胎企業虧損面高達50%,利潤凈虧損達5.5億元。國內工廠在今年11月份、12月份所采取的減產策略,是輪胎行業面對高膠價的階段性對策。長期來看,輪胎廠減產與停產都不是明智的選擇,畢竟誰也不愿意失掉市場,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中,高膠價會帶來輪胎行業的重新洗牌,但很難對需求產生長期的壓制,相反需求在被壓抑后重新釋放的過程往往會再次推高價格。
5、基金潛在投機效應當前國際范圍資金環境維持相對低位利率,資金成本較小使資金充裕度大為擴大,并帶動投資行為加劇。同時,當前世界面臨的匯率不確定性資金環境,也強化了各類資金大量投資商品。天然橡膠作為農產品、工業品屬性兼具,現貨市場規模有限的期貨品種,天生具有豐富的炒做題材,尤其在這一輪整體商品牛市背景下,基金投機力度更甚。2005年入春來強勢上揚、連創新高中,基金力量不可小覷。在2006年整體低庫存背景下,季節性月度供應不平衡為基金創造了良好的炒做舞臺,所以2006年的市場走勢中,基金力量值得關注。
6、計價貨幣潛在匯率變化的影響今年年末價格上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元進一步升值而日元相對美元貶值,這就同時產生兩個效果,東南亞市場美元報價產生壓力的同時日本市場日元報價上揚。最終美元回吐導致日本市場日元報價快速走軟。展望2006年的美元和日元走勢,總體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樂觀的觀點認為美元將進一步進入新一輪貶值階段,如此則必將整體進一步帶動橡膠價格上揚,而相對日本市場,其走勢將因日元因素稍顯壓力。
第四部分 2006年走勢展望2005年惡劣氣候使世界單產受到較大影響。對于2006年世界氣候,我們傾向于較2005年走好。在較好氣候條件配合下,2006年世界天然橡膠市場單產將恢復到2004年的高位水平,隨著連年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的擴大,產量將獲得大幅增長,而需求將維持平穩增長,整體將處于供大于求格局。但由于世界范圍的歷史性低庫存帶來的補充各類儲備庫存、商業庫存需求將部分抵消新膠供過于求的壓力,整體供需將得到平衡,價格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基礎。同時,各個天然橡膠主產國聯合組建并積極運做的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對國際天然橡膠市場的潛在干預效應將是價格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堅實力量?傮w而言,2006年天然橡膠價格將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而由于新膠生產存在的季節性不平衡,以及合成橡膠、匯率、基金力量的潛在影響,價格將不乏階段性的寬幅震蕩行情。
第一部分 2005年走勢回顧
1、年初市場低迷2004年全球氣候良好,天然橡膠大豐收。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由于過度投機而堆積了逾20萬噸的期貨庫存。交割完畢后由于多數橡膠生產日期較早而必須流出期貨市場,給國內現貨市場帶來了巨大壓力,并間接影響到國內天然橡膠進口數量。國內外市場自2004年下半年一路弱勢回調并延續到2005年。 同時,各類機構繼續看好2005年世界天然橡膠產量。IRSG2004年末預測,在持續高價刺激下產量將達900萬噸,而消費為874萬噸,市場將在2004年全球供過于求15.7萬噸基礎上再次供過于求26萬噸。泰國泰華農民銀行研究中心2005年初也指出,歷史高價使橡膠產量趨向增長,產量將達882萬噸,需求量為760萬噸,供過于求122萬噸。國內外市場人士對2005年度橡膠后市變得謹慎,在2004年末海嘯襲擊東南亞從而影響產區2005年新膠產量的背景下膠價依舊低迷。馬來西亞政府甚至提議泰國、印度尼西亞政府一起干預市場,以防止價格進一步下滑而使膠農利益受損。
2、年中行情由于氣候惡化,價格連創新高。由于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入春以來,我國和東南亞主產國持續罕見干旱,新膠供應受到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良好,需求并未減少,同時原油價格高企使價格高出天然橡膠1500—2000元的合成橡膠替代效應進一步顯現。天然橡膠供需形勢大為改觀,前期庫存大為消耗,橡膠價格也穩步上揚。3月份末,國產5號標膠的平均價格約為13149元/噸,較年初上漲5.7%。
年初的干旱持續到7月雨季來臨才得到緩解。庫存大為消耗后,干旱導致的新膠供應恢復緩慢使得泰國供應商為了履行與國外輪胎廠商長期合約,不得不高價爭搶原料,推動原料價格節節攀升。6月末泰國產區RSS3膠價達到1515美元/噸,較月初上漲了8.2%;印尼SIR20標膠6月末達到1325美元/噸,較月初上漲了8.1%。10月份,災害性天氣繼續降臨。海南產區遭受31年以來最大的臺風災害。而在泰國,占其產量90%的南部區域穆斯林暴力襲擊事件頻發,造成7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并影響到當地農民的正常生產。膠價再度攀升并創下13年新高,期價上漲到18000元/噸之上。農墾現貨價格也一度超過17800元/噸,STR20FOB價報至1680美金/噸。歷史高價大大超出了消費企業的承受的范圍,同時伴隨產膠旺季預期和季節性消費淡季效應,加之原油大幅回落,消費商觀望情緒增加,消費因此受阻。10月中旬以后膠價開始回落,國內5號標膠現貨價格下跌至17000元/噸左右,RSS3跌至1600美元/噸以下。
3、年終重又創出新高后回調整理進入11月后,美元進一步升值,日元相對美元貶值的幅度和力度大大超出人們的想象,包括橡膠在內的各類日本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上揚,同時東南亞主產國由于連日暴雨使得新膠生產旺季推遲,國內外價格重又走強,并創出新高。進入年末,美元回檔日元走強,伴隨東南亞產膠旺季臨近,天然橡膠價格進入回調整理。回顧2005年,正是持續惡劣氣候的不斷影響使得原先各類機構預測供應過剩并未實現,成為市場反轉的最重要原因。ISRG2005年末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產量878.3萬噸,相當于受惡劣氣候的影響,產量產量較原先預計的900萬噸減少了22萬噸。所以在預計2006年的市場狀況時,我們也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氣候的分析與把握。
第二部分 2006年走勢展望
一、國際市場走勢展望
1、產量將快速增長由于經濟穩定成長帶來的需求穩定增長與種植面積擴產局限性間存在的矛盾,未來橡膠價格將長期看好。泰國泰華農民銀行預測,隨著世界經濟穩定成長,對天然橡膠需求將在未來四到五年超過1000萬噸,而由于天然橡膠生長所需的特殊地理條件決定了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局限性,如果主產國不采取緊急增加橡膠產量的政策,產量將無法在2012年前達到1000萬噸。 數據來源:泰國泰華農民銀行研究中心同時在消費增長帶動下,天然橡膠價格已連續3年維持高位運行,F實的高價格和對未來需求的長期看好,使各個主產國種植面積一直都在擴大。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越南在內的國家在擴大國內橡膠種植面積的同時,還到鄰國投資種植橡膠。而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帶動了單產的提高。尤其泰國和印尼,由于政府部門大力扶持,其單產水平在氣候良好的2004年有了20%的提高。天然橡膠的生長習性決定了從種植到開割有5—8年的生產周期。
2005年的惡劣氣候對單產有較大影響,收獲面積則由于前幾年來的擴大種植面積而在連年擴大,正因此使得2005年產量在單產下降的情況下總產量依舊有所增長。2006年的收獲面積還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如果氣候良好,可以預計產量將會有強勁增長。 數據來源:FAO
2、需求穩步提高臨近年末,各個研究機構對2006年的世界經濟都做出了良好預測。世界銀行預計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5%左右,美國經濟將增長3.5%,歐元區經濟將增長1.4%,日本經濟將增長1.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4.3%,美國增長預計為3.3%,歐元區經濟將增長1.8%左右,日本經濟進一步復蘇,經濟將增長2%左右;亞洲經濟充滿活力,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預計在7%左右。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為2006年的世界天然橡膠消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ISRG在第41次會議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印度、巴西及其他亞洲國家呈現繼續增長趨向;美國、日本則由于世界經濟發展影響,略有增長;2004年消費量下降的德國和法國則有所回升。中國由于GDP繼續較高增長速度,消費量增加量近30萬噸,約占世界增長總量81萬噸的30%。預計2006年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費水平將會有保持平穩。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2006年經濟高速增長帶動下,消費將會有一個穩步的提高。 資料來源:IRSG IMF
消費的另一塊增長來自于東南亞天然橡膠主產國橡膠工業化推進帶來的需求增長。近年來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主產國積極推進橡膠工業化,消費量大幅增加,并紛紛出臺措施限制天然橡膠原料出口,而以增加了更多附加值后的橡膠制品形式出口。世界最大產膠和出口國泰國,目前國內消費橡膠已占到10%。泰國政府2002年已提出改革橡膠發展體系的十項戰略,其中提出將橡膠產業發展成為國家基礎工業的理念和夢想,橡膠消費要提高到30%以上。另一個橡膠再生產國馬來西亞目前已由橡膠生產和出口大國變為進口國。印度和斯里蘭卡近年來也紛紛加強天然橡膠出口限制,不再是天然橡膠出口國。雖然目前基數仍然較小,增長較慢,但前景廣闊。
3、歷史低位的庫存水平顯示了供應的脆弱性,迫切需要增加庫存持續干旱帶來的新膠供應脫節使庫存被大量消耗。截至年末,國內外主要期貨交易所顯性庫存均處于歷史低位。而泰國政府當年的儲備膠在2001年已經放出,隨后幾年價格一直在攀升,為保護橡膠價格而成立的三國公司也一直未有機會增加儲備。三國公司以前的INRO公司也早在2000年解散之際,將世界各地儲備拋售。美國聯邦儲備局在2002年也已將其儲備膠全部拋出。歷史低位的天然橡膠庫存顯示了市場供應的脆弱性。一旦進一步發生供應脫節,天然橡膠供需形勢必然惡化,迫切需要增加庫存水平。
如果2006年氣候較好,世界產量會因為2005年、2006年收獲面積持續擴大和2006年較高單產的恢復而獲得較大增長,即產量會在收復2005年因為惡劣氣候而減產的數量基礎上進一步獲得穩定增長。相對于2005年“有失正常水準”的產量而言,將會顯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因此我們認為,2006年世界供需形勢將會明顯供過于求,但由于世界范圍的歷史性低庫存帶來的補充各類儲備庫存、商業庫存需求將部分抵消供過于求壓力,整體供需將得到平衡,價格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基礎。
二、國內供需分析:
1、產量將有所減少2005年10月,海南產區遭受31年以來最大的臺風災害。海南農墾總局資料顯示,全墾區橡膠三級以上受害率100%,報廢率18.8%。開割膠樹報廢477萬株,斷主干210萬株,半倒樹1305萬株,斷主枝3134萬株,導致干膠損失7萬噸,未開割膠樹報廢466萬株。由于天然橡膠樹生長的周期性,臺風造成的損害短期難以恢復,并將影響2006年的新膠產量。
2、需求依舊旺盛200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400美元!笆晃濉逼陂g,人均GDP將向1900美元靠攏。收入水平的提高,將使汽車大量進入家庭。2004年,中國汽車產銷出現"井噴"式增長,預計2005年汽車產量達到或接近600萬輛,明年還將繼續增長。同時,全國汽車保有量和公路運輸里程也會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國內輪胎產量1-10月份累計為2.4億條,同比增長28.4%,預計2005年全國輪胎產量將達到2.9億條以上。2004年全國生產輪胎2.39億條,今年增長率達21.33%,超過了2004年的18.7%。
3、 進口數量將進一步增長我國天然橡膠消費主要由國產膠、進口膠,進口膠又分為一般貿易進口、加工貿易進口、復合膠形式進口、邊境貿易進口以及走私進口。而各類進口形式的具體稅費相差懸殊,導致了我國年度進口數據統計的復雜性?傮w上國內需求將保持旺盛,而由于國內減產,進口將進一步增長,對外依賴度進一步加大。
第三部分 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
1、 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世界氣象組織2005年12月表示,一個較弱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將使2005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熱的年份,干旱、洪水、颶風等極端氣候狀況比以往更為嚴重。全球范圍內,一些地區的干旱期比以前更長;而在另外很多地區,洪澇災害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同時,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尼海嘯,使海洋深處冷水遷到海面,使水面降溫,冷水吸收較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地球降溫近。也正是海嘯帶來的降溫使2005年的全球溫度并未成為歷史最高年份,而處于第二熱年份。有分析指出,印尼海嘯將使地球降溫近20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氣溫整體上升與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關,同時這一時期也沒有發生巨大的海震。2005年的情況和1998年完全類似。1997—1998年20世紀最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之后,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998年。這以后,發生了連續兩年的強拉尼娜事件,導致1999—2001年的低溫年。直到2002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才有出現了第二最熱年2002年,第三最熱年2003年和第四最熱年2004年。2004—2005年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導致2005年的第二最熱年。與此同時,2005年12月伊始,強冷空氣活動造成了中國50年來的最低溫度記錄。全球暴雪凍雨頻繁,災害不斷。2006—2007年世界可能進入拉尼娜年和低溫年,這也就意味著厄爾尼諾現象將逐漸收斂,世界氣候將相對緩和,從而有利于天然橡膠生產。
2、我國在主產國主導下的國際市場上采購形勢被動世界天然橡膠主要產地為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三國產量占世界總產的69%左右。近年來,泰國、印尼、馬亞西亞等東南亞主要產膠國積極推進工業化,橡膠消費量大幅增加,同時紛紛出臺措施,限制天然橡膠出口。隨著我國成為天然橡膠第一大消費國,主要產膠國聯盟力圖把我國排斥在外,實際上是想剝奪我國對國際橡膠生產、價格、市場等規則的參與權,這對中國輪胎及膠鞋等主要用膠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在國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將有可能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和國防安全。 數據來源:IRSG
2002年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農業部長會議決定成立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實施供應管理計劃、減少出口、建立聯合公司來管理天然橡膠市場,將價格穩定在對其有利的價位。越南、印度政府也已提出加入該聯盟公司,旨在共同提高和穩定國際橡膠價格,形成國際價格同盟。2001年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均價為603.5美元/噸,至2004年均價已攀升至1190.8美元/噸。僅3年的時間,漲幅幾近1倍,高達97.3%。今年初,東盟各國召開了關于采取措施調整橡膠出口價格的部長級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越南、斯里蘭卡、新加坡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橡膠出口國的代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代表一致認為,現在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每噸約1000美元,低于每噸1600美元的混合膠。泰國已敦促其他橡膠出口國提高天然橡膠的價格20%以便與混合膠的價格逐漸看齊。從今年中國進口天然橡膠的情況看,該會議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05年10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的均價已達到1449.3美元/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5.1%,與今年1月份的進口均價相比,增幅也高達35%。中國作為新興消費國,國內天然橡膠資源增長難有大的發展。國內天然橡膠資源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對進口依賴度過大且無長期“走出去”作為,往往只能被動接受聯盟公司主導下的國際市場。
3、原油走勢影響天然橡膠價格對于2006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判斷,目前看法分歧較大。亞洲開發銀行預計,2005年,國際原油市場上每桶原油的平均價格達到41美元。2006年將降到39美元。目前世界石油已經進入了高風險價位,泡沫成份不斷增多,2006年的石油價格存在回落的可能性,但市場仍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現實基本面支撐。如果原油長期維持高價運行,則合成橡膠價格對天然橡膠價格支撐基礎作用將進一步穩固。主產國主導的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必將利用世界整體供需平衡和庫存低位等有利條件而采取包括在天然橡膠價格回落時集體收儲的舉措引導市場,有意識地維持天然橡膠高價。
4、國內汽車、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前幾年汽車、輪胎行業的較高利潤帶來了大范圍的產業投資,由于宏觀引導力度不足,造成了當前我國汽車、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同時由于投產周期的原因,在未來幾年,新的產能將進一步投產,使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而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也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國內輪胎行業產能過剩主導下的激烈市場競爭導致輪胎工廠面臨原料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兩頭擠壓,無論是內銷市場還是出口市場,低價競爭模式,國內輪胎行業利潤被大量吞噬,這會否影響到輪胎行業的進一步擴張,也成為高膠價時代必須思考的問題。
橡膠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效益相對較好的國內輪胎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形勢頗為嚴峻,2004年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其中,在橡膠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中,有20%的輪胎企業已發展到因虧損而停產,仍然維持生產的輪胎企業虧損面高達50%,利潤凈虧損達5.5億元。國內工廠在今年11月份、12月份所采取的減產策略,是輪胎行業面對高膠價的階段性對策。長期來看,輪胎廠減產與停產都不是明智的選擇,畢竟誰也不愿意失掉市場,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中,高膠價會帶來輪胎行業的重新洗牌,但很難對需求產生長期的壓制,相反需求在被壓抑后重新釋放的過程往往會再次推高價格。
5、基金潛在投機效應當前國際范圍資金環境維持相對低位利率,資金成本較小使資金充裕度大為擴大,并帶動投資行為加劇。同時,當前世界面臨的匯率不確定性資金環境,也強化了各類資金大量投資商品。天然橡膠作為農產品、工業品屬性兼具,現貨市場規模有限的期貨品種,天生具有豐富的炒做題材,尤其在這一輪整體商品牛市背景下,基金投機力度更甚。2005年入春來強勢上揚、連創新高中,基金力量不可小覷。在2006年整體低庫存背景下,季節性月度供應不平衡為基金創造了良好的炒做舞臺,所以2006年的市場走勢中,基金力量值得關注。
6、計價貨幣潛在匯率變化的影響今年年末價格上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元進一步升值而日元相對美元貶值,這就同時產生兩個效果,東南亞市場美元報價產生壓力的同時日本市場日元報價上揚。最終美元回吐導致日本市場日元報價快速走軟。展望2006年的美元和日元走勢,總體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樂觀的觀點認為美元將進一步進入新一輪貶值階段,如此則必將整體進一步帶動橡膠價格上揚,而相對日本市場,其走勢將因日元因素稍顯壓力。
第四部分 2006年走勢展望2005年惡劣氣候使世界單產受到較大影響。對于2006年世界氣候,我們傾向于較2005年走好。在較好氣候條件配合下,2006年世界天然橡膠市場單產將恢復到2004年的高位水平,隨著連年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的擴大,產量將獲得大幅增長,而需求將維持平穩增長,整體將處于供大于求格局。但由于世界范圍的歷史性低庫存帶來的補充各類儲備庫存、商業庫存需求將部分抵消新膠供過于求的壓力,整體供需將得到平衡,價格具備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基礎。同時,各個天然橡膠主產國聯合組建并積極運做的國際橡膠合作集團對國際天然橡膠市場的潛在干預效應將是價格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的堅實力量?傮w而言,2006年天然橡膠價格將維持相對高位區間運行,而由于新膠生產存在的季節性不平衡,以及合成橡膠、匯率、基金力量的潛在影響,價格將不乏階段性的寬幅震蕩行情。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