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鞋業聯合會前主席:中國鞋應走遍天下
乘著2004年首屆“北京·世界鞋業論壇”在京成功舉行的東風,第二屆以“破解中國鞋業走出去的困局”為主題的“2005北京·世界鞋業論壇”于7月3日在北京京廣中心宴會廳隆重開幕,以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商務部外貿發展副事務局長朱仲星、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歐洲鞋業零售商協會聯盟主席馬希莫·唐達、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副主席弗蘭克· 巴林、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前主席路易伊諾· 羅西、中國鞋業領袖康奈集團和專業媒體為核心的政府高官、中外鞋業精英齊聚一堂就如何破解中國鞋業“走出去”的困局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與交流。
在對話中,路易伊諾· 羅西回想起來了16年前,當時他還是意大利鞋業聯合主席,臺灣當時出口到歐洲的鞋子達到8000萬雙,他們便去歐共體抗議,但最終雙方還是靜下心來進行談判,找出解決的方法。而今天這個問題又轉移到大陸鞋企身上,他認為這個問題有可能還會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那么曼德爾森就會組織人來討論這些問題,但是必須要遵守一個原則----貿易自由化方針。而不能因為自己國家的問題,來制約其他國家。
歐盟是一個大家庭,現在也已取消了彼此的關稅,彼此互通,那么鞋子為什么就不能走到這個大家庭里呢?所以在羅西看來,從事國際貿易的官員就應該考慮做一些有意義的改事,例如,目前鞋子有32種關稅,布面鞋稅,紡織面鞋稅等等,那么就可以把這些鞋類的稅號進行統一,最好實現零關稅。
“我們有句諺語:第一要緊的是面包,第二要緊的就是鞋。”羅西說,“鞋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鞋就是鞋,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關系到社會穩定、國防安全。”他表示沒有必要把鞋子的問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最后,羅西建議:“每一個生產商都應有自己的品牌、商標,應對自己的品牌進行保護,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嚴格打擊。不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銷售。當出現矛盾時,雙方應該坐下來進行談判,找出解決之道,有計劃、逐步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