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星解析中國鞋類出口品牌扶植政策
由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主辦,主題為“破解走出去的困局”論壇于7月3日在北京京廣中心隆重登場。國家商務部外貿發展副事務局長朱仲星、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歐盟鞋業采購商協會主席馬希莫馬希莫· 唐達、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副主席弗蘭克· 巴林、意大利鞋業聯合會前主席路易伊諾· 羅西、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等人士出席了此次論壇。
針對目前中國鞋業面臨的貿易摩擦,作為主辦單位的商務部外貿發展副事務局長朱仲星在會上做了發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出口額5934億美元,是1978年的61倍,出口額世界排名也從第32位躍升至第3位。在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加工制造水平穩步提高,以消費品為代表的部分商品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重要份額,產業結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世界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出口商品和貿易主體結構逐步優化,初步涌現出了一批擁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企業,出口大國地位日益穩固。
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出口增長質量不高已經成為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為自主品牌建設薄弱。朱仲星透露,國際市場上名牌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場占有率高達40%,銷售額超過50%,個別行業超過90%,稱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無幾,粗放型增長制約著我國制鞋業的發展,部分企業雖然已經開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缺乏核心技術,品牌的附加值偏低。企業大量從事貼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環節參與國際分工,以品牌為標志的研發和營銷等高增值環節基本上還不掌握,既影響了貿易收益,也不利于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和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因而為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自主世界名牌,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精神,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扶持出口名牌發展的指導意見》,希望企業能夠統一認識,明確目標,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出口名牌培育機制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增強出口名牌競爭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上一篇:欒春生:中國鞋企應聯合起來積極應訴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