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在品牌管理上的六大差距(2)
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在品牌管理上的差距五:急功近利,面對市場競爭壓力與內外環境,輕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會傷害品牌核心價值戰術。康佳的核心價值是“高科技、人性化、時尚感、現代感”,一直以來以技術力、工業設計力、品牌傳播力為基礎來支撐起這一品牌核心價值與高檔形象,所以康佳完全可以在中高檔細分市場獲得較高溢價。問題是面對市場上競爭者長虹凌厲的價格攻勢,康佳戰略決策者失去了定力,自亂陣腳,忘記了自己的核心優勢,使戰略發生了游離。康佳為了搶市場占有率,大量的普通機與中低檔機充斥市場,同時頻頻打價格戰的消息通過媒體與銷售終端被消費者感知。這一切都在無情地破壞康佳高端的品牌形象。結果,價格戰打不過長虹,高精尖的產品又由于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不信任。
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在品牌管理上的差距六:品牌資產單薄,品牌溢價能力極低。
2000年,SONY一個品牌的彩電利潤超過中國所有國產彩電品牌的利潤之和,中國品牌艷羨不已。耐克從中國制鞋廠花120元人民幣買走的運動鞋因為打上了耐克品牌,所以售價就竄到700多元;海爾品牌的電器總是比一般電器貴15-30%,有時甚至比松下、三星等國際品牌都貴,但消費者仍然選擇購買海爾;行品牌更高的價格。其實,打造品牌的溢價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首先是要有清晰的戰略,確定目標、方向,然后非常有定力地朝既定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象康佳那樣輕易發生游離;其次,要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價值給用戶,特別是通過一流工業設計、技術升級、強化服務來提升附加值。 z
- 上一篇:銷售激勵也應因人而異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