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1000萬公務員 福利很好效率低下
2005-12-27 09:22:0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印度,政府公務員被稱為國家的“鋼鐵架構”,他們執掌著國家行政體系,卻又游離于政黨紛爭之外,甚至被媒體形容為“另一個種姓”。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盡管印度政府輪換如走馬燈般頻繁,但公務員群體卻依舊是“巋然不動”,對維持社會平穩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人稱只有6600名公務員
不久前,記者陪同國內的一個代表團前往印度一些政府部門訪問,考察印度公務員制度。接待我們的印度官員說:“印度只有6600名公務員。”這讓我們大吃一驚。經過詢問,原來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公務員”專指那些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并最終被中央政府(少數會分配到各邦政府)正式錄用的人員。這些人的總數只有6600多名,每年新招收的人也不過一兩百名。在印度,他們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在政府各部身居要職,作用是協助執政黨治理整個國家,保障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
如果按照一般意義上“政府工作人員”的標準來統計,印度公務員系列可分為12大類,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行政管理機構人員、警察、由法院授予執法權的其他政府部門人員、審計和考核人員等,總人數近1000萬人,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各國,“官民比”高達1∶100左右。要是標準再放寬些,把那些靠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文化、教育、醫療及科研等機構的人員全部統計在內的話,這種“政府組織的就業者”總數接近2000萬人。光是工資一項,印度政府每年的開支便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公務員錄取率為1‰
印度的公務員制度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國殖民統治時期。1861年,英國殖民政府通過了《印度文官服務法案》,對政府公務員的選拔、晉升等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但直到1922年,殖民政府才出現了首位印度籍公務員。1947年印度獨立前,總共只有數百名印度公務員。印度獨立后繼續保留了這一文官制度。
在印度,一旦能夠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成為一名公務員,就意味著一步跨進了上流社會。因此,每年“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時,印度大學應屆畢業生簡直擠破了腦袋。“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非常嚴格,錄取率往往僅有1‰。按規定,考試由印度聯邦公共服務委員會負責,按行業分為“全印行政系統”、“全印外交系統”和“全印警察系統”三個不同的內容,招收對象為21歲至28歲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整個考試過程分為預考、正式考試以及面試三個部分,前后歷時整整一年。通過最后考試的人,還需在印度行政學院繼續學習兩年,完成學業后才能進入中央及各邦的政府部門。
這些幸運兒剛參加工作時為副秘級別(相當于科級),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而逐步遞升,歷經主任(處級)、聯秘(局級)、輔秘(副部級)和秘書(部級),其中從聯秘級別開始根據能力和職位需求改為選擇性晉升。由于在印度中央政府中,部長均由執政黨高層人士擔任,并不一定精通“業務”,且隨時會因政府更迭而發生變化,因此各部的秘書才是該部門中真正管事的,其地位相當于主管業務的“常務副部長”。他們不允許加入任何黨派,職責是貫徹執行執政黨施政綱領,同時負責處理該領域的各項事務性工作。
除了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的6600多人外,印度中央及各邦政府也舉行各種形式的考試來大量招收“政府辦事員”。相比而言,其考試內容要比“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容易得多,競爭程度相對不是很激烈。通過考試者多數只需崗位培訓數周便告了事。這類人員占據了印度政府人員的絕大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堅守崗位并做好本職工作。他們除非去參加“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并通過,否則永遠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到“領導”行列,一直到退休都只能是普通的辦事員,無法參與決策。
在新德里工作了一年,記者深刻體會到不同公務員素質的巨大差別。記者剛到印度時,到外交部新聞局及內政部外國人管理局等機構去辦手續,里面公務員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除了帶有一點印度口音外,其流利的英語、地道的用詞讓記者自愧不如。然而記者在與底層辦事員打交道后卻發現,英語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還屬于“外語”范疇,與印象中“英語在印度是通用語言”相差甚遠,而且除了自身的工作外,這些辦事員對國家形勢也大多一問三不知。
公務員收入讓白領羨慕
在印度人看來,能當公務員絕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因此,公務員們都自豪地在名片的顯著位置印上“I.A.S”(“全印行政系統”的縮寫)或“I.F.S”(“全印外交系統”的縮寫),有的還注上是哪一年考試通過的。公務員不但社會地位高,收入和待遇也相當可觀。他們的月基本工資約為2.5萬盧比(1美元約合43盧比),工資表上還有交通補貼、子女優生費、糧食補貼、通訊費、特困地區或基層補貼費等名目繁多的項目,如交通補貼的最低檔為400盧比。另外,每年除法定節假日外,公務員還能享受1個月帶薪假、20天醫療假、20天半薪假等,每年上班時間僅約160天。本報記者站位于新德里市中心,對面就是一個政府出資修建的公務員小區,統一的三層小樓之間是大片的綠地,與那些雜亂擁擠的普通居民住宅區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在周圍地段房租高達數萬盧比的情況下,這些公務員每月只需支付幾百盧比。難怪人均月收入僅1800盧比的普通民眾將公務員視為“鉆石階層”,就連月均收入2萬盧比的IT界白領,也對公務員羨慕不已。
即使是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的政府基層辦事員,每月1萬盧比左右的基本工資再加上住房等福利,也讓許多大學生趨之若鶩。許多大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能進政府,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據統計,印度各邦的基層辦事員收入大致比同級別私營企業工作人員收入高一倍左右。
在稅務、交通等部門,“油水”更大。
效率低下和腐敗是兩大痼疾
在印度與政府工作人員打交道,記者印象最深的便是辦事效率普遍較低,在這一點上無論是精英公務員還是基層辦事員,表現差不多。公務員上班遲到現象非常普遍。一個簡單的臨時記者證更換手續拖延了一個星期才辦好,有一次他們甚至找不到記者此前提供的照片,記者不得不重新辦理。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政府更不用提。一些外國公司代表向記者談起,他們在印度申請注冊公司或申請項目審批,常常是半年多連回音都沒一個。
印度公務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機構嚴重超編,人浮于事的現象非常嚴重。據調查,安得拉邦有6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而正式編制還不到40萬。
腐敗是印度公務員體系中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據今年7月份《印度時報》公布的“印度腐敗調查—2005”數據,在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等領域,一名普通印度人平均每年支出的行賄金額高達2.1萬盧比。
公務員改革已提上日程
公務員的效率低下及腐敗讓印度民眾怨聲載道。在一些貧困地區,辦事只能靠賄賂,民眾對公務員非常不信任,甚至曾因此引發暴力沖突。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安得拉邦視察時因大雨沖毀道路而被圍困,當地政府部門對這一突發事件卻無動于衷,辛格大為震怒,著手將公務員體系改革提上日程。
按照計劃,改革圍繞著解決腐敗和低效兩個問題來進行。首先,政府重拳出擊進行“肅貪”行動。在印度人口最多、最窮的北方邦,檢察部門搜查了一些高級公務員的住所,發現許多人家里堆滿珠寶和現金,大量存款來源不明,這些“碩鼠”最終落入法網。
人員精減是印度公務員改革的另一重點。許多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目前只需1/3的人員便足以完成政府現有的職能。今年年初,辛格給各邦首席部長寫信,表示“中央制訂的各項政策都嚴重依賴于各邦政府公務員的執行效率”,要求其加快對公共行政體系的改革,減少機關辦事人員,在節約財政開支的同時加快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
從目前情況來看,印度公務員體制改革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許多問題積重難返,真要想使整個公務員的面貌煥然一新,恐怕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印度人稱只有6600名公務員
不久前,記者陪同國內的一個代表團前往印度一些政府部門訪問,考察印度公務員制度。接待我們的印度官員說:“印度只有6600名公務員。”這讓我們大吃一驚。經過詢問,原來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公務員”專指那些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并最終被中央政府(少數會分配到各邦政府)正式錄用的人員。這些人的總數只有6600多名,每年新招收的人也不過一兩百名。在印度,他們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在政府各部身居要職,作用是協助執政黨治理整個國家,保障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
如果按照一般意義上“政府工作人員”的標準來統計,印度公務員系列可分為12大類,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行政管理機構人員、警察、由法院授予執法權的其他政府部門人員、審計和考核人員等,總人數近1000萬人,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各國,“官民比”高達1∶100左右。要是標準再放寬些,把那些靠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文化、教育、醫療及科研等機構的人員全部統計在內的話,這種“政府組織的就業者”總數接近2000萬人。光是工資一項,印度政府每年的開支便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公務員錄取率為1‰
印度的公務員制度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國殖民統治時期。1861年,英國殖民政府通過了《印度文官服務法案》,對政府公務員的選拔、晉升等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但直到1922年,殖民政府才出現了首位印度籍公務員。1947年印度獨立前,總共只有數百名印度公務員。印度獨立后繼續保留了這一文官制度。
在印度,一旦能夠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成為一名公務員,就意味著一步跨進了上流社會。因此,每年“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時,印度大學應屆畢業生簡直擠破了腦袋。“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非常嚴格,錄取率往往僅有1‰。按規定,考試由印度聯邦公共服務委員會負責,按行業分為“全印行政系統”、“全印外交系統”和“全印警察系統”三個不同的內容,招收對象為21歲至28歲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整個考試過程分為預考、正式考試以及面試三個部分,前后歷時整整一年。通過最后考試的人,還需在印度行政學院繼續學習兩年,完成學業后才能進入中央及各邦的政府部門。
這些幸運兒剛參加工作時為副秘級別(相當于科級),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而逐步遞升,歷經主任(處級)、聯秘(局級)、輔秘(副部級)和秘書(部級),其中從聯秘級別開始根據能力和職位需求改為選擇性晉升。由于在印度中央政府中,部長均由執政黨高層人士擔任,并不一定精通“業務”,且隨時會因政府更迭而發生變化,因此各部的秘書才是該部門中真正管事的,其地位相當于主管業務的“常務副部長”。他們不允許加入任何黨派,職責是貫徹執行執政黨施政綱領,同時負責處理該領域的各項事務性工作。
除了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的6600多人外,印度中央及各邦政府也舉行各種形式的考試來大量招收“政府辦事員”。相比而言,其考試內容要比“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容易得多,競爭程度相對不是很激烈。通過考試者多數只需崗位培訓數周便告了事。這類人員占據了印度政府人員的絕大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堅守崗位并做好本職工作。他們除非去參加“全印公務員系統”考試并通過,否則永遠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到“領導”行列,一直到退休都只能是普通的辦事員,無法參與決策。
在新德里工作了一年,記者深刻體會到不同公務員素質的巨大差別。記者剛到印度時,到外交部新聞局及內政部外國人管理局等機構去辦手續,里面公務員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除了帶有一點印度口音外,其流利的英語、地道的用詞讓記者自愧不如。然而記者在與底層辦事員打交道后卻發現,英語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還屬于“外語”范疇,與印象中“英語在印度是通用語言”相差甚遠,而且除了自身的工作外,這些辦事員對國家形勢也大多一問三不知。
公務員收入讓白領羨慕
在印度人看來,能當公務員絕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因此,公務員們都自豪地在名片的顯著位置印上“I.A.S”(“全印行政系統”的縮寫)或“I.F.S”(“全印外交系統”的縮寫),有的還注上是哪一年考試通過的。公務員不但社會地位高,收入和待遇也相當可觀。他們的月基本工資約為2.5萬盧比(1美元約合43盧比),工資表上還有交通補貼、子女優生費、糧食補貼、通訊費、特困地區或基層補貼費等名目繁多的項目,如交通補貼的最低檔為400盧比。另外,每年除法定節假日外,公務員還能享受1個月帶薪假、20天醫療假、20天半薪假等,每年上班時間僅約160天。本報記者站位于新德里市中心,對面就是一個政府出資修建的公務員小區,統一的三層小樓之間是大片的綠地,與那些雜亂擁擠的普通居民住宅區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在周圍地段房租高達數萬盧比的情況下,這些公務員每月只需支付幾百盧比。難怪人均月收入僅1800盧比的普通民眾將公務員視為“鉆石階層”,就連月均收入2萬盧比的IT界白領,也對公務員羨慕不已。
即使是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的政府基層辦事員,每月1萬盧比左右的基本工資再加上住房等福利,也讓許多大學生趨之若鶩。許多大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能進政府,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據統計,印度各邦的基層辦事員收入大致比同級別私營企業工作人員收入高一倍左右。
在稅務、交通等部門,“油水”更大。
效率低下和腐敗是兩大痼疾
在印度與政府工作人員打交道,記者印象最深的便是辦事效率普遍較低,在這一點上無論是精英公務員還是基層辦事員,表現差不多。公務員上班遲到現象非常普遍。一個簡單的臨時記者證更換手續拖延了一個星期才辦好,有一次他們甚至找不到記者此前提供的照片,記者不得不重新辦理。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政府更不用提。一些外國公司代表向記者談起,他們在印度申請注冊公司或申請項目審批,常常是半年多連回音都沒一個。
印度公務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機構嚴重超編,人浮于事的現象非常嚴重。據調查,安得拉邦有6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而正式編制還不到40萬。
腐敗是印度公務員體系中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據今年7月份《印度時報》公布的“印度腐敗調查—2005”數據,在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等領域,一名普通印度人平均每年支出的行賄金額高達2.1萬盧比。
公務員改革已提上日程
公務員的效率低下及腐敗讓印度民眾怨聲載道。在一些貧困地區,辦事只能靠賄賂,民眾對公務員非常不信任,甚至曾因此引發暴力沖突。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安得拉邦視察時因大雨沖毀道路而被圍困,當地政府部門對這一突發事件卻無動于衷,辛格大為震怒,著手將公務員體系改革提上日程。
按照計劃,改革圍繞著解決腐敗和低效兩個問題來進行。首先,政府重拳出擊進行“肅貪”行動。在印度人口最多、最窮的北方邦,檢察部門搜查了一些高級公務員的住所,發現許多人家里堆滿珠寶和現金,大量存款來源不明,這些“碩鼠”最終落入法網。
人員精減是印度公務員改革的另一重點。許多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目前只需1/3的人員便足以完成政府現有的職能。今年年初,辛格給各邦首席部長寫信,表示“中央制訂的各項政策都嚴重依賴于各邦政府公務員的執行效率”,要求其加快對公共行政體系的改革,減少機關辦事人員,在節約財政開支的同時加快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
從目前情況來看,印度公務員體制改革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許多問題積重難返,真要想使整個公務員的面貌煥然一新,恐怕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中國福利供熱改革:直接補貼納入工資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