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熱鬧背后 國產童裝凸現四大問題
近年來,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增強,童裝市場之間的品牌競爭也愈演愈烈。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北京市場上170多個品牌廝殺激烈,盡管市場占有率國產品牌占據上風,但附加值低,效益競爭明顯處于弱勢,國外品牌憑借其良好的品牌形象掘取了大量“銀子”。我國童裝發展起步較晚,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初期的國產童裝市場根本沒有品牌概念,名牌更是無從談起,于是國外品牌便一舉占據優勢,時至今日,雖狀況有所改善,但仍待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據悉,目前我國現有童裝企業4.4萬個,有品牌的專業廠家卻不足200個。
據北京旺樂高嬰幼兒用品制造中心董事長武長征介紹,國內童裝企業小廠家“緊追”大品牌的現象非常嚴重,一些小廠家模仿、抄襲品牌企業的款式,因其通過不正當手段省去了產品設計和開發的環節,成本大大降低,于是以低價切入市場,擾亂市場秩序,使得潛心設計開發新產品的企業無所適從。
安全性能好的產品不多。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市消協對本市20多種童裝抽檢,其中10多種產品甲醛含量超標。按照今年1月實施的《紡織品甲醛含量的限定》標準,嬰幼兒用品的甲醛含量限定為每千克小于20毫克,北京旺樂高產品甲醛含量僅為2毫克/千克,像這類優質產品市場上為數不多。
此外,國產童裝的文化內涵較弱,國外品牌往往與卡通形象結合緊密,并形成系列故事,如米老鼠、史努比等形象深入人心。國產品牌融入文化內涵將成為今后的發展方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