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中歐鞋業貿易堅冰
由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主辦,主題為“破解走出去的困局”論壇于7月3日在北京京廣中心隆重登場。
國家商務部外貿發展副事務局長朱仲星、中國鞋工業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歐盟鞋業采購商協會主席馬希莫馬希莫· 唐達、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副主席弗蘭克· 巴林、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前主席路易伊諾· 羅西、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等人士出席了此次論壇。
中歐盟又方就“如何打破中歐盟貿易堅冰”展開了激烈的對話,針對目前歐盟對中國鞋展開反傾銷調查一事,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商會欒春會長在對話中提出:“中言希望能夠協調解決這件事,而不希望得到的是制裁,希望是對話,而不是對抗。首先他要求三位歐盟代表談談對中國鞋遭受反傾銷的看法。
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副主席弗蘭克· 巴林認為:“由于地區不同、縣市不同,各個地區有各自的問題,因而全國也就不盡相同了。中國鞋進入歐洲市場,對于批發商、零售商來說并沒有沖擊。”依他看來,現在一直在說中國問題,事實上,并不只是中國問題,美國、韓國以及其他的亞洲國家也有問題,作為WTO成員,那么就要遵守WTO框架下的原則,按照原則來辦事。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他們有權利知道鞋的產地、品牌、成本,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尊重知識產權,反對抄襲。同時,他認為,由于中國鞋原材料、勞動成本比較低,從而給歐洲的制鞋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歐洲的制鞋商應該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把責任歸于別人。
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前主席路易伊諾·羅西回憶起16年前,當時他還是意大利鞋業聯合會主席時,我國臺灣地區當年出口到歐盟的鞋子達到8000萬雙,當時,他們就到歐共體去抗議,而今天這個問題又轉到大陸了,明天就有可能轉向其他亞洲國家,所以曼德森就會組織人在歐盟討論這些問題,因為歐盟官員的任務就是反傾銷、打假,所以20年后,還會出現反傾銷這些問題,但是歐盟必須遵守一個原則,即貿易自由化方針。路易伊諾· 羅西認為,世界上的國際貿易官員應考慮做一些改革的事情,比如說,可以統一鞋子的32種關稅,最好是零關稅。同時每一個生產商都應該有自己的品牌、商標,應該對自己的品牌進行保護。
歐盟鞋業采購商協會主席馬希莫·唐達認為:“在20年前中國并未加入WTO,歐盟對中國鞋實行了配額制度,雖然對中國鞋進行了限制,但是中國輸入歐盟的鞋子增長還是很快的。2005年1月歐盟取消了配額制度,就像一個大壩崩潰了一樣,洪水便隨之沖出,就會導致有人受傷,有人死掉,有人活不下來,這部分人主要是鞋類制造商,因而受傷的人就要向歐盟提要求,洪水沖進來肯定是擋不住的,所以要理解受到損傷的人。”中國鞋大量進入歐盟對于采購商來講,并不可怕,因為他們的采購宗旨是:“誰的東西好、便宜,就采購誰的,但重要的是采購的商品必須要有產地、品牌和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